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4666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炯《将相和》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教学设计绵竹市南轩小学 毛炯一、教学目标1.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2.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三、教学准备课件:课文中的重要语段和图片、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断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将相和。出示课件,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历史故事由三个小故事构成,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这里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

2、相如,“和”是和好。二、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1.既然有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课件出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的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断。课件出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觉?5.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

3、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6.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靠一张嘴?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板书:嘴?)三、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出示课件图片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生自由读文,找出。)课件出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

4、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2.我们来看第一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1)既然璧这么珍贵,蔺相如为什么要说它有毛病呢?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2)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蔺相如说璧有毛病,你能体会出什么?(蔺相如机智、聪明)(3)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3.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1)课件出示第二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

5、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2)导读: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是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几个计

6、。请大家接着读书,看看谁能读出来?(生读书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6)引读课件: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相机指导: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蔺相如正是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才敢用这样的方式和秦王说理。看来,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板书:刻画内心)难怪古人说“

7、言为心声”。(8)导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生齐读“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9)你们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4.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书,找出文中的句子来。“我愿意带着这块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1)指名读后自由读。(2)你们又读出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来?(交流

8、:“自信、胸有成竹”,相机指导朗读)5.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板书,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四、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之会”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1.总结学习“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抓住蔺相如的嘴说的什么

9、话来学习。(板书:人物语言)2.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3.结合史记的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课件出示(教师读史记原文):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4.蔺相如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他这一拼,最终拼来的是赵国的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不畏强暴)板书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

10、蔺相如会怎么做呢?来让我们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的这一“避”,与完璧归赵的一“撞”和渑池之会的一“拼”一样,都是为了赵国。难怪蔺相如要语重心长的说引读蔺相如的话。6.为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不妨把他们的话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

11、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7.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样。我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必须体现人物的个性。(板书:体现个性)说来说去,蔺相如就是想强调为了国家安危,“将”和“相”应该和好。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8.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又如此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课件出示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9.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体会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五、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义1

12、. 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此过后(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呀,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2.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篇课文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现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想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课件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板书:18将相和为了赵国 人物语言:蔺相如 廉 颇 刻画内心 撞 拼 避 负荆请罪 体现个性大智大勇 知错就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