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434809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梁飞瀑壮天地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梁飞瀑壮天地【备课思路与构想】 石梁飞瀑壮天地是一篇描绘浙江“第一奇观”天台石梁飞瀑的精美散文,作者借两次游历,描绘了石梁之奇景、壮瀑、秀水、幽谷,阐明了对游览的独到见解,文笔深沉,气势宏大。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特别适合学生朗诵,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在大声的朗读中感受石梁飞瀑之壮美。另外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中心,领会主题,结合专业,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因此教学本文之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小组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根据职高生实际知识水平,从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义开始, 在泛读和齐读中了解全文内容,在理解基本内容领会作者独到见解。第二课时让分组同学交流有关石梁的资料,再

2、在组内讲解基础上推荐代表讲解家乡一风景名胜,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怀。由于所任教的是两个不同专业的班级,一班是以女同学为主的旅游班,另一班是以男生为主的数控班,因此第二堂课旅游班侧重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讲解家乡的名胜古迹,而数控则侧重于对石梁的资料图片的搜索整理卡片分组交流【教学目标】 1、了解石梁飞瀑多元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并将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方法。3、学习本文精美瑰丽的语言,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积累丰富的古诗文知识,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能力以及语言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文本研读的基础

3、上,紧扣住美的特点,品读重点语段。【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在游历中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学生语言口头表达的训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朗读品味法。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品味散文的意蕴 2、 分小组讨论活动法。 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组讨论搜集资料讲话训练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及口头表达交流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制造特定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感受美,加深对美的领悟【课时安排】 二课时【布置课前预习】 1. 思考:课文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石梁之美? 2. 搜集

4、资料石梁飞瀑,堪称“第一奇观”。历代文人骚客,题诗作赋,留下妙文无数,被喻为“唐诗之路最精彩的华章,查阅相关资料,图片摘录描写石梁胜景的诗句,制作卡片或演示文稿,以便上课交流解说。 【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天台山是江南的一座名山,同时还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山风景点无数,瀑布亦处处可见,然天台之最佳处,在于一瀑,这就是著名的石梁飞瀑了。石梁飞瀑位于距国清寺22公里的石桥山谷中,是镶嵌在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一颗最璀璨的明珠。石梁桥右上方路旁,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书“第一奇观”,高度赞美了这举世罕见纯属天然的水石奇观。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姜彬的石梁飞瀑壮天地一起去领略石梁的自然

5、壮观吧。二、多媒体展示石梁图片,感受石梁自然风光之美石梁飞瀑又称石梁雪瀑,在石桥山中方广寺前。两崖峭壁对峙,一石如苍龙耸脊横亘其间,即石梁,又称石桥。梁面狭约0.3米,梁底空洞高逾2米。金溪与大兴坑水自东、南而至,汇合于此,形成瀑布群,主流三折穿梁而过出,从高30米的峭壁上直泻碧泓潭,瀑布色如霜雪,势若雷霆,云涌涛激,声振林木。月夜观瀑更佳,唐白居易有“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的诗句,极言此妙。石梁南端蒸饼石原置有铜亭,明天启元年铸,内有五百罗汉雕像。三、字、词检查隋代(su) 抵达(d) 断壁残垣(yun) 削壁千仞(xu)仙筏桥(f) 天门垭(y) 大龙湫(qi) 昙华亭(tn)朝

6、曦(x) 夕岚(ln) 静谧(m)四、指名(或教师)范读全文五、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明确:围绕着石梁,按照行文的顺序,文章大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石梁胜景现荧屏。作者不仅写了对荧屏上石梁胜景的第一印象,同时通过本地人的介绍,侧面写出了石梁风景在本地人心中的地位。有一种“不入其景,先闻其名”的渲染效果。第二部分:初见石梁心魄惊。写第一次游历石梁的经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写了石梁飞瀑的壮美。第三部分:再见石梁月中影。写第二次游历石梁的经过,作者主要写了夜宿月夜石梁的视觉美和听觉美,这段文字在写景的过程中还穿插了许多作者的感想,从而提高了文章的思辩性。(二)自

