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44583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课题研究实验报告摘 要: 教师的焦虑、急噪、抑郁,以及认知失调、心理失衡、敏感脆弱等心理现象,不仅来自教师职业、社会、家庭及教育评价等外部因素,而且还来自教师专业成长、角色冲突、褒奖思想等内部因素。应该深入研究如何为教师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教师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民主与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化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能够摆正心态,正视困难和压力,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点,价值判断,心理态度和自我反思、自我平衡能力,培养爱岗

2、敬业精神。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一、课题的内涵 教师心理健康指的是教师如何正确看待职业自身和职业外部给教师心理带来影响的因素,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点、价值判断、心理态度和自身的调控能力。本课题通过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明确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仅来自教师职业、社会、家庭及教育评价等外部因素,而且还来自教师专业成长、角色冲突、褒奖思想等内部因素。要消除这些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如何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让教师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民主与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化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工作,

3、切实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的承受能力。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为深化教育改革,切实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基础和关键。教师的素质不仅包括业务水平、师德修养、身体状况,还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心理态度、心理承受力等因素。对于教师的业务和师德等素质,长期以来,已成为上下关注和常抓不懈的内容。而心理健康或心理素质,长期以来未引人注意,包括教师在内也未对此引起重视。特别在课程改革中,要实现教师行为、职责、角色的转变,改变人的培养模式,广大教师将面对新的挑战,承受更大的压力。为此,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对建设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具有十

4、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关键问题 (一)目标: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消除消极影响的对策;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审美观点、价值判断、心理态度和自我反思、自我平衡能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关键问题:如何为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增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一)基本过程: l、调查摸底,形成初步方案阶段; 2、实验研究,进行心理检测阶段; 3、实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阶段。 (二)基本方法: l、成立课题组,选定蕉城三小、城南中心校两所学校

5、做为实验研究基地校; 2、通过调查摸底,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填写问卷等形式收集材料,拟订实验研究方案; 3,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听课、评课。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心理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进展情况,制订心理健康调查表,对教师进行心理检测,并及时小结; 4、课题组及时认真地收集、整理、归档课题研究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部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者首先必须心理健康。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还不理想,这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开展教师

6、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1、外部影响因素现状之一:职业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一系列的赞誉和美称,在充分肯定教师的光荣、伟大和无私的同时,也给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在世人的眼里,教师必须与众不同、言行严谨、为人师表,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纵观过去和现在,身为教师却具有一颗“恨铁不成钢”和无私奉献的责任心。然而,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人是能动的,可谓千人千面,差异性极大,如一个班的学生,少则三、四十人,多则六、七十人,他们存在有气

7、质、性格的差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品德修养的差异,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等等。做为教师要完成好繁重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断地熟悉、掌握学生的差异性,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地付出自己的情感与智慧,却往往事与愿违,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责任心强的教师就会气恼、自责、焦虑与不安,责任心弱的教师就会懒散与懈怠。这种付出与收获的反差是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根源。现状之二:家长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通过调查,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值普遍偏高,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子女的资质很高,如我们对100位家长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59位认为自己的子女聪明;38位认为自

8、己的子女聪明,就是不努力;只有3位认为自己的子女智力一般。由此,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见一斑。有些家长还把自已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把子女看成自己人生的延伸,有些家长却把自己从未做到的事情,要求子女做到,使子女不堪重负,同时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正如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子女达不到别人子女的成绩时,常常想到的不是“人本身的差异性”,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或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质疑。这种希望、质疑与教师本身存在的“恨铁不成钢”和高度的责任心相碰撞,更容易使教师产生忧虑和急噪情绪,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之三:评价机制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在一年多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

9、现目前虽然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但新的评价制度尚未形成,在教师评价工作中,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仍然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过细的量化评分,教师整天忙于应付,处于应激状态,不仅抹杀了教师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二是实行“目中有物而无人”的物化管理方式,大大地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和人格尊严。如在有些学校管理者的心目中,教师是管理对象之一,与财、物一样,是可供利用的物质资源,是一部可供操作的教育机器。尤其是一些校长片面地理解校长负责制,管理教师就成了一句话“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走人”。教师十分抵触和反感。三是有的学校对教师实行“末位轮

