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41960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营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 述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 2、申报单位: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建设目的:实现能源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充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本项目实施后将使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20-30%,即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废物排放,环境质量将大大得到改善。 4、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5、建设地点: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北台镇 6、建设内容: (1)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的管理控制大厅(2)计量管理系统(EMS)的集成(3)动力(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蒸汽、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气)、水的计量检测、管理和控制系统。(4)环境监测(5)动力管网、能源设

2、备的改造(6)他配备设施 7、建设总投资(估算): 参考其他同类、同规模企业建设投资,本项目总投资额估算为 30000万元。8、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和贷款。 9、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张晶联系电话: 0414-8667016邮编: 117000电子邮箱: 二、申报单位概况本溪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营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份,公司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北台镇,厂区占地约30km2,现注册资本15亿元,在岗员工2.3万人,生产单位15家,属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铁矿资源和集矿山、选矿、烧结、焦化、发电、炼铁、炼钢、轧钢等为一体的钢铁生产系统,是东北地区大型的优质钢材生产基地

3、。目前,北营公司总资产超过200亿元,净资产43亿元,固定资产113.4亿元。公司现具备了年产生铁850万吨、钢坯800万吨、钢材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导产品为生铁、连铸方坯、板坯、矩型坯、螺纹钢、线材、中宽带钢、冶金焦炭、化工产品等。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46.9亿元、利税16.7亿元,在国内钢铁企业排序中位列前20位。 三、项目背景能源中心是一个能源管理、控制、优化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将分布在现场的能源数据采集站、检测站、现场控制站、操作管理控制中心的操作站以及管理控制站等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能源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系统。钢铁企业建立能源中心己有三

4、十多年的历史,它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节能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的应用而发展和完善。70 年代初,DCS开始在能源中心得到应用。与此同时,在能源技术领域,开始了能源系统工程理论的研究与应用。1974年就有人提出研究钢铁联合企业的能源问题应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个设备,各生产工序及各个厂矿的能源生产和能源使用联系起来,将企业的能源工作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之后,各钢铁企业开始建立能源系统模型,研究能源的投入产出,生产优化,需求预测等。以求能源费用最低。我国钢铁企业从“六五”计划开始了能源中心的筹建工作。宝钢于80年代建立能源中心发展到今天,实现了能源信息在线管理,事件顺序记录、存档

5、,开放性好,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其它还有武钢、攀钢等企业也都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了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筹建工作。本钢能源中心是以实时在线检测为主的能源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在线采集功能、监视检测功能、管理功能、调度功能、决策和控制功能。通过对各个工序煤气产量的研究,分析企业内部煤气网络,加强煤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煤气的放散,提高了煤气资源的利用率。目前马钢、梅钢等钢厂正在建设能源中心。上述能源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多种能源数据的采集,监视与报警,报表记录与数据归档监控,能源负荷的均衡管理。从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来看,建立健全的自动化能源管理体制是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编制依据1

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上报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通知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理由和必要性一、项目提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上报企业信息化项目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走节能化企业的道路。 二、项目建设的必

7、要性本项目建设是推动北营钢铁(集团)公司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企业节能减排和增强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北营钢铁(集团)公司焦炉煤气消耗量102132万立/年、转炉煤气消耗量12804万立/年、高炉煤气消耗量1297584万立/年、氧气消耗52608万立/年、氮气消耗64944万立/年、氩气消耗432万立/年、压缩空气消耗72132万立/年、水消耗6400万立/年 ,电消耗 度/年,蒸汽消耗365.6万吨/年,能源系统的运行状况制约着整个北营公司的生产发展。北营公司现阶段的能源系统是以点、线的模式分布于整个公司的生产和消耗单位,生产设备陈旧,信息反馈(以电话联系形式)严重滞后,调度人员只能依靠零散

8、的能源信息下达调度指令(以电话形式)来调度能源,操作人员基本以手动操作模式为主,来操作单台设备完成调度功能,这使的能源系统调度不能及时、合理、全面到达,并不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北营公司能源系统现状已经成为影响公司进一步健康发展和增强社会效益得重要因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建议必须对能源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建立现代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提高能源系统管理水平、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增强社会效益。第三章、工程内容和规模一、建设原则1、按照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增强社会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方针,依照控制系统先进程度适度超前、功能适

