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文言文翻译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441910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讲座——文言文翻译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讲座——文言文翻译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讲座——文言文翻译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讲座——文言文翻译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讲座——文言文翻译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座——文言文翻译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翻译的考查是最为综合的,既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又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形式。因此该考点是学生最头疼的部分。在这里,我将就文言文翻译的思路技巧做一些方法上的指导,以期破除迷雾,准确译出语句。许多同学谈“文”色变,觉得文言文艰涩难懂,还未开读已先惧三分。其实,每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文言与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语法更是共通的,所差的不过是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多为双音节词,还有文言在句式方面的用语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只要牢牢抓住这些用语习惯成自然,自然能将文言文轻松转化成现代汉语。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了为数不少

2、的文言文,对文言特点有了一定的印象,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我只强调两点内容: 一.识记为基础。了解一种语言,最基本的方法便是收集常见的语言现象,得出规律,再应用规律去理解其他语句。文言文中有许多较为固定的用法,只要通过识记做一个量上的积累,就能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给理解翻译打下坚实基础。1. 汉字是音义结合体,一个字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多种含义,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许多字词在词义上有较大变化,一些常见字词的古今不同义项,是我们识记的一个重点。如“江”“河”在现代汉语中泛指大小水系,而在古汉语中专指长江、黄河。再如“怨”在现代汉语中指“埋怨”、“抱怨”,“恨”指“仇恨”;而古代汉语中恰恰相反,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里的“怨”译为“仇恨”,而“此恨绵绵无绝期”“此三者,吾遗恨也”中的“恨”译为“遗憾”。另外,常见词“爱”在古代汉语中就有一个特殊含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里的爱译为“吝啬、吝惜”之意。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中此类现象为数较多,识记时,可以略去常见义项,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特殊义项。2. 词义的变化可以依靠识记,词性的变化就需要总结规律。古汉语的词汇量远小于现代汉语,可人们要表达的内容却丰富广泛,所以有许多词可以在基本义之外,兼以表达一些相关含义,也就出现了一些词类活用的现象。如方位名词“东”,“东边日出西边雨”用其本义,“东割膏腴之地”则活用为状语“在东面

4、”,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则活用为动词“向东进军”。这几个义项用法不同,却都与本义相关。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在古代汉语中都经常活用为状语,分别译为“在某方向”“在某时”“在某地”。一些事物的名称也易活用为状语,译为“像某物一样”“或用某物”,如“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译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函封之”中的“函”译为“用匣子”。同样,动词、形容词也可活用为相关义项。如“追亡逐北”里面的“亡”和“北”本义为“逃亡、败北”,此处则活用为名词“逃亡的人、败北的人”。“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本义为“坚固、锐利”,此处活用为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3. 识记的另一

5、个重点是古代汉语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些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为难点。如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类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如“不我若也”正常语序为“不若我也”,“未之有也”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何厌之有”正常语序为“有何厌”。一些特殊的宾语前置。如“唯是”结构,“唯利是图”应为“唯图利”,“唯才是举”应为“唯举才”。如“相”“见”作代词的前置现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应为“好自扶将相(她)”,“见谅”意为“原谅我”。介宾短语后置可注意常见的介词“于”和“以”。如“青,取

6、之于蓝,而青于蓝”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诱之以利”正常语序为“以利诱之”。“乎”作相当于“于”的介词时其引导的介宾短语也常后置。如“相与枕藉乎舟中”正常语序为“乎(于)舟中相与枕藉”。要想读懂文言文,就要有一定量的文言知识作为积淀,然后才能分析推断,明确句义。 二.全面来分析。1.基于已有知识的分析。累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理解,古代汉语语法上既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同,又有其独特之处,所以依据语法动宾短语、状中短语等的结构关系,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结构可以判断出一些词语的用法意义。依据动宾关系可判断:两个名词连胜,或名词加代词“之”等,则前一名词多活用为动词。如“孔子师剡子”中的“师

7、”为名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之为师”。 “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 “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活用为动词“用刀杀”。 再如“以女妻之”中的“妻”活用为动词“做妻子”。 “驴不胜其怒,蹄之”中的“蹄”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两个动词连用,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名词。 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受“追、逐”支配活用为名词“逃亡的人、败北的人”。 依据状中短语及介宾短语后置特点可判断:若一个名词处于主谓之间,则必为状语。 如“东犬西吠”中的“西”活用为状语“向西面”。 “雄州雾列”中的“雾”活用为状语“像雾一样”。若一个名词在句中不做主语,前后也无动词,而后接介宾短语,则活用为动

8、词。 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樵”活用为动词“打渔、砍柴”。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总之,文言句子结构基本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遇到结构不明确的句子,要记得依据主、谓、宾、定、状等成分之间的关系来推断词语的用法及意义。2. 置于语境,多方联想。一切词句的理解,都应置于语境中。较为翻译的句子译后也应置于语境中检验。如“(桓)玄乃发其后厨,盗其画”中的“乃”字被多数同学译为“于是”,句义上读来通顺,可如果置于语境中就会发现,桓玄所为不合常情,译为“竟然”方符文意。再如“复有言其(季布)勇,使酒难近”中的勇被多数同学译为“勇敢”,可置于语境中会发现不合

9、理,依据前文“人有言其贤才,孝文召”,及后文“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可推断出“勇”应为贬义“鲁莽”。除课内所学外,还可以联系俗语、成语来理解记忆。如“夺”字的“强行改变”义项,教材中有“舅夺母志”,阅读中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俗语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总之,无论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学生在学习中,都既无须视文言文翻译为洪水猛兽,也不应掉以轻心。一切学问都遵循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逻辑顺序,即先由现象中总结规律,再用规律指导实践。文言知识已有许多固有内容存在,大家就要识记分析这些“一般”,从中得出规律,得到对文言语句的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的阅读审题中去。文言知识、文言作品浩瀚庞杂,唯有抓住其规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解决文言文翻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