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420191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周君华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有:勤查字典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背诵诗文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培养语文习惯的策略:加强引导,激励进步;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形成惯性。关键词:语文习惯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科增多,难度加大,不少学生的语文成绩每况愈下:“聪明的脑袋”不灵了,“脑袋笨”的则更加困难重重学生困惑,家长着急。究其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

2、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谚语云:“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观点都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发展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而抓住初一新生刚入学这一最佳期,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1.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文字是语言的材料,见到“生字词”就要想起词典这位无声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不断积累和丰富

3、自己的词汇量。2.、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是语文的脸面,字如其人,好的卷面令人赏心悦目,差的卷面叫人惨不忍睹,将直接严重影响语文成绩。平时就要积极练习楷书,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美观,“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忽视标点,不乱涂乱画,不潦草应付。3、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书刊是语文学习的翅膀,只有多读才能自由翱翔于语文的天空。应做到不可一日无书,见到课外书刊就如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要博览群书,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不只一味蜻蜓点水,不求甚解。4、做文摘的习惯好词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各处,做文摘好比是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积少成多,必然会大有收获。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令我们的表达妙

4、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个谜语、一首诗、一副画、一段描写、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语文课本、课外书刊、广告电视、别人口中等都可能成为我们做文摘的来源。可摘抄,可复印、可剪贴。“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的笔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吧!5、背诵诗文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 ,背诵是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心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海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拉四。特别注意默写

5、时要理解要求、认真书写、严格检查,做到准确无误。6、写日记的习惯日记是观察思考生活的成果体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写日记关键在持之以恒,做到字数足,有内容、有中心、有深度、有真情实感。可写所见所闻所感,自然景物,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片段素描,生活小事,社会新闻,读书感悟,心灵独语等。慧眼捕捉灵感的火花,有“以我手写我心”,不记流水帐,不干干巴巴应付公事。7、预习的习惯 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做必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把发现的问题用笔在书上标记出来。想尽办法尽可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弄明白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可借助外部条件如查字典、查课外书籍、网上查询、咨询家长和同学

6、等形式尽量解决,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听老师讲解。要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开拓思路,提高效率。在预习时要学会概括归纳,把厚书读薄,再通过练习在要点上把书读厚。8、复习的习惯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短时间内学过的知识,遗忘速度快,通过复习,遗忘速度则慢些。所以当天学习,当天巩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学习的大忌。二、培养语文习惯的策略心理学揭示了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一个人之所以形成某种习惯,是因为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些有关动作在其大脑皮层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并进行长期的实践与磨练,才能

7、培养起他们的学习习惯。1、形成制度,强化训练。要支配习惯而不被坏习惯支配,必须从细微处入手,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抓起。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讲演,初始阶段,允许用别人的文章,看讲稿讲,一个轮回后要求学生脱稿讲,讲自己身边的事,帮助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做文摘的习惯。经常性地开展朗读比赛、优美语句段落名言警句展示、名人故事一席谈、课文复述等活动,在实践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2、加强指导,激励进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有哪些良好习惯,介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然后要告诉学生具体要求与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克服行为过程中的困难,逐渐培养各项

8、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日记等形式,多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心得,及时把批改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对有进步的及时表扬、鼓励;对有困难的及时帮助,树立信心,战胜困难。经常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形式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3、常抓不懈,形成惯性。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总会经过反反复复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习惯养成的初期,更松懈不得,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惯性,收到实效。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勤查字典,要经常检查课外阅读题中出现的生字词学生是否会读、会用,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求每天都要有一页以上书法练习,每天都

9、要检查。要通过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能力无外乎“听、说、读、写”,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抓住一个“勤”字,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语文学习习惯,要从下面基点出发考虑:(1)习惯具有多维层次。大层次的提法如培养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目标意识;小层次的提法如讨论发言的习惯,有助于实际应用时明确具体,各有功用。但就目前语文教改现状看,系统地提小层次可能更有效。(2)要跟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方向衔接,口径一致。(3)对学生形成和应用各种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且省时节力,效果好。(4)语文

