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422823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宾馆、酒店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宾馆、酒店行业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14.1 成立组织机构 14.2 实施全员培训 14.3 编写体系文件 15 工作程序和内容 15.1 风险点确定 1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25.1.2 风险点排查 25.2 危险源辨识 25.2.1 辨识方法 25.2.2 辨识范围 25.2.3 危险源辨识 35.3 风险评价 35.3.1 风险评价方法 35.3.2 风险评价准则 3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35.3.4 确定重大风险 4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45.4 风险控制措施 45.5 风险分级管控

2、 4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5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55.5.3 风险告知 56 文件管理 57 分级管控的效果 58 持续改进 68.1 评审 68.2 更新 68.3 沟通 6附件1 范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宾馆、酒店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包括基本要求、工作程序 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

3、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 术语和定义DB37/T2882-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宾馆、酒店行业本指南所指宾馆、酒店行业是指为顾客提供住宿、餐饮、会议接待、商务接待、娱乐等服务行业。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宾馆、酒店行业单位应成立由总经理、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员、班组长及各岗位 员工代表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 任人,应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并明确分管负责人。4.2 实施

4、全员培训安全办公室制定包含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内容的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并编制培训教材(含鲁政办字 201636号、鲁安发1 201616号、鲁安办发201610号等规章文件及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 风险分析评价等方法、内容),由安全办公室对安全员、班组长、各岗位员工代表等进行培训,部门再 分阶段逐级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4.3 编写体系文件宾馆、酒店行业单位应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体系的基础上完善风险分级管 控制度、作业指导书以及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 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记录文件并进行正式发布,建

5、立以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为主 的一体化管理体系。5 工作程序和内容5.1 风险点确定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按 DB37/T2974-2017 第 5.1.1.1 的规定执行。宾馆、酒店行业可按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康乐 部、洗衣房、商品旅游服务部、工程动力部、仓库等功能分区划分单元,排查各单元设备设施及使用各 类燃气等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场所作为风险点。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按 DB37/T2974-2017 第 5.1.1.2 的规定执行。宾馆、酒店行业根据经营活动进行作业活动划分,形 成半成品制备、面食类制作、菜品烹制、火锅铁板类菜品上桌、客房

6、清理、前厅接待、地毯清洗、大堂 清理、室内泳池现场监护、池水消毒、健身房现场监护、健身房器械保养、水洗机操作、烘干机操作、 干洗机操作、燃气锅炉巡查、空调机房巡查、配电室值守作业、消防泵室巡查、监控室值守作业、仓库 出入库等作业活动类风险点。5.1.2 风险点排查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按 DB37/T2974-2017 第 5.1.2.1 条规定排查并建立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 B.3。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按 DB37/T2974-2017 第 5.1.2.2 条规定执行。5.2 危险源辨识5.2.1 辨识方法5.2.1.1本指南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生产过程

7、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即:针对每个作业 活动中的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 A.1,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参见附录A.3。5.2.1.2按DB37/T 2974-2017第5.2.1.2条要求,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A.2,安全检查分析 记录表,参见附录A.4。5.2.1.3 有能力的宾馆、酒店行业单位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不限于以上推荐的方法。5.2.2 辨识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人员、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

8、场所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人员的行为、能力及其他人为因素;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材料,无论由本组织或其它单位提供;管理、人员、设备、材料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5.2.3 危险源辨识5.2.3.1 宾馆、酒店行业单位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全员范围的危险源辨识:应发动各岗位从业人员,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 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从每个作业岗位上抽调1-2名经验丰富的员工形成辨识、评价小组,组织辨识、评价小组进行 危险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辨识范围有序的开展危险源辨识。辨识、评价小

9、组初步辨识完毕后,由 辨识评价小组成员对所在岗位全部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并对初步形成的危险源辨识结 果进行评审、补充、修订。5.2.3.2 按 DB37/T 2974-2017 第 5.2.3.2 条规定执行。5.2.3.3宾馆、酒店行业单位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对每个作 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系统地辨识危险源。5.2.3.4 作业活动划分作业步骤应遵守的原则:在进行作业活动划分时,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 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如:对餐饮部按照作业活动可划分为半成品制备、面食类制作、菜品烹制、 火锅铁板类菜品上桌等作业活动既可,如将

10、半成品制备再细化分为原料清洗、冻品解冻、打荷、砧板、 配料等,会存在作业活动划分太细,出现作业步骤描述和危险源描述重复的现象。5.2.3.5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不能覆盖的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 辨识。5.3 风险评价5.3.1 风险评价方法本指南推荐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件,对风险进行半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 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风险等级,也可根据单位自身管理需要选择工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细则中推荐的其他评价方法。5.3.2 风险评价准则宾馆、酒店行业单位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 应结合自

11、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 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 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 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单位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

12、 风险实际进行划分。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级、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 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级、部门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 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业整改,需要停业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 经营。5.3.4 确定重大风险按DB37/T 2974-2017第5.3.4条要求确定重大风险,宾馆、酒店行业单位还可根据以下情况判定重 大风险:为实现单位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单位安委会认为

13、应进行重点管控的; 集团公司、同行业发生过事故且单位也存在此种风险,安委会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5.4.1 风险控制措施的分类风险控制措施可分为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类。5.4.2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按DB37/T 2974-2017第5.4条规定执行。5.5 风险分级管控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按DB37/T 2974-2017第5.5.1.2条规定实施分级管控,宾馆、酒店行业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可按以 下要求进行:对于红色(重大风

14、险)、橙色(较大风险)级别的风险,应由公司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办公 室组织安委会成员制定具体管控措施,明确各级管控职责。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 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 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公司、部门、班组、岗位负责落实现 有控制措施有效性、按规定时限落实补偿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对于黄色(一般风险)级别的风险,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 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 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

15、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部门、班组、岗位负责落实控制措施依据措施的 有效性。对于蓝色(低风险)级别的风险,由责任班组、岗位落实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不需要另外的 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 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宾馆、酒店行业单位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 附录B1和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附录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5.5.3 风险告知单位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 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在存在危险的场所、 部位或设备上张贴警示标示,作业岗位应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岗位存在的主要黄色、橙色、红 色等级的危险源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警示看板,便于员工能够直观的了解到作业岗位上存在风险 的部位。对于红色、橙色等级的风险点要求在作业岗位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