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4307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拒绝手机主题班会总结题目:抵制诱惑、拒绝手机参加人数类型:初中36人教学目的:1、通过班会,达到教育、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校园里应当禁止使用手机。2、以探讨使用手机的利弊作为契机,折射出对一切高科产物都应辨证接受,真正体现它的价值。3、培养同学们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主题班会,总结前期学风建设中的实际不足,尤其是课堂不认真听讲,玩手机情况严重问题,计划提高后期班级学风建设,使班委及同学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使每个同学都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共同为创建优秀明班级而奋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学生使用手机绝对是弊大于利教学仪器:对媒体、黑板教学方法

2、: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教学形式:主题班会教学步骤:一、 导入主题:1、现在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有事电话联系我,大大小小的人都在使用手机,哪有手机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们分组对手机有利有弊进行一下讨论。2、引导学生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自由讨论:(学生自己总结)利的方面: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

3、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弊的方面: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越多,

4、档次也越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学生中就曾发生利用手机作弊而被惩罚。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

5、学,作弊的范围很广。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据反映,我校有个别班级出现钱、钱包被盗,手机若不随身携带,也会被盗。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手机所带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不愉快的情绪。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对人体是否造成不利的影响,医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最近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手机报告显示,使用手机造成记忆

6、力受损、睡眠紊乱、头痛、癞痫及血压上升的现象,而儿童,青少年受影响的可能更大。大部分国家通用的手机系统GS频率为900和1800Hz,其振动的电子过程有机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主要是对脑部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而且手机振动所散发出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大脑的神经出现病变。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二、解决方案: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应该得出在校园里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因此我们呼吁大家本着事实,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远离手机!背景资料: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做法 ,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浙江台

7、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扣分国外的做法: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强烈建议:(1)有手机的抓紧时间拿回家;没有但是有这个想法的,立即取消这个想法!(2)严禁中学生在校园内携带手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3) 家长、学生共同签署给学生

8、家长的一封信(4)如有需要可使用学校电话班主任寄语:抵制诱惑、拒绝手机,共创和谐校园同学们应正确看待手机,手机并不是身价的象征。作为学生,学好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才是今后走向社会的真正资本。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做弊,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 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希望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把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玩具。各位班主任,各位领导:下午好,很感激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我们班的主题班会,我们甚感荣幸。我们这次的班会主题是“我们与手机”

9、。什么是手机。手机,英为bile phne或ellphne。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用户群体日趋低龄化,校园里,中学生带手机俨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中学生拥有手机已不是少数,他们把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个性气息与身份的象征,很多人已经把拥有一部手机当作很自然也很必然的事情了。他们用手机发信息、聊天、玩游戏. 在学生当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通讯工具,也是玩具。手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些学生利用手机在上课、自习、午休甚至晚上就寝时间发手机短信聊天,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休息。初一新生,由于离家远,换新环境或是与以前的“老乡”联系要用手机,初二、初三

10、是分班后新形成的班集体,好朋友可能因选的专业而在不同的班里,平时很难碰面,因为每个人作息、学习时间不同,所以要谈心事或学习,他们当中最流行的一句话“ 有事给我发信息或打我手机。”相信在座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平时课外使用手机也就算了,但是慢慢地形成了把“ 手机带进课堂”不良氛围。如果遇到学生使用手机,老师一般会非常生气,影响讲课的情绪。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比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物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小小手机往课桌一塞,还是防不胜防。手机对中学生影响甚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不能弃之不理,这已经是迫在眉睫需要提出

11、重点讲解的事情了。那么,今天下午这节课,我们就“我们与手机”这个话题展开这次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手机的看法。老师:同学们,我们当中不少人都有手机,有的同学的手机还相当名贵,功能很齐全。学校不提倡学生带手机,同学们的手机就在“地下”活动。今天,我们就畅所欲言,说说带手机的利弊。同时,同学们应正确看待手机,手机并不是身价的象征。作为学生,学好知识、掌握生存的技能,才是今后走向社会的真正资本。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做弊,每年的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证券交易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

12、用说平时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机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多数教师不提倡初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初中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联系这些同学吗?其次,初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敝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 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

13、的心态。此风当刹时下,校园颇为时髦的一句话就是:有事给我打手机。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有的竟拥有三四部手机,并越越时尚。对此,我的立场很坚定,中学生不应该带手机,理由主要有三方面:一、短信闲聊,贻误学业;二、不良信息,污染心灵;三、助长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首先我们看一下短信闲聊。家长为什么给我们配手机?目的无非是便于我们与家里联系,但大多数同学却用它闲聊,特别是个别同学竟异想天开用于考试作弊。其次,我在这儿向同学们疾呼:不良信息当严防。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部分同学相互转发那些黄段子,一些露骨的字句,让人看了脸红,怎么能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呢?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有的人经常上网

14、订阅类似“激情男女”等内容,只要在网页上输入手机号和密码,选择订阅,24小时后手机将每周接到两条有关两性内容的信息。精力的迁移,使有的同学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对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中学生,用手机绝对是一种高消费,而且它又属贵重物品,上体育课或搞其他活动时很容易丢失,再买新的又加重家长的负担。况且有的人好胜心理严重,看到别人有新手机,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平衡感,就想买更好的手机,长此以往,奢靡攀比之风愈加难绝。那么吸引众多同学带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呢?大概还是手机上的其他功能吧。彼此间有事没事发几条短信,闲换一条铃声,摆弄一下小游戏,或者买些饰品给它们装扮一番,都是手机一族常做的事。这些本也无可厚

15、非,但其带的负面影响却不能小觑。手机的更新换代越越快,功能也越越全面,这手机不带还好,带到学校就成了攀比的砝码。你有三十二和弦,我就要新款彩屏;你手机能录音,我能数码拍照。一时间,校园内手机竟成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这样一,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父母了。心甘情愿也好,被死缠烂磨不得已而为之也好,但普通百姓家庭恐怕还没有能隔三岔五更新手机的能力吧。且不说艰苦朴素这些人人皆知的大道理了,便是从个人家庭看,多作攀比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更可怕的是,手机往往会接到许多不良信息,各种带色笑话、无聊谩骂充斥其中,至于用中奖等圈套行骗的更是比比皆是,防不胜防。心智尚不成熟的我们能有把握不被诱惑,不为所动吗?3个方面的不利弊端。一是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炫耀、攀比的心理。一些学生羡慕其他同学有手机,不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允许,缠着家长要求买一部手机。还有些学生看见别的同学用的手机比自己的更先进、更漂亮,心里不平衡,要求家长换新的。家长一味满足他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二是会影响学习,破坏课堂纪律。学生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和聊天,分散了精力,肯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心里总想着拨弄手机,哪有心思放在学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