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418073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王家小学 杜令平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学经验的有效发挥和教学现象的深刻反思。但对学生学习现象的分析,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直接原因,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常出现“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笔者反思与分析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 一、“双基”不过硬 训练没阶梯 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估计超过了学生本身的实有水平,因为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甚至有些章节与章节之间有着密切的承接关系,这样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就出现听懂了课,却做题时又涉及以前学过但又不懂或掌握不牢固的知识。只好弃题作罢。另外,学生听课常常

2、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具有明显的被动色彩,尤其是学困生听课时如果老师在复习环节缺乏概念性提示或练习导入题型缺乏阶梯性的情况下,其思维具有不自而然的顺应性,而做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当独创成份过浓或过强时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只能望“题”兴叹。 二、概念刻画不深刻 缺乏生活来佐证教师对数学概念、性质的刻画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导致学生理解上的机械、呆板 ,似是而非,这种对数学概念的“脆弱”了解,经不起“实践风云”解题的洗礼,而数学题往往不是现成例题的简单的模仿,还得需要学生灵活地引用数学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另外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当所学知识找不到生活中的佐证时,所学知识得不到应有

3、的引用与拓展,使课本知识枯萎回生。倘若老师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了解不足或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估计过高,加之作业题型怪异,题目偏难,很容易产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 三、重于知识传播 忽视能力培养 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空间少,老师把学生探究的时间占为己有,让学生探究的内容被老师简单公开,淡化了数学思想在学生思维中的形成过程。甚至有些老师常把数学内容“细化”、“消化”,然后灌给学生,其结果是不家务事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开发,想象力受到束缚,创新思维受到排斥,虽然学生听懂了课,但思维中缺乏勇于探索的因素和动力,而却解不出题。进而使有“味道”的数学变得枯燥乏味,使生生互动的课堂资源流失,使良好的学习氛围得不

4、到营造,使充满生命力的数学思维得不到延伸。数学课的特点,要求我们时常反思认真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形,有的学生解题时,思考一两遍就懒的深思探究,不再努力,以做不出来应付老师,但这些称“都不会做”的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启发,加之学生的苦思冥想又能解出题来。这说明并非学生做不出题来,而是知难而退,缺乏探索精神和钻研意识。因此,在数学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习过程的环节反思,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克服定势思维因素的影响,注重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分娩的全过程。在复习导入与巩固训练中要有层次性、阶梯性。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形成了“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的观念,逐渐摆脱了对老师的依赖和惰性的困扰。笔者相信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听懂了课,解不出题的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对学生“听懂了课却解不出题”的现象反思学科:数学作者:杜令平 马进良单位:广河县王家小学2010年4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