7、由品味自己喜欢的有关描写石梁之美的语句六、具体研读课文(一)本文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石梁之美?精读全文,找出相关的描写明确:侧面描写:(1)“影片少林寺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镜头:一架石梁在山谷中横空而过,一条急流穿过洞口,像银河倒挂,直泻深潭。这确实是一个很奇异的景色。”(2)“在隋代古刹国清寺里碰到县文管会的何松同志,他用自豪的语气向我描述了石梁,它深深地扣动了我的心。”(3)明朝徐霞客曾在游山的归途中驻足于仙筏桥上望石梁飞瀑,竟至流连忘返,连日间登高涉水的疲乏也忘得干干净净了。他说:“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龙,飞瀑喷雪,几不欲归。”正面描写:(1)“石梁下是削壁千仞的悬岩,石梁和悬岩之间是一

8、个巨大的空洞,水从空洞中飞泻而出,直落下面的深潭里。从石粱旁向下俯视下临深渊,飞瀑如雪” (2)站在仙筏桥上,“仰望石梁,使人有“忽如天际的感觉。领略石梁飞瀑的雄姿,这里大概是最理想的地方了。” (3)“石梁的美,不仅在于它景色的奇,而且还在于它与周围景物的和谐一致。这里不但有林壑之美,卧虹飞瀑之奇,而且还有恰到好处的亭楼、拂殿。中方广寺高踞在石梁的岩头上,主要部分是昙花亭高高耸立在几十丈高的岩石上,真是险峻极了。如果的明珠。” (4)“白日光照之下显得明朗、瑰丽的景色,这时由于涂上一层银灰色的光华,显得更加灵秀和幽闲了。在月光下看石梁和山谷景色,它把自己隐藏进雾一样的朦胧中。显得辽远、迷茫,

9、甚至神秘了。” (5)“在石梁,夜里”(第七段)(二)作者说“我观山水素来有浮光掠影的毛病”,而这一次,他不仅和石梁相伴一昼一夜,而且,4个月之后,又迫不及待地携友旧地重游。你能解读出这其中的缘由吗?明确:因为石梁景色美中包含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让人余意无穷,所以才让作者产生了一种迷恋的情绪。(三)作者两次游历石梁,每一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你觉得哪些段落重点描写了石梁飞瀑的壮美?哪些段落还涉及到其他的美?明确:第一次有“忽如天际”的感觉,“第二天告别这个地方时,却还忽忽若有失,仿佛还有什么东西遗落在那里似的。”第二次旧地重游,“有一种特别幽美、静谧的气氛袭上心头,全身产生一种舒服感,使人自然而

10、然地收敛心神,陷入沉思状态。”到达“相对忘机”的境界。二、四段重点描写了石梁飞瀑的壮美;第五段写了石梁与周围景物的和谐一致的美;六、七段写了月夜石梁美。(四)集体朗读六、七段,思考:1、作者想用“钱塘观潮”的例子说明什么?明确:景物的奇妙,要在一定时候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说明观赏景物,不能走马看花,匆匆一瞥,为下文写石梁夜景埋下伏笔。2、石梁的月色确是美的,它美在哪里?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美?明确:白日明朗、瑰丽的景色,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灵秀和幽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朦胧美。3、“在石梁,夜里也有比白天更加清晰的东西。”这个“清晰的东西”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回答。明确:溪流

