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团沈春华晏子使楚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44444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团沈春华晏子使楚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5团沈春华晏子使楚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5团沈春华晏子使楚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团沈春华晏子使楚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团沈春华晏子使楚案例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的案例分析二十五团中学教师:沈春华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尊严”的第二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妇孺皆知的经典老课文。怎样把这篇老课文上出新意,把这篇老课文上的精彩,上的活灵活现?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并在几个不同班级进行了实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就把一点点成功之处拿出来与大家共勉。一、 设计一个干练、直白的开头。我是这样说的:“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春秋时代,继续欣赏精彩的历史剧。”设计目的:直奔主题,揭示课题。二、 利用光盘展示课题,并用任贤齐的沧海一声笑作为背景音乐。同时配上老师精彩的解说。我用楚王和晏子辩论的那一幕展示课题。设计目的:通过醒目鲜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的

2、思绪在瞬间就飞入到文本之中。我用沧海一声笑作为背景音乐。设计目的:是想把这个故事显得更加有气势。就像许多电视剧在一开始时,总是有主题音乐一样。让孩子们知道精彩的故事马上就要开始了。音乐响一会儿后,我加入了我的一段精彩有力的现场解说。我是这样解说的:“历史上,以个子矮小,但才能却十分出众而闻名于世者,在西方,有拿破仑;在东方,则有我们中国的晏子。拿破仑以军事天才留名青史,晏子则以超凡脱俗的智慧永垂史册。要是仅从论辩这一点来说,晏子的论辩术更胜于拿破仑一筹。身为三朝元老的晏子,在外交史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即将为您播出的。”设计目的:是想最大限度地凸现,故事中的主人公,晏子的高大形象,使晏子还未

3、出场,便让孩子们对他刮目相看、钦佩不已,对他充满向往,充满好奇。三、 截取电影晏子使楚,使之成一个完整的视频。然后把视频和文本自然有效地结合起来讲解。我是这样做的:根据文本把视频分成三个小故事逐步播放。每播完一个小故事,就结合文本中相应的片段进行讲解。在每次播放小故事之前,我都会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例如:在播第一个小故事“钻狗洞”。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 令你特别气愤的是什么?为什么?2、 令你拍案叫绝的是什么?学生一看完,马上回答出来。当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说是晏子的反驳令人拍案叫绝时,我马上让学生打开书,让学生在第一个故事里,把晏子的反驳划下来。然后请一名学生读,其余

4、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是楚王,会怎样想?设计目的:使视频和文本环环相扣,衔接自然紧密。视频精彩,文本也更精彩。还有就是逐步播放视频,一段视频。一段文本,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以好好地吊一下学生的胃口,让他急于想看看下面的故事情节。如果,一股脑儿全放完了,学生欲望一下得到满足,他就不再认真听课了。好东西都是要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去品味,才会越品越有味。虽然这个完整的视频只有5分钟,我却用了近一节课才播放完。毕竟视频是辅助教学的,文本才是主要的。不能喧宾夺主呀。四、 从多种角度、用多种形式反复品味主人公晏子的语言。例如:在讲解完第一个小故事后,我设计了一个很有趣很简单的游戏。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

5、神探?学生说当然想了。于是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接待的人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心里想:如果我让他( ),那我们这个国家就是( ),那我不就成了( )了吗?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填,其余学生在下面相互小声交流。学生一个个说的眉开眼笑。想大笑又不敢,那种窃窃私笑的样子真的很滑稽。那名学生填完以后,我让全班同学齐读这道题。所有学生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大笑起来。等学生笑过,我赶紧对学生说,楚王根据晏子的话进行了推测,这在逻辑学上叫推理。晏子就是巧妙运用这种论辩术,为自己赢回了尊严,为国家赢回了尊严。设计目的: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懂得要想像晏子

6、一样能言善辩,达到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高水平,必须好好学习语文。五、 根据文本需要,指定一个最小范围,在此范围内,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质疑。例如:在第三个小故事里,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质疑的环节。因为前两个小故事,学生在对文字的理解上没有什么障碍。但是后面一个小故事,我觉得学生可能会对晏子两次提到的“水土”一词不理解。于是,我就想是自己把问题提出来?还是让学生自己提?万一学生没把我要提的问题提出来,怎么办呢?万一孩子们给你提一大堆无关紧要的问题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要针对文本提问的范围缩到最小。我让学生仅根据晏子对楚王说的那一番“南橘北枳”的话进行质疑。学生很快就一针见血地提出来了。设计目的:避免学生漫无边际盲目提问。以上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上完这堂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想上好一堂课,一定要时时刻刻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想想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琢磨琢磨学生此刻会想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