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光的折射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44290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4光的折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4光的折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4光的折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4光的折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4光的折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4光的折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4光的折射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4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二、难点和重点: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三、教学用具:光的反射、折射实验仪;适量的水;激光灯;粉笔灰;铅笔;多媒体

2、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课型:新授六、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以下特点: 一是对物理学习只有直觉层面的兴趣。他们只是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因此特别喜欢看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二是对物理学习有操作性兴趣。他们喜欢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三是对物理学习具有探究因果联系的兴趣。四是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和形成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思维定势起重要作用。思维定势对学习所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生错误的思维倾向。思维定势对学习所起的消极作用,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

3、决,且越努力,错误的偏移越大。二是思维的发散性差。思维定势太强烈,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求异,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难以灵活的思考,易受旧的框架束缚,墨守成规。另外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初中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因而很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和日常观念去分析物理问题。在强化物理概念和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七、课前小研究:将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再竖直插入观察有什么变化?八、教学过程:1. 先学交流:课前小研究:将一根筷子斜着插入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再竖直插入观察有什么变化?2.复习提问: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4、) 3.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从空气射入水或者玻璃中时,会怎样传播呢?还是沿直线传播的吗?4.新课教学:请各小组同学利用手中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者玻璃中时,光线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完成后请一到二组同学上前展示他们的实验过程,并解说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其他学生对展示结果做一评价、补充) (1)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可观察到光从空气中斜着进入水或者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请各小组同学合作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学案上光的折射规律下面的9个

5、问题:光的折射规律(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 (3.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将 法线(选填 靠近、远离), 也就是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 、)。 (3.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3.3)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 法线(选填 靠近、远离), 也就是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 、)。 (3.4)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3.5)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 。(4) 当光垂直射向玻璃时,传播方向 ,此时折

6、射角等于_度,入射角等于_度。 (5)如果让光 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水或玻璃中,光会不会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 的。(知识拓展)探究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不断的增大入射角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待学生完成之后,请学生学选出代表依次回答,其他学生分别作出评价、补充。同时打开相应的课件对学生的回答指正、解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总结,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光线垂直

7、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在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利用所学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岸上的人看河里的景物为什么会变浅呢?“海市蜃楼”是怎样形成的? (待学生完成之后,请第十到十二小组同学依次回答,第五、六、七组同学分别评价、补充。同时打开相应的课件对学生的回答指正、解说)4.知识小结:结合导学案知识归纳部分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

8、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靠近法线;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在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5.当堂练习:(课件中课堂练习部分)6.课后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练习部分九、板书设计:4.4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空气中斜着进入水或者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 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折射角二、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9、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 靠近法线;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在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三、利用所学光的折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为什么感觉好像折断了? 岸上的人看河里的景物为什么会变浅呢? “海市蜃楼”是怎样形成的?十、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10、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声音的特性的教学写几点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与实际紧密联系)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生本教育要求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11、。”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教学反思二:不足之处(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能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

12、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在这一方面我做得不够好,对学生的要求太高。在实验探究方面没有说明要学生怎么做,而是要求学生利用一些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没有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并且在学生没有探究到结论的时候给出了结论。教学反思三:学生创新(善用学生实验及趣味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很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13、教学反思四:教师创新对于本节课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改善。一是学生方面:发挥课前小研究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识。二是教师方面:斟酌教学语言表述,浅显又通俗易懂,平实又蕴含知识,不重复、不拖泥带水。设置合理的问题及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老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