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与整理47.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425764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纳与整理4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归纳与整理4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归纳与整理4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归纳与整理4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归纳与整理4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纳与整理4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纳与整理47.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选修化学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部分 全章整体设计一、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1 主题1第1点: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 主题1第2点: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的官能团 ,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3 主题1第3点: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4 主题1第4点: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体。5 主题1第5点: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二、教材整体分析、教材地位 本章是在学生已具备

2、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与命名方法。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和方法,从中体验研究或生产有机化合物的过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2、内容体系本章一开始便引出官能团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在分类表中增加了卤代烃、酚、醚、醛、酮、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其代表物。其中,酮类化合物是课程标准不要求的内容,将其列入表中是为了在后续课程中理解酮糖果糖的结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有关。本章

3、学习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及官能团异构。从复习烷烃的碳链异构开始,延伸出烯烃的碳链异构和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并以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说明官能团异构的涵义。由此揭示出;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数目庞大的有机化合物,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所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是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学会应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并知道烃类化合物的

4、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合物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分离提纯的常见方法,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了解质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先进的分析方法。三、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感受分类思想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2 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掌握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并学会书写同分异体。3 初步应用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4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和分离原理。5 了解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和

5、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四、教学设计思路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关注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落实。本章是在基础模块对简单有机物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物深入的学习。因此本章的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紧紧找抓住“结构性质应用”主线。以免使有机化学这一逻辑性很强的知识在教材栏目繁多的情况下变得紊乱。同时注重让学生在亲身的探究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两个转移:以教为重心转移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重心。以知识为重心转移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重心。在现代物理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

6、能,开阔学生视野。但要避免谱学原理和名词术语对学生的困扰。五、实施策略(一)教学总体安排课时安排: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课时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课时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课时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课时复习与机动 : 1课时全章测试 2课时第一节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感受分类思想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第二节第一课时以甲烷为例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理解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掌握简单有机物的电子式、结构式。理解在结构简式中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和相同的基团可以合并,认识键线式。复习基础模块中的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第

7、二课时学习三种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同时补充简单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减链法。 第三节学习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烯、炔和苯的同系物。 第四节第一课时先了解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再进行有机物分离、提纯的三种方法蒸馏、重结晶、萃取的实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第二课时进行元素分析学习,主要介绍一些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条件以及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第三课时学习现代物理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分子结构的鉴定。(二)教法学法安排1、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本章集中了烃基、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这些概念在无机化

8、学中没有出现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其又是继续学习有机化学的必备基础。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无机化学的思维方法转移到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上来。2、重视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官能团是有机化学的核心部分,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官能团的特征才能判断物质类别,也为以后的性质学习打下基础。对于碳原子的SP3杂化,重点是理解甲烷以及其他烷烃的构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多练习模型的拆装。3、强化练习、巩固、创新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确定的计算是本章难点。要在弄通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强化练习达到思维正确、书写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力求创新。4、联系实际,实现知识的社会价值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

9、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观察,收集,联系生产、生活、环境中实际存在的相关问题,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对比、鉴定、论证后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完善、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科学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三)“活动与探究”项目实施 安排4个“活动与探究”1在学习“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同分异构现象”时,课后让学生用橡皮泥、黏土、泡沫塑料、牙签、火柴棍等自制简单有机物的分子模型。2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时,可以组织学生做“蒸馏、重结晶、萃取”实验,让学生体会活动的过程。3为了进一步认识现代物理方法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的应用。课后可以布置学生

10、“通过报纸、杂志、书籍或互联网等,查阅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元素组成和结构的应用。”讨论并交流你对现代物理方法的认识。4实践活动:纸上层析法分离、提纯植物色素,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四)教学评价实施1纸笔评价建议本章安排一次全章测试,测试题见本章单元测试。2表现性评价穿插在4个“活动与探究”中进行评价,在“活动与探究1”中比一比谁做的模型合理、美观、实用。在“活动与探究2”中比一比谁的操作规范,实验效果好。在“活动与探究3”中,比一比谁查的资料多。在“活动与探究4”中,色谱法还有哪些应用。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一部分 全章整体设计一、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1.主题2第1点: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

11、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2主题1第6点: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3主题2第2点:能说出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认识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主题2第3点: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5主题2第4点: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6主题2第5点: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加成反应。7主题2第6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二、教材整体分析、 教材地位烃和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本章既是第一章内

12、容的具体化,也是学习后续各章内容的基础。本章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卤代烃等5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使第一章中比较概念化的知识内容结合了具体物质而得到提升和拓展。结合烃和卤代烃的性质,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及消去反应等有机反应,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内容体系本章教材共分为3节,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三部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章充分考虑了化学2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注意知识的衔接与提升。化学2中介绍了甲烷、乙烯、苯等烃的代表物,以及煤、石油的综合利用。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本章采取了“复习与提升”相结合的编

13、写策略。例如,在化学2中没有涉及有机物类别的概念,而本章在复习典型代表物性质的基础上,将内容提升到了类别的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性质 在化学2中介绍的较多,本章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科书中对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也有简要的陈述,但陈述的角度不同。如从认识分子组成及结构变化的角度来陈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特点,作为烯烃知识的提升,介绍了顺反异构现象。炔烃是以前未介绍过的知识,教科书中通过实验的引导,较详细地介绍了乙炔的性质。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也是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芳香烃中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苯的化学性质,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

14、。选择甲苯作为苯的同系物的代表物,比较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差异,并通过“学与问”让学生领悟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烃的知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卤代烃的内容,所以教科书将烃和卤代烃安排同一章,溴乙烷是卤代烃典型代表物之一,通过溴乙烷的学习,可以了解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性质。 本章内容的选取也注意了联系生活实际,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苯、苯的同系物以及卤代烃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对健康的危害。三、教学目标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2. 掌握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5、3. 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4. 了解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5. 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6.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使用。7.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四、教学设计思路本章在基础模块中介绍了甲烷、乙烯、苯等几种典型烃的代表物,以及煤、石油的综合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物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要注意知识的衔接和提升。在复习基础模块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的基础上,要将内容提升上类别的性质,让学生先见“树木”后见“森林”。树立整体思想,然后再用整体思想去指导自学。 通过实验的引导,来详细介绍乙炔的性质。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和芳香烃可以通过“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操作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评价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