11、和飞瀑的奏鸣声。 千差万别、丰富厚实,4、给这两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明确:石梁夜景七、小结全文文章借两次游历,描绘了石梁的奇景、壮瀑、秀水、幽谷,阐明了对游历的独到见解。八、布置作业1、以导游的身份,自选一处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作介绍或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点。2、整理相关资料准备分组讲解 第二课时一、古诗文图片积累分组交流石梁飞瀑,堪称“第一奇观”。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无数精彩的华章,你能说出几句描写石梁胜景的诗句吗?分小组制作图文卡片展出示例投影:沧海平翻龙背上,银河倒泻鹊桥东; 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 两龙争壑哪知夜,一石横空不渡人沧海平翻龙背上,银河倒

12、泻鹊桥东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两龙争壑哪知夜,一石横空不渡人。二、拓展让学生自己小组制作的1、以导游的身份,自选一处台州市名胜古迹作介绍2、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点小组个人讲述打分然后选出组内优秀代表在班内比赛 打分标准如下 组别: 姓名 号次 声情(思想感情与语言的配合)50語音30仪态10音量10总分示例投影: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天台石梁飞瀑旅游,天台石梁飞瀑是台州地区的一大旅游景点景点!天台石梁飞瀑风景优美,是您旅游选择的好去处! 距天台县城25公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历

13、代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近瀑布的古方广寺为五百罗汉道场。中方广寺是禅宗道场。石梁铜壶景区位于城北20公里的崇山翠谷中,风景奇特,触目皆景,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精华所在。这里有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唯一的天生桥-石梁飞瀑,有举世闻名的佛教五百罗汉道场-方广寺,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在这里形成了高潮。千古石梁,天下奇观,瀑以梁奇,梁以瀑险,山、石、水奇妙结合,历来被誉为天台山风景之“眉目”。在中方广寺昙华亭外便是名震中外的石梁飞瀑。这座天然石梁桥,横跨两侧势极雄奇险峻。历代游人墨客,极力描绘。有说“梁如卧,中凸端垂,苔藓满缀,斑似龙纹”;有说“形如卧牛”,有说“形如大鲤,

14、屈身巅尾”;有说“似大鹅之颈,自经伸颈向南吸啄食”,也有说是“两龙接舌”。石梁全长6米,梁下有洞高2.3米,桥背宽仅0.2-0.3米。桥下一挂飞瀑,落差达35米。四周山雾迷漫,如遇阳光斜照,虹霓时现时灭,五光十色,斑谰多姿。人在石梁桥下翘首仰望,只见长空雷鸣,水从天落,真有“沧海平翻龙背上,银河倒泄雀桥东”之势。瀑布冲入潭中,飞波若舞,散沫似珠。平静时“丽日下碧潭,长光透疏竹”,又是另一番景象。“巨石横空岂偶然,万雷奔壑有飞泉。好山雄压三千界,幽处常栖五百仙。云际楼台深夜见,雨中钟鼓隔溪传。我来不作声闻想,聊试茶瓯一味禅。”南宋陈知柔这首七律,从桥、泉、寺、茶四个方面对被潘耒和当代学者侯仁之、

15、朱畅中和汪国瑜教授誉为“天下独绝”、“天下第一”、“天下唯一”的石桥作了全面描绘。桥下游有一座古老石拱桥,名叫“仙筏桥”,立在桥上,石梁飞瀑全景尽在眼中。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到的这个景点,是大石梁,叫悬梁飞雨。灵境迥开天一线,飞梁高跨石千寻。这大石梁总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内孔跨度40余米,宽达10余米,高5米。石梁呈半月拱型,犹如彩虹横贯,可谓气势宏大,造型不凡。这就是当年大禹搞瓯江违规工程时,那个小神送饭时遗留下来的扁担。从地质学的角度进,它是由紫红色砂砾岩中的软弱层被流水侧面洞穿,而形成的一座天生桥,是千百万年间地质作用留下的珍贵遗迹。 这个景点的最大特色是没有任何人工雕刻的痕迹,甚至连一方题刻都没有。站在这石梁下,耳听背后音乐似的潺潺流水声,眼观对面东西岩气势磅礴的景色,全身沐浴在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