10、换制或淘汰制”(即在量化评分的基础上,末位两名或一名轮换到条件差的学校去任教或实行待岗),不但教师们整日诚惶诚恐,而且产生了评价的不公。在教师的眼里,认为评价就是检查,领导就是评价者,教师就是被评价者,这种评价缺乏民主、互动、生机和人文关怀。此外,还有各部门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教师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容易产生抑郁、惶恐、不安和冷淡的心理状态,最终抹杀了个性和创新的欲望。2、自身影响因素现状之四:角色冲突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功能的拓展,教师所担负的角色日趋复杂。如在社会文化中教师要扮演促进文化革新的角色;在学校中要扮演以学生利益为前提,献身教育事业、信

11、守教育理想的角色,如学生学习的发动者、促进者、人格的塑造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心理辅导者、父母形象、朋友与知己、学习共同体等等。这些大体可分为教学与管理角色、心理定向角色和自我定向角色。这些角色具有导致角色冲突和心理压力的重要特点,成为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方面。如教师角色的多重性,除容易产生混乱外,还会对教师的角色扮演和角色转换能力提出高要求。这就使得教师角色要求过多,角色负荷过重,超出教师能力所限。同时,社会要求扮演的角色与教师自身价值观所认同的角色不可能完全一样,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如朋友角色与权威课堂管理者角色之间的矛盾,学习伙伴角色与师者长者角色之间的矛盾等,这就产生了角色冲突,由

12、此造成的教师认知失调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现状之五:专业成长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随着课程改革朝纵深方向发展,以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能否转变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运用新的科学成果,不断生成和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求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已成为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新指标,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每位教师的危机感增强了,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成为研究型教师,为课程改革做出更重要的贡献。因而,广大教师渴望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接受培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为搞好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不断拓宽视野,适应

13、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受教育经费和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来自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尤其是边远山区的教师,缺乏接受必要的再培训的机会,才智枯竭感明显,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心理冲突越突出,时间越长,心理越不平衡,压力越大。现状之六:褒奖思想导致的心理问题。反思做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在新课程改革中,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反思不仅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种必要手段,而且将成为人的一种美德。然而,教师从过去的“臭老九”到“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对教师赋予了许多赞誉和美称,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

14、职业”等等,这些赞誉和美称在给教师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也给教师助长了一种乐于接受褒奖的思想。的确,教师具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灵,他们常常会为一个学生的进步、获奖,或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兴奋不已,还会为学生的厌学、逃学、完不成学业任务而伤透脑筋。同时,家长在教师面前,为了自己子女的学习,常常会对教师七拜托八拜托,再加上教师与外界的交流较少,思想较封闭,为此,教师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或自命清高,滋长了那种乐于接受褒奖的思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也是人,工作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当领导或同行在评价时,提出某些批评或要求改进的意见时,教师往往难以正确对待,难以很好地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反思,

15、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谁对我有意见了,谁又想刁难我了,而变得思想敏感、脆弱,甚至出现神经质或小心眼。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不仅来自教师职业、社会、家庭及教育评价等多方面,而且还来自教师专业成长、角色冲突、褒奖思想等因素,为此,我们在探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时,应着重从改善外部环境和增强自身素质入手。(二)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思考1、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外部环境(1)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教师是人,不是机器,也需要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她)的家庭也许正面临着孩子上学或就业问题、老人卧病、爱人下岗等忧虑,他(她)们也渴望成功,渴望展示自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当人的需求得到

16、满足时,就会焕发出积极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焦虑的人会降低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降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疲劳和烦恼会使人难以胜任工作的要求。实际上,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感到工作压力大、心理受挫,从而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体验。因此,除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各方面都要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给学校与教师创造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外,更主要更直接的是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机制,把关心教师的生活,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一道纳入学校的管理目标,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有轻松的心情、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健康的心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2)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实践表明,过去的自上而下的单主体的专制式的评价机制,已经不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