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43235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学后教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课题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总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3 .帮助学生学会“僵、梗”2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学:方第一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儿,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儿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简介作者:安徒生代表作品(展示课件第三屏)出示目标1 .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及词语。2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课文层次。冻死”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3,按“卖火柴擦火柴段,并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后教:1.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正音重点,给多音字组词。字形难点:

3、不要少点:蜷叉不要多点:旺焰捏词义重点:辨析“精致、细致”的意思。先 学 后 教 环 节教师讲解:圣诞树、圣诞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听课文录音,投影填空题: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故事,这个故事是按()顺序写的,全文可分()0段。第一段写(),第,二段写():它三段写()。第二次先学后教:沿着思路f理层次自学提示二:重点朗读第二段。按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取暖,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美好的幻象,把第二段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说说每一次中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后教:反馈问题,相机指导。第一层(第5自然段):小女孩儿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

4、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层(第6自然段):小女孩儿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她太饿了,渴望得到食物。第三层(第78自然段):小女孩儿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这是大年夜,她渴望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层(第9-10自然段):小女孩儿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渴望有人疼爱。第五层(第11自然段):小女孩儿第五次擦燃了整把火柴,在亮光里,小女孩儿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说明小女孩儿是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的,她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痛苦,死了才能摆脱这一切。第三次先学后教:抓住层次一读课文自学提示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

5、课文的第二段。当堂训练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穿:破,透;把衣服、鞋等物套在身体上;通过。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2.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3.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从村庄的西边穿过。()兜: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承担;环绕,围绕。4.有话请直说,别跟我兜圈子。()5.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6你到那儿大胆工作,有问题我兜着。()第二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1 .认读字词,听写词语。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出示目标1.学习课文1-5自然段,边

6、读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抓环境描写一烘托气氛,突出“悲惨”自学提示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一4自然段,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女孩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后教:师生交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和心情。1.男生齐读课文第1一2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四至第五屏)(1)小女孩儿卖火柴的时间(),地点是(),天气是()o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课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小女孩的鞋?(3)“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冲”字说明了什么?(4)从小男孩儿所说的

7、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从“只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J说明了什么?2 .女生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六屏)(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句中的“这些”指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句中的“这个”指什么?(3)文中写“雪花、灯光、烤鹅的香味”有什么作用?3 .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展示课件第七屏)(1)小女孩儿不敢回家的原因有哪些?(2)从这一段课文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二次先学后教:教给学法,体现“扶”学(重点指导,精讲课文第二段第一层。)自学提示二:1 .听老师示范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

8、: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2 .说一说:这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习方法。)3 .自己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后教:反馈问题1、2,相机引导。第一层(“她的一双小手”至“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小女孩儿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寒冷迫使她抽出一根火柴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第二层(“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至“多么舒服啊”)小女孩儿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的大火炉。第三层(哎,这是怎么回事呢”至“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反馈问题3谈感受

9、,相机提问引导理解。(展示课件第八至第十一屏)1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敢、终于、一根”等词语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2 .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3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 .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第三次先学后教:自学提示三: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课文,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后教:反馈问题,相机引导。当堂训练1 .写出下列句

10、子中破折号的用法。(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一大年夜。()(2)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她可忘不了这个。2 .按要求改写卜面的句子。(1)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改写成第一,因为这是大年夜-人称):和自己的小手吗?(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改写成陈述句)第三课时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师生活动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擦着火柴幻想什么?而幻想的破灭又说明了什么?出示目标1.学习课文61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学后教环节第一次先学后教:实践学法

11、,体现“半扶半放”自学提示一:1 .读一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2 .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 .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4 .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十二至第十三屏)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读了“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一句话,你有什么感想?5 .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后教:反馈问题,相机引导。第二次先学后教:生合作学习一运用学

12、法,体现“放”手自学提示二:在学习小组内,选取第二段第三层至第五层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合作小组学习,然后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讨论。1 .读一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声读、分角色朗读、轮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2 .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 .说一说:这几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4 .议一议:(展示课件第十四至第二十一屏)这是小女孩儿第()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的,她渴望得到()。“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从

13、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女孩儿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1)“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的是什么?(2)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5.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几段课文,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后教:小组汇报,反馈问题,相机引导。第三次先学后教:谈感想体会一品味“幸福”,反衬“悲惨”自学提示三:齐读课文第三段,交流讨论:(一)“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展示课件第二十

14、二屏)1 .小女孩儿冻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2 .这里是第几次写到“大年夜”?有什么深刻含义?(二)“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展示课件第二十三屏)1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的是哪些东西?2 .句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三)阅读链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展示课件第二十四屏)(四)揭示中心。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二十五屏)当堂训练1 .多音字组词。几:()()喷:()()2 .小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板书设计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擦火柴现实幻象渴望揭露社第一次寒冷火炉温暖会的黑第二次饥饿烤鹅食物暗,表第三次寂寞圣诞树欢乐达对穷第四次孤独奶奶疼爱苦儿童第五次痛苦飞走幸福的同情。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