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434995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6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表面界面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的应用.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提要无机材料制备及使用过程发生的种种物理化学变化,都是由无机材料表面向内部逐渐进行的,这些过程的进行都依赖于无机材料的表面结构与性质。人们平时遇到和使用的各种无机材料其体积大小都是有限的,即无机材料总有表面暴露在与其相接触的介质内。相互接触的界面上或快或慢地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产生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机材料表面质点排列不同于内部,无机材料表面处于高能量状态。基于此,本章主要介绍无机固体的表面及结构,陶瓷晶界及结构,界面行为,包括弯曲表面效应、吸附与表面改性、润湿与粘附,以及近30年来从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固体表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各种表面分析及测试方法等知识。并讨论粘土水系统中粘

2、土胶粒带电与水化等一系列由于粘土粒子表面效应而引起的胶体化学性质,如泥浆的稳定性、流动性、滤水性、触变性和泥团的可塑性等。为了解和运用表面科学知识解决无机材料相关科学与工程问题奠定基本的必要的理论基础。处在物体表面的质点其境遇和内部质点不同,表面的质点由于受力不均衡而处于较高的能阶,从而使物体表面呈现一系列特殊的性质。例如,将1kg石英砂从直径为102m粉碎到109m,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总表面积,单位:m2/kg或m2/m3)与比表面能(等温等压条件下,增加单位新表面所需要的可逆非膨胀功称为比表面能,简称表面能。单位:J/m2)的变化如表5-1示,可看出仅仅由于分散度(物

3、料被分散的程度,是物质粒度的一种度量。分散度越大,物质粒径越小)的变化而使细粉石英比表面能增加1千万倍相当于650kg水升高1需要的能量。粉碎石英的机械能转化为表面能贮存的石英粉内。由于高分散度物系比低分散度物系能量高得多,必然使物系由于分散度的变化而使两者在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蒸气压、溶解度、吸附、润湿和烧结等)和化学性质(化学活性、催化、固相反应)方面有很大的差别。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能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而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表面化学和表面物理。表5-1 石英粉表面积与表面能直径(m)比表面积A(m2/g)比表面能(J/m2)1020.260.271092.610

4、62.71065.1 固体的表面结构一、固体表面力与表面能(一)固体表面力通常把一个相和它本身蒸气(或真空)接触的分界面称为表面。一个相与另一相(结构不同)接触的分界面称为界面。表面能与表面力是表面化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也是界面现象的根本原因。构成固体的质点将在其周围产生一定力场。固体内部质点受力是对称的,即内部质点的力场是饱和的。在固体表面,质点排列的周期重复性中断,使处于表面边界上的质点力场对称性破坏,表现出剩余键力,即固体表面力(指固体表面由于质点排列的周期性重复性中断,使处于表面边界上的质点力场对称性破坏而表现出的剩余键力)。例如,新买的塑料袋可互相粘在一起,新拉出来的玻璃丝可

5、粘住很多碎玻璃丝,就是由于存在剩余力场和表面力的原因。表面力有两类:化学力和分子力。1化学力化学力本质上是静电力,比分子间力大得多,是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的原因,起因于质点的不饱和价键,可用表面能的数值来估计。对于离子晶体,表面能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分子体积。图4-1 卤化物表面能与晶格能的关系图4-2 卤化物表面能与晶格能的关系晶格能越大,即质点间键力越强,不饱和键力也越强,表面能越高;摩尔体积降低,质点间作用距离越小,不饱和价键的作用越强,表面能增大。2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又称为分子引力,它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原因。力与作用距离的乘积即为能量,分子间相互作用习惯上常以能量形式而不以

6、力的形式来讨论。(1)范德华力分类范德华力起因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的效应。1)定向作用力(静电力)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离子)之间,指相邻两个极化电矩因极性不同而发生作用的力。若两个极性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从经典静电学求得两个极性分子间定向作用位能为EK。 (41) 即在一定温度下,定向作用能与分子极化电矩()的四次方成正比;与分子间距离(r)的六次方成反比。温度(T)升高使定向作用力减小。式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2)诱导作用力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指在极性分子作用下,非极性分子被极化诱导出一个暂时的极化电矩,随后与原来的极性分子产生的定向作用力。从经典静电学求得诱

7、导作用能ED。 (42)诱导作用能随极性分子电矩()和非极性分子的极化率()的增大而加强;随分子距离(r)增大而减弱。3)分散作用力(色散力)主要发生在非极性分子之间。非极性分子是指其核外电子云是球形对称而不显示永久的偶极矩。但电子在绕核运动的某一瞬间,在空间各个位置上,电子分布并非严格相同,将呈现出瞬间的极化电矩。许多瞬间极化电矩之间以及它对相邻分子的诱导作用会引起相互作用效应,称为色散力。应用量子力学微扰理论可以近似地求出分散作用位能EL。 (43)式中:0分子内的振动频率;h普朗克常数;极化率。(2)范德华力特点1)对于不同物质,三种作用力并非均等:非极性分子间色散力极性、非极性分子之间

