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抽放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431867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斯抽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瓦斯抽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瓦斯抽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瓦斯抽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瓦斯抽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瓦斯抽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抽放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编制说明及采面概况(2-3)13130工作面位于东三采区进风行人下山东翼,工作面北部、南部均为未采动的(2-3)煤实体,该面为(2-3)煤上分层,黑色,煤岩成份以亮煤为主,沥青光泽,条带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裂隙被方解石脉充填,含夹矸两层,夹矸为灰黑色泥岩及灰白色砂岩,累计厚0.8m,煤层有益厚度4.8m,(2-1)煤与(2-3)煤在工作面中部已合并,东西部未合并,煤层倾角815度。该面走向长1020米,倾斜长125米。该面地质构造简单,掘进过程中没有揭露断层,由于巷道沿底掘进,且煤体较破碎,巷道压力显现明显。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顶板灰黑色泥岩为隔水层。该面生产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

2、m3/min左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必须实行瓦斯抽放,特制定本设计,望认真贯彻执行。二、采煤方法该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回采,综合机械化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三、通风状况该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上行通风,工作面设计风量650m3/min。四、瓦斯地质该面在上、下巷掘进期间瓦斯涌出量较大,在正常回采时期绝对瓦斯涌出量在7m3/min左右,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期为1个月。总之,瓦斯是影响该面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仅用通风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瓦斯问题。由于该面瓦斯主要来源是本煤层瓦斯释放,根据以往工作面瓦斯治理成功经验,将对该面采用上隅角瓦斯抽放为主,风排瓦斯为辅

3、的综合治理方法。五、瓦斯抽放设计(一)瓦斯抽放的必要性1、首先计算(2-3)13130工作面可以供给的最大风量Qm=SV60式中:Q工作面可以供给的最大风量 m3/minS有效通风断面取S=6.0m2V规程气体最高风速4m/S则:Qm=64600=1440m3/min2、计算通风可以稀释排走的瓦斯量q=CQm/100K式中:q风排瓦斯量 m3/minC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为了确保该面安全回 采,C取0.5。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45则:q=0.51440/1001.45=4.96m3/min3、从前面瓦斯涌出预测可以看出,(2-3)13130工作面回采时瓦斯绝对涌出量为7m3/min左右,

4、而在极限风速情况下,风排瓦斯量为4.96m3/min时,而剩余的2.04m3/min瓦斯无法排出。根据规程规定“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涌出量大于3m3/min,采用通风方法不合理时,应采用抽放瓦斯措施。因此对(2-3)13130工作面采取瓦斯抽放措施是必要的。(二)抽放方法的选择根据前面瓦斯涌出来源分析,该面瓦斯涌出主要来源为本煤层的瓦斯涌出,工作面回采时放顶煤后,煤层内赋存的瓦斯会大部分涌入到工作面采空区内,上隅角会成为瓦斯向采面涌出的主要通道,所以在上隅角采用预埋抽放管路抽取这部分的瓦斯,防止瓦斯向工作面及回风流大量涌出。 (三)瓦斯抽放效果预计(2

5、-3)13130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如果单纯靠通风的方法排除瓦斯,则工作面上巷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常处于1%左右,上隅角瓦斯浓度将在35,工作面难以正常安全回采。采用瓦斯抽放后,有30以上的瓦斯通过抽放管路直接排至采区主要回风流中,使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保持在0.5以下,能够完全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四)抽放率计算d= 式中:d工作面抽放率Qy 抽放期间工作面涌出瓦斯量Qy=QC=6500.5%=3.25m3/min Qc工作面抽放瓦斯量,即Qc=7-Qy=3.75m3/min则d=53.6%(五)瓦斯抽放工艺参数1、抽放管径的确定根据前面资料表明,(2-3)13130工作面抽出纯瓦斯量为

6、3.75m3/min,抽放瓦斯浓度预计为20左右,则瓦斯抽放管中混合量为18.75m3/min,而抽放瓦斯管径计算公式为:D=0.1457 /V式中:D管道的内径,m;Q管内气体流量,m3/min;V管内气体流速,m/s,一般为515m/s,取10m/s则通过计算,D=0.1996m,取D=0.20m,即选用200mm聚乙烯管做为抽放管路。2、抽放管路的铺设(2-3)13130工作面利用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进行瓦斯抽放,移动泵站设置在东三采区(2-1)煤轨道中部车场内,采用埋管抽放的方法。抽放管路铺设见附图一、附图二。在工作面上隅角空间(端头支架和上巷上帮之间)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及时架设木棚支护,

