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系 .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417775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校联系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校联系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校联系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校联系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校联系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校联系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家校沟通方案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一个班级近四十个学生,七八十个家长,所谓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因此,要求我们班主任去思考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处理问题的层次与境界,以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矛盾。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联络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1、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

2、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我会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1)多赞美,少批评。(2)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3)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2、利用网络促进家校沟通。作为家长,谁不关心自己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而家长想知道小孩的“详情”,必须从老师的口中才能具体得知。给老师拨个电话吧,白天怕老师在上课不敢贸然打,晚上怕影响老师休息还是不敢“下手”,一天下来总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是一种很好的联系方式,这学期我建立了班级QQ群,在QQ群的群空间发讨论贴,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我在论坛上可

3、以听到一些家长的真实声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二、适时进行家访家访既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感情投资,它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根据不同目的和内容,我家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沟通式。即学生在校内发生的事情及时和家长沟通,以共同商量教育措施。2、谈心式。班主任和每位学生的家长都应是知心朋友,经常交流,征求意见。有时我与家长谈班级管理,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时与家长谈学生本人的身体、智力、学习成绩、兴趣与爱好等解,以便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有时与家长谈教育规律,

4、共同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交谈中逐渐了解家长的性格特征、文化素质、教育水平与手段、家庭生活状况等,以便全面分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3、相助式。即学生本人或家庭出现什么矛盾对学生构成影响时,我会及时进行家庭走访,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三、精心组织好家长会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

5、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这是对学生施以教育不可缺少的信息。因此,组织家长会是不容忽视的。总之,有效的家校沟通拉近了家庭和学校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家长、老师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膊,渐渐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从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循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良性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家校沟通势在必行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生活等能力缺失与他接受的家庭教育紧密相关。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非常宠爱。他们不是不想教好孩子,而

6、是不知如何教育。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所以,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和成年人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校后,配合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可通过家访、座谈、问卷等形式,摸清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争取家长的大力配合,共同制订孩子成长的目标与计划。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基地,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在教育手段和艺术上相对比较系统化。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加强

7、同老师、学校的沟通,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则慢些;有人成熟得早,而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未必会在学校流露出学习与生活中由某些不便导致的情绪,但家庭对他而言是不设防的,细心的家长较之学校更易发现学生各个时期异常心理的流露。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的不足,哪方面有优势有长处都告诉老师,并定期与老师沟通,希望家长在哪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更有助于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第二,向家长推荐订阅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期刊,适时举办一些讲座,规范,提升家长的教育行为与思想,鼓

8、励家长与子女之间建立朋友般的和谐关系。在开展相关活动时,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如学校的“家校开放日”活动等。现在又与一些从没联系过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沟通,大家对双方的教育方式都有了了解,也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达到了共识,工作起来也轻松了,有的家长会主动与我联系。家校联系便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通过家校的互动,使学生在良性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家校之间的联系也应该更频繁。通过这段时间的班主任工作,我学习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加强家校联系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可见,家校联系,势在必行。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

9、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以下是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时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与老师们交流,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沟通更有效。“理解”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爱让沟通有良好的基础 “校门口,我们会听到家长对即将上学的孩子不厌其烦、看似唠叨地叮嘱,目送孩子走进校园,家长的目光里写满牵挂”不是这位家长不相信老师,而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正是因为爱,家长才将孩子送到学校使其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适应集体生活,期盼他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茁壮成长。我懂得这份爱的重量,每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不厌其烦的

10、列举办班内学生的诸多长处,家长的诸多努力。对于问题会善解人意的提出打动家长,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掌声。无需我表白自己将如何精心照顾每一位学生,浓浓的爱心和彼此的理解已获得了家长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正是因为有了爱,有了相互的理解,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使家长对教师充满信任,从而为今后的良好沟通打下了基础。 而每每学生出现问题,请家长来校时,我总不忘叮嘱一句,“您别太着急,路上小心”即使此时我很着急。但我能体会家长来校时的行色匆匆、以及当时焦虑急切、忐忑不安的心情。客观地说:人际交流中确有强弱之分,在与教师交流中,做错事情学生的家长此时确处弱势地位,但弱者有极强的自尊心。而我此时

11、处以简单的兴师问罪,家长的自尊心必遭伤害,以此为前提后面的循循善诱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而此时简单的一句理解与关心往往会使后面的教育事半功倍。正所谓“理解”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爱让沟通有良好的基础 家校联系方案为了取得家长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构建起学校、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成共识,使孩子健康、幸福成人、成才。特制订本方案。1、成立家长委员会由班主任牵头,由班内家长推荐代表组成,班级家长委员代表家长的利益和愿望,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审查修订班级工作计划,参与班级教育科研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督促班级不断

12、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方法,达到最佳育人效果。2、召开家长会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这是对学生施以教育不可缺少的信息。因此,我每次都精心准备并组织家长会。3、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我们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一次“校园开放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上午全校性的艺术展演、作品展览。下午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参观班级布置,观看学生成果展示,参加主题班会活动。让家长看到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4、家访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所受的家庭教育情况。并且与家长沟通,相互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交流教育方法经验。5、建立家校联系卡我在班上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卡,上面详细的记载了每个孩子的家长住址,家长工作单位,家长联系电话。随时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告知家长学生在校表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