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44051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学分析稿主讲人:金城镇中心小学 姚美华一、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观察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都是继续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能观察由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例题首先出示了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分别摆成的3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到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想想做做”第1、2两题观察摆好的物体。其中第1题同时观察3种不同摆法的物体,让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说一说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第2题先观察一个物体,要求把观察的位置与相应的视图用线连一连,再与另一个物体的视图相比较。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指定从上面看的视图进行拼摆。第4题要求学生通过对6种不同摆法的物体的观察,判断从正面看哪几个物体具有相同形状的视图,从侧面看又有哪几个物体具有相同形状的视图。观察和思考的要求较前几题都有所提高。第5、6两题,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已有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并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提供了由6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判断从前、后、左、右这四个角度所

3、观察到的视图形状。这里不仅是摆成的物体更复杂了,而且从相对的面观察到的不同结果需要学生更为细心地体会。二、 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从3个小正方体的拼摆至4个小正方体的拼摆,数量上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得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观察物体时数学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发展。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除教具外,每个学生最好都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以便于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可结合实际,组织和指导学生自制学具。2 要实实在在地组织观察和拼摆活动。一方面,由于观察和拼

4、摆是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手段,因此要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千万不能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操作,不能以对教材中插图的观察替代对实物的观察。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借助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观察时,不仅要学会根据被观察的物体选择相应的视嵊,也要学会要根据被观察的物体想像相应的视图;拼摆时,不仅要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而且还应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拼摆的方法。要认真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启发想像,拓展思路。3 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把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拼摆活动中,要鼓励

5、学生根据指定的视图要赤诚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但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更不宜要求学生把不同的拼摆方法一一列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操作时反复尝试、不断修正,也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三、 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本单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题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观察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同时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例题出示三个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由大卡通引导学生先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再从侧面和上面看,也分别

6、比比形状,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四、 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不只例题中的三个,还有许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继续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画一画。这些要求既与例题自然衔接,又比例题适当提高。摆一摆让学生整体感知物体的特征,先摆再看便于学生理解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例题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摆一摆的要求,教学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摆的物质条件,绝不能图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实物图代替看摆出的实物。把看到

7、的图形画出来,是表达观察、思考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画图的要求不宜过高,能画出草图并基本正确就可以了。“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依据视图摆出物体,其中第(1)题的摆法各只有一种,第(2)、(3)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要鼓励学生摆出既符合视图要求,形状又不相同的各个物体。引导他们经历“研究视图的结构想一想应该怎样搭动手拼搭验证搭成的物体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能发展空间观念,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在进行第(2)、(3)题的拼摆时,可以分步进行。如先拿2个或3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体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想想有几种放法并检查摆出的各个物体的视图是否符合题意。第5题是第6题的铺垫,每

8、个楼房模型都只要4个正方体就能搭出。学生在搭的时候,会自觉体会其中某个正方体被遮着,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个看不到的正方体事实存在,也是空间观念的反映。第6题左边物体中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间物体中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右边物体中有个别小正方体被遮着,不能直接看到。说出三个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难度不同,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数、怎样想的。思考题是从前、后、左、右分别观察由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供教学选用。五、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第二课时完成“想想做做”第36题。六、 单元教学资源推荐小学数学

9、教学网上有相关的教材分析七、 典型课例评析观察物体教学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通过对不同摆法的探索与发现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体会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准备:根据本课特点,我以相邻两位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把全班分为若干组。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位学生6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及若干个正方形纸片。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考虑到学生在上学期学过了

10、观察由2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所以我先组织学生拿出3个小正方体,用面对面的方式摆成一个物体。学生任意摆一摆,然后进行观察,并同桌交流: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视图。再组织学生每人用3个小正方体摆出一个一字排开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拿出第4个小正方体,添摆成一个新的物体,学生任意添摆,小组进行交流,再全班反馈。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摆出第4个小正方体添加在前面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小组合作摆出符合要求的三个物体,即教材主题图中的三个物体。同时教师媒体出示这三个物体的模型。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学习活动,不仅复习和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环节的观

11、察学习活动作好铺垫。二、正确观察,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从正面观察自己摆的这三个物体,并用正方形纸片摆出看到的视图,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反馈,汇报时围绕三个方面展开:(1)你是怎样观察的?(2)视图形状是否相同?(3)视图形状如果相同,形状是怎样的?如果不同,形状各是怎样的?教师抓住学生反馈的信息投影并引导学生辨析,使学生认定从正面看形状相同。2、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从侧面观察自己摆的这三个物体,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并用正方形纸片摆出来,然后小组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使学生认定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考虑到学生从侧面观察时,容易出现将身子侧过来看,甚至只将头

12、转过来看等错误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师要重点指导从侧面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一定要走到物体侧面,正对着观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3、组织学生从上面观察,并在小组中用小正方形片摆一摆看到的视图形状,比比看到的形状是否相同。使学生认定从上面观察到的视图形状是不同的。以上教师组织的定向观察活动中,学生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摆一摆,比一比、议一议,使学生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三、操作练习,巩固深化(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1、刚才通过在三个正方体的前面添摆一个正方体,组织学生从正

13、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得到视图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将第4个小正方体添加在物体的上面,摆出符合要求的三个新的物体,即想想做做第1题图中的三个物体,教师同步媒体出示这三个物体的模型。再组织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得出从上面和侧面观察三个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相同,从正面观察得到的视图形状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先媒体出示“想想做做”2中的第一种摆法,组织学生摆一摆、看一看、比一比并连一连它正面、上面、侧面所对应的视图。在此基础上,再出示第二种摆法,同样组织学生摆、看、比、连。并通过全班反馈交流两种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由于拼摆组成的物体形状

14、不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培养学生空间建构能力。3、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设计安排一道开放题。媒体先出示一个正方形,要求学生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然后媒体出示第1个要求:从上面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学生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摆法。认定只有一种摆法。再媒体出示两个正方形和第2个要求:从上面看到的是两个正方形,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由学生独立摆,小组交流,教师组织反馈,并展示符合要求的不同摆法。这个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张扬个性,激活他们的创新灵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下一课时的学习设下伏笔。八、 单元检测安排及使用提示我们一至六年级都有一套单元检测卷,一至三年级用的是溧阳的试卷。教学完一个单元,就要检测一个单元。我们在教学每个单元前,都要关注本单元测试题,浏览一遍,最好亲自做一遍,看看有没有新的题型,教学时有没有特别需要提示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等到学生考试时,才发现还有一道题或几道题的题目类型,学生见也没见过,无从下手,这样就达不到测试的目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