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怎么又不够用了.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442121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怎么又不够用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反思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实教第1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的第1课时。本书通过拼图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有些量是无法用有理数表示的,从而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形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本课知识蕴含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但平时又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所以,本课以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探索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的教学。本课我的设计,讲授及学生学习情况如下:一、情境导入互动1:龟兔赛跑兔子 乌龟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点击课件:自从第一次兔子

2、由于骄傲自大而输了比赛后一直闷闷不乐,总想再比一次,乌龟和兔子来到一个正方形的水池边,决定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跑到与之相对的另一个顶点。比赛开始了思考:(1)乌龟和兔子几乎同时到达终点,但兔子说这次比赛不公平,你怎么认为?(2)如果这个正方形水池边长为1km,你能分别算出兔子和乌龟各跑了多少千米吗?(3)若乌龟的路程用xkm表示,x是个怎样的数?注:以学生熟悉的故事改编引入,很快引发学生兴趣,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问题(1)让学生回顾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难度小,学生回答积极性高。由问题(1)自然的引出问题(2)计算方法简单,但当学生设乌龟走了xkm,由勾股定理得出x2

3、=2时,对x的值感到困惑,引起认知冲突。问题(3)明确这种冲突,并引发学生思考。问题(3)这一探究性的问题依靠学生个人的能力很难回答,所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学生自主探索,分组交流讨论,对x的值形成一种初步感受,从而引出课题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知识探究互动2:拼图游戏请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展示学生各种拼法。提出问题:(1)假设原正方形纸片面积为1,大正方形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你能大体估计一下a的大小吗?(2)a可能是整数吗?说明理由。(3)a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明理由。(4)a可能是分数吗

4、?说明理由。注:(1)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对多种拼法的充分肯定与展示,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课堂教学达到高潮。(2)在互动1的感悟基础上,将问题提的更具体,更具引导性,引起学生充分的,有目的的探索和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体会到a不是有理数,但它确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发表想法,形成积极的讨论氛围。三、学习小结学生畅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并对自己及同组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最后要求他们为新数命名。注:(1)本课重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最后的相互评价可起到鼓励,鞭策、引发上进心的作用。(2)为新数命名,既开发学生思维,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小科学家”的自豪感。四、作业设计反思:本课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提出问题,指出方向,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猜想推理,并在此基础上交流思想,共同反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但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只是听从别人结论的现象还较普遍,我想通过对各组成员更明确的分工和增强组长能力的方式,可改善这种现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