10、学习具有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听提的习惯得受这些特点的制约。(5)良好的习惯也是发展着的概念。在现阶段,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能力素质亟待提高的实际,应提炼出语言学习习惯中的基本要素、关键部分,同时注意系统,两者兼顾。(6)不能脱离我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和物质基础,要有民族性,符合国情。例如听话要边听边审视的习惯,就不能过分;边读边记的习惯在国外由于音像和复印较普及,可能不如我国显得那么重要和突出,等等。学好语文的习惯可分为两大类28小类。第一类是从培养语文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看,有4个方面:(1)听的方面:专注听话的习惯,边听边想的习惯(抓要点、听出弦外之音和不同意见分歧所在),边听边

11、记的习惯(记忆主要内容、做听讲笔记),边听边审视的习惯(察看说话者的表情、动作、以便准确判断说话人的深意)。(2)说的方面:说普通话的习惯,说话口齿清楚、语意连贯的习惯,朗读课文、背诵名篇名段的习惯,大胆答、质疑的习惯,讨论发言的习惯,说话讲究礼貌的习惯。(3)读的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在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思的习惯,边读边记的习惯(包括圈、点、划、批注和记笔记),边读边查的习惯(查工具书或参考书),制作阅读卡片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应用于写作),注意阅读卫生的习惯(视距、洗手、坐姿、采光等),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习惯,上课前认真做好预习的习惯,复习和整理的习惯。(4)写的方面:“三勤”习惯(勤

12、观察、勤思考、勤练笔),作文先写提纲的习惯,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习惯,书写清楚、规范、讲究姿态的习惯。第二类是从学习语文所需心态来看,有:虚心求教的习惯,认真仔细的习惯,善挤时间学习的习惯,独立自学的习惯。上述分类法,内容上可能有交叉,特别是心态方面的习惯是各科学习都需要的;但从利于理解、记忆、掌握考虑,上述分法和提法是恰当可行的。当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追求高一点的目标。例如扎根牢固,有抗干扰和较强的自制力;操作速度快;程度运动熟练、准确、有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等等。不过,一般说来,只要上述学习习惯形成了巩固了,那么对按质按量完成中学语文学习任务就是有力的促进和确切的保证。2.五种语文课

13、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在课内必须养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这些良好的习惯表现在许多方面,最基本、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课文时,遇到生字难词、成语典故,都不要轻易放过。可以向老师请教,但是又不能依赖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如“削”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新华字典注明,在“削铅笔”、“把梨皮削掉”等处读“xio”,用于一些复合词的时候读“xu”,如“削除”、“削减”、“剥削”等。一般来说,对这个字的读音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是,阅读文言文时,又会出现新的情况。例如简笔与繁笔一课中引用刘勰的话:“句有可削,足见

14、其疏”。在这里,“削”并不是复合词,那么该念“xio”还是“xu”呢?通过查阅辞海,我们就会弄清楚,正确的读法是“xu”,而不是“xio”。又如“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进。如果追问一下,什么是“墨守”呢?我们查阅汉语成语词典我们就会明白,原来这个词义和战国时的墨翟有关系,因为他以善于守城著名,所以后来称善守者为“墨守”。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我们在阅读时遇到词语方面的疑难问题,随时求教,将会受益不浅。二是养成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可能有人会说:“ 阅读的方法很多,为什么单单强调逐字逐句地读呢?一目十行不是更好吗?”一目十行当然好,但是没有逐字逐句阅读

15、课文的良好习惯,要真正做到一目十行,恐怕也不大容易。语文课上,当老师要求同学自己阅读课文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粗粗地读完一遍之后,就觉得无事可做,这很影响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以,要学会读书,必须先耐下性来,逐字逐句地读。既要认真地读课文,也要认真地读与课文有关的提示、注解、思考练习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阅读中的重点或疑难之处,也可用笔随处批批划划。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会精读、速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三是养成随堂巩固、随课复习、随单元小结的良好习惯。在巩固、复习、小结时,属于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必须切实掌握。属于课文分析方面的内容,注意归纳和理解,不必死记硬背。平时注意养成这方面

16、的习惯,不仅知识学得扎实,也避免了考试之前临时突击的弊病。四是养成定时、定题完成课内作文的良好习惯。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两条腿走路,即把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结合起来。这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课内作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审题能力,并能迅速按照题目要求构思成篇,敷衍成文。当然,各种常用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以及总结、书信、读书笔记等应用文,都要有所涉及。它的特点是,一般都由老师命题,而且必须定量完成。这对于训练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所以,必须养成定时、定题完成的良好习惯。下笔前,按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打好腹稿,或者列出简要的提纲,慢慢习惯于一次写成,不再抄写誊清,这样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要避免前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