7、并在木棚的空间外侧平行支架立柱堆积纺织袋,内装锯末。抽放管吸气端设在木棚空间内,排气端设在(2-1)煤轨道上山车场以上至少10m处。3、瓦斯泵流量计算公式Q=(100Q纯/X)K1式中:Q瓦斯泵的额定流量 m3/min Q纯抽放期间抽出的最大纯瓦斯量之和 m3/min X瓦斯泵入口处的瓦斯浓度 ,取20 瓦斯泵机械效率,取0.8 K1瓦斯抽放的综合系数,取1.2则:Q=28.1m3/min4、管路阻力计算,一般包括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摩擦阻力采用公式:hf=9.8dcLQc2/KD5式中:hf管道的摩擦阻力,PaL管道长度 mD管径,cmQc管内混合气体的流量m3/h(Qc=3.7560m3/

8、=225m3h) K系数dc混合气体对空气的密度dc=1-0.00446CC混合气体中沼气浓度,取C=20则: 管路阻力 hfL=1400m K=0.072 D=20cm则hf=2.75 KPa管道局部阻力hf1 按经验值,取沿段管道总摩擦阻力的15%作为局部阻力hr则hr=hf15%=0.41Kpa则管道总阻力hc=hf+hr=2.75+0.41=3.16Kpa六、泵站供电、供水的确定1、供电以东三区2#变电所供给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泵站设两套电源开关,分别控制两台泵站上的75KW电机,供水从东三进风石门水管上接入泵站,排出的水经水沟排到东三进风石门排水沟内。 2、瓦斯泵选型根据瓦斯泵的流

9、量等参数,选用武汉产的2BE12513-0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流量40m3/min),即可满足设计要求。3、抽放瓦斯参数的选择及监测抽放管路瓦斯流量、压力由安装在管路上的流量计、压力表读出,瓦斯流量采用孔板流量计,压差采用U型管压差计测量,混合气体用100光学瓦斯检测仪从孔板流量计的孔口测量。七、瓦斯抽放管路的附属装置1、附助管:瓦斯抽放管路在上隅角附近设一三通,引出一趟75mm弹簧管,对易造成瓦斯积聚的部位进行抽放。2、放水器:抽放管在出气端及吸气端管路的最低处分别设置放水器,及时对管内积水进行排放,另外对巷道低洼处也可设放水器。3、计量装置:在抽放泵进气端并联接一趟管路加设阀门,并装设

10、一个200mm孔板流量计,以便进行定量确定抽放效果。4、在抽放泵出气端装设防回火、防回气和防爆炸使用的安全装置。5、过渡节:在上隅角弹簧管和主管路间设5寸钢管作为过渡节,并在钢管内设置过滤网,防止杂物吸入。八、安全措施1、瓦斯管路在运输巷道内,应架设一定的高度并固定在巷道壁上,避免被车辆撞坏漏气。2、瓦斯管路不得与带电物体接触,在工作面巷道中应与电缆分开铺设,若分开有困难,二者间距不得小于300mm,且瓦斯管路必须在上方。3、施工单位在运输时,应注意保护瓦斯抽放管路,严禁人员随意破坏或车辆撞坏,一旦损坏应立即通知通风区,并向矿调度室汇报,由相关单位及时派人采取措施处理。4、瓦斯管路吊挂牢固、整

11、齐,并要对瓦斯管路加强日常检查、维修和更换。5、工作面瓦斯抽放过程中,上隅角编织袋墙要打严密,防止大量气体溢出。6、抽出的瓦斯排入回风巷时,在管路出口上风侧5m以外,下风侧30m以外处必须设置隔离栅栏,悬挂警标,禁止人员入内,两栅栏间禁止任何作业。7、在瓦斯抽放站内安装一瓦斯监测探头,报警浓度为0.5%。8、在排瓦斯管路出口下风侧栅栏外设置一瓦斯监测探头,报警断电点均为1,复电浓度为小于1%,当瓦斯超限时,能自动切断抽放瓦斯泵电源,停止瓦斯抽放工作。9、安设瓦斯抽放监测装置一套,对抽放管路内的瓦斯浓度,流量等参数进行监测监控。10、每班加强瓦斯抽放管路中CO浓度及温度检查,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时

12、,立即向通风调度汇报,并停止抽放。11、要经常检查抽放管路系统中的防回火、防回气、防爆炸等安全措施,使其保持良好状态。12、对测量气体浓度、温度的测定孔,平常不用时要用塞子堵严,防止漏气。13、瓦斯泵房内的电气设备和照明都要采用防爆型。14、在瓦斯泵房外制作一个容积为3m3的铁水箱,并利用潜水泵向箱体内供水,平时要保持箱体内有足够的容水量,一旦大巷内无水,可做为抽放泵的备用水源使用。15、抽放硐房内要有专人值班,每小时检查记录一次有关参数,如瓦斯浓度、CO浓度及抽放负压等。16、在抽放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要及时移动上隅角抽放管路,确保抽气端弹簧管不打死弯和埋管深度符合要求。17、要加强对上隅角周围巷道的支护工作,防止巷道落碴砸坏抽放管路,影响抽放工作。18、抽放硐室内应配备一部直通矿调度室的专用电话和做记录用的桌椅。19、硐室内的消防器材应不低于规程的规定值。20、硐室值班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密切关注泵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并现场交接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