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4492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一】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一】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案一】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案一】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一】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一】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三课第三框 【课标要求】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以活动探究为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并归纳、提炼出主题。 【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本课将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坚信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2、能力目标: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每个人实际行动中。 3、知识目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2、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教学方法】 音乐熏陶法、视频播放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

3、达到情感体验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flash 爱我中华 导入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欢乐、带着自豪、带着美好的祝愿走进我们伟大的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过渡语: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哪个民族人口最多? 学生回答: 56个,汉族。 2、总结:除了汉族之外,在我国还生活着五十五个民族,由于人口相对汉族来说较少,我们称她们为少数民族,结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中国民族分布图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请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设

4、计意图】 通过活动和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感性认识。 3、过渡语: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民族面貌,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关系。然而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聚居区。在相对较大的聚居区内我国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 (教师):请仔细阅读民族分布图,找出我国共有哪几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 (学生交流,回答):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教师总结):我国在包括自治区在内的所有民族聚居区实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设计意图】 利用我国民族分布图可

5、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4、过渡语: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引导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迎来了民族关系的新时代。 (出示图片):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的风采;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青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 (教师):分析“图片”,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学生分析交流,回答):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师总结):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不履行这个责任和义务会怎样呢? (学生交流回答):受到法

6、律制裁。 (出示图片): 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展示相关犯罪份子被法律制裁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西藏地区发生的事件,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我国政府对待民族问题的具体态度,明确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总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相关人员不但遭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谴责,还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维护民族团结,绝不能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情。 (说一说): 我们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呢? (学生):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简要归纳) 三、质疑探究、感

7、悟升华 1、过渡语: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过渡到“国家统一”的问题上)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幻灯片显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导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祖国统一的历史 (出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图片) (问题探究):为什么一百年前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四百年前澳门被葡萄牙占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使它们回归祖国?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简要归纳)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

8、地位显著提高;(前提条件)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的政策因素) (教师):“一国两制”的涵义是?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简要归纳)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设计意图】 利用幻灯片简明扼要的使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内容有所了解。 3、导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我们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令人值得骄傲的事,然而祖国的统一大业并没有完全实现。 (教师):最近国际社会上有人宣扬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台湾是

9、不是中国领土?(学生:是)那么,请你拿出自己的证据?!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并出示幻灯片): 古代: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 3.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 4.清朝时在台湾设省; 近代: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3.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建立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人为地与大陆分离。 (教师):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是全体中国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共同心声。 (多媒体播放乡愁) (教师):一首乡愁,勾起了遥远的记忆,有人说这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为

10、什么把乡愁叫做国愁,愁什么? (学生回答):愁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视频乡愁可创设视听情境,引发学生对台湾问题深深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台湾回归祖国是两岸人民民心所向。 (教师):借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经验,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应该本着什么原则、运用什么方针? (学生回答、师出示幻灯片):一个中国的原则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教师):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使用武力。(幻灯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可见,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我们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简要归纳) (1)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基本国针

11、; (2)不做不利于祖国统一的事; (3)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4)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 (5)长大后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三、归纳总结、指导践行 1、让学生结合板书归纳本课内容。 2、教师总结: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之福; 民族离乱、祖国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 3、作业:请收集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设计意图】 直观、系统的板书,可以清晰的体现知识点,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课后作业的设置把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维护国家统一两个知识点融为一体。 附:板书设计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 2统一 (1)区域自治 (2)关 系 (3)原 则 (4)义 务 (1)统一战线 (2)一国两制 (3)台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