8、色散力、诱导力极性分子间色散力、诱导力、定向力2)范德华力一般仅几个kJ/mol,比化学力小1到2个数量级。其中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定向力与诱导力是有极性很强的分子上才表现出来。此时,定向力可达较大值,并可超过色散力。3)范德华力是引力,无饱和性和方向性;4)范德华力与成正比,r(分子间距)增大,范德华力迅速变小,故作用范围0.30.5nm。5)当两个分子过份靠近而引起电子层间斥力约等于B/r13。与分子引力相比,这种斥力随距离的递减速率要大106倍,故范氏力通常只表现出引力作用。 r过小则电子云互斥,表现出斥力效应。(二)表面能表面上的质点受到不平衡的作用力,要将内部质点迁移到表面时,要克服

9、向内的引力,即要增强新表面,必须反抗内部引力而作用,所做功为表面分子的位能。表面分子比内部分子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能,表面能不是指表面分子所含的能量。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增加单位面积所需要的可逆非膨胀功为比表面能,简称表面能,单位:J/m2。液体和固体在高温时,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数值相等。常温时,因固体能承受剪应力,产生塑性形变,表面张力与表面能数值不等,表面张力大于表面能。正因为晶体表面有极大的表面张力或表面能,因此,其表面结构也会有所变化。二、晶体表面结构固体表面结构可以从微观质点的排列状态表面微观结构和表面几何状态表面几何结构两方面来描述。表面微观结构:属于原子尺寸范围的超细结构,可通过电子

10、显微镜研究和观察。表面几何结构:属于一般的显微结构,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如果是理想表面,那么在表面上仅仅是质点排列周期性的中断,并不产生其他变化。而实际上,由于表面力的存在,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于是导致真空状态下晶体表面微观结构不同于晶体内部。1真空状态下离子晶体表面结构特点在真空状态下,不必讨论杂质、气体等的吸附作用,而是纯粹的质点表面力场作用。1)表面力的存在使物质表面处于较高能量状态,但系统总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这部分能量。液体总是力图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而固体质点由于不能象液体不能自由流动来缩小表面积以降低表面能,因此只能借助离子极化、变形、位移、重排并引起晶

11、格畸变来降低一部分表面能;2)表面质点通过电子云极化变形来降低表面能的过程称为松弛。松弛所需要的时间极短,在瞬间即可完成。表面质点发生变形并形成偶极矩,改变表面层质点间键性,并表面质点重排以进一步降低表面能。若是离子晶体,离子键逐步过渡为共价键,表面层质点间距和配位数改变,引起键强和键长交替地增大和减少,形成0.5nm左右的表面无定形层;3)对于阴离子半径较大的离子型化合物,如NaCl、Al2O3、SiO2、ZrO2等,极化重排的结果将导致表面双电层的形成,表面将被阴离子所屏蔽,这可由真空分解所得MgO颗粒互相排斥得到证明;4)无论怎样极化、重排以及形成表面双电层,但固体表面能仍很高,则还是具

12、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2真空状态下离子晶体表面结构研究 以NaCl为例来分析离子晶体在表面力的作用下,离子通过极化与重排从而形成表面最外层的表面双电层的过程,见图5-3。图5-3 离子晶体NaCl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A)图为理想表面。表面上每个离子都只受到上下和内侧异号离子的作用,外侧是不饱和的,电子云将发生极化变形,诱导成偶极子;(B)图表示表面离子发生极化。其原因是内层的异号离子对最外层离子的极化作用,极化结果:Na 、Cl 都成为偶极子,Na、Cl之间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由于这是在晶体表面力作用下发生的,也就是能量降低的自发过程,即(B)比(A)稳定,表面能低;(C)图表示发生离

13、子重排过程。为进一步降低表面能,各离子周围作用能应尽量趋于对称,因而Na在内部质点作用下向晶体内靠拢,而易极化的Cl受诱导极化偶极子排斥而被推向外侧,从而形成表面双电层,即Na与Cl不处于同一层内,相距0.02nm。由于Cl位于外侧,成为外面的屏蔽层,重排结果使NaCl表面带负电,见图5-4所示,是维尔威(Verwey)以氯化钠晶体作为例所作的计算结果:在NaCl晶体表面,最外层和次层质点面网之间Na离子的距离为0.266nm,而Cl离子间距离为0.286nrn。因而形成一个厚度为0.020nm的表面双电层。图5-4 NaCl晶体表面双电层注意:(1)极化主要是指阴离子极化,因其半径较大。但某

14、些阳离子如Pb2极化也很厉害,产生这种变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离子极化性能。由表5-2所示数据可见,PbI2表面能最小,PbF2次之,CaF2最大。这是因为 Pb2和I一都具有最大的极化性能,双电层厚导致表面能和硬度都降低。如用极化性能小的Ca2和F一依次置换Pb2和I,表面能和硬度迅速增加,可以预料相应的双电层厚度将减小。表5-2 某些晶体中极化性能与表面能关系化合物表面能(N/m)硬度PbI20.131PbF20.902BaSO41.252.53.5SrSO41.4033.5CaF22.504(2)重排主要指阳离子配位数降低,最外层负离子外移,正离子相应内移。因为阳离子半径小,作用力大,晶体中密堆积是指阴离子。(3)随着重排的进行,表面层中离子键逐渐过渡为共价键,固体表面好象被一层阴离子所屏蔽并导致表面层在组成上为非化学计量,晶体表面能量上趋于稳定。重排结果:固体表面一般带负电。真空分解的MgCO3所得MgO粒子相互排斥,因为O2的屏蔽层。SiO2、Al2O3、ZrO2等氧化物表面可能大部分由O2组成。(4)真空表面的能量仍比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