9、用、装备适度,经济合理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能够满足能源生产调度需要的、不与国家及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相抵触的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案。2、完善各工艺参数检测单元更换不能够满足控制系统要求的检测单元。按照自动化控制工艺要求,增加新的检测单元,满足控制条件要求。3、完善控制系统的执行单元更换不能够满足控制系统要求的各种执行单元。新增各种执行单元满足能源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要求。4、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管网系统进行改造,使其满足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得要求。5、建立安全可靠的中央控制系统单元选择经过实践检验、运行安全可靠、性价比高、能够代表当今控制系统水平的中央控制系统单元,确保整个系统得可靠性、经济性、可扩

10、展性,确保满足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各种功能实现的要求。6、保留原有控制系统,确保无自动控制功能时,生产的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原有系统及设备资源降低成本、节约投资。7、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各种规程、规范及有关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减少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证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8、重新编制科学、合理的适应能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求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能源系统管理体制。 二、建设内容1、成立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1)、能源调度控制中心(2)、用户结算中心(3)、能源资料储备中心 (4)、能源管理策划中心(5)、能源监察中心(6)、环境监测中心 2、能源管理系统(简称

11、:EMS)的集成3、现场数据采集、控制站 4、能源资料储备数据库5、对原有泵站、变电站、加压站、能源储存设施和动力管网等能源设备进行改造6、建立能源专用工业以太网络7、其它附属设备三、建设规模1、建立能源信息化管理中心,建筑面积2000。2、建设覆盖整个北营公司厂区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单位的工艺流程的检测、控制站点及网络通讯系统,完善各种检测和执行单元。第四章、建设方案一、建设条件及现状1、煤气系统现状现有煤气混合加压站7座、混合加压机31台、煤气柜7座、煤气大放散7座,管网50千米,最早建于60年代,总装备综合水平在二十世纪6090年代水平。()、加压站现状:编号名称介质加压机数量控制系统综合

12、装备水平控制方式八万立白灰窑加压站混合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二钢转回配加压站转炉煤气台7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五万立白灰窑加压站混合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北化加压站焦炉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一钢回配加压站转炉煤气台8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中宽带新加压站高炉煤气台7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两万立高炉加压站高炉煤气台6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两万立混合加压站混合煤气台(台已停用)60年代现场手动控制()、煤气柜现状:编号名称放散阀门数量放散形式控制系统综合装备水平控制方式八万立转炉煤气柜4台直接排放80年代PLC控制十六点五万立高炉煤气柜1台直接排放90年代末PLC自动控制西部十万立高炉煤气柜1台直接排放

13、70年代手动控制五万立焦炉煤气柜4台直接排放70年代手动控制五万立转炉煤气柜2台直接排放60年代手动控制两万立焦炉煤气柜1台直接排放60年代手动控制老十万立高炉煤气柜1台燃烧后排放70年代手动控制(3)、煤气管网及用户现状:北营公司煤气管网用于输送存储焦炉、高炉、转炉煤气,由气源单位通过主煤气管道向各个用气单位延伸,覆盖了整个北营厂区5家气源单位8条入口分支,16家用户单位45条用户分支,用户阀门全部以手动方式控制,无法远程调节、在线监测仪表不完善,有的用气单位所用煤气不是从单一的主煤气管道获取,以及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混合煤气管网并存,部分煤气用户分支管道施工难度大,需要分期施工等

14、问题。2、电力系统现状现有总降变电站 7 个,变压器 台,总装机容量 KVA,担负北营公司15家单位的供电,年供电量 千瓦时。3、氧、氮、氩系统现状现有氧、氮、氩气管网20千米,延伸至北营厂区8家用户单位,现有33条用户分支,存在用户阀门全部以手动方式控制,无法远程调节、在线监测仪表不完善等问题。4、压缩空气系统现状现有空压站5个,空气压缩机40台,管网30千米,最早建于70年代末,总装备综合水平在二十世纪70至90年代水平。()空压机现状:编号空压站名称加压机数量控制系统综合装备水平控制方式二电空压站5台70年代手动控制新钢空压站6台70年代手动控制三烧空压站7台70年代手动控制一喷空压站6台70年代手动控制二喷空压站3台80年代现场仪表控制双百四空压站11台90年代现场PLC控制三高线空压站2台90年代现场PLC控制(2)压缩空气管网及用户现状:压缩空气管网由空压站通过管道向个北营厂区7家用户单位供应压缩空气,现有53条用户分支,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