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雾凇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417639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雾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3雾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23雾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23雾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23雾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雾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雾凇教学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雾凇教学设计 2023雾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自主预习课文。、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九九歌。2、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奇观。3、读题,解题。4、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有哪些疑问?指名提问。二、初读课文。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1)读通

2、、读顺课文。(2)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3)遇到疑问用笔作上记号。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2)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3)出示长句子。a、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4)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3、再次读课文。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词、长句我们会读了,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自读要求:(1)读准字词,读好长句,注意长句停顿。(2)给每段标上自然段序号。(3)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4、指名分自然

3、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5、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1)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2)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3)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三、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并说说在读法上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3、指名说。4、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5、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6、指名说。重点指导写好“雾”、“凝”、“氏”、“零”等字。7、学生写字。四、布置作业。1、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3、

4、抄写生字。2023雾凇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背诵。2、通过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的赏析,进一步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赏析雾凇形成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生问好2、昨天,你们的许老师带者大家去了吉林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观赏了(生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邀请我们四(4)班的孩子和我一起再去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再去观赏(生齐读课题)。过渡:但是,观赏雾凇是有讲究的,知道吗?不知道,送给你们。3、出示:观看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知道它是什么意

5、思吗?4、生交流二、赏析雾凇形成的过程即“夜看雾”1、夜幕下的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的句子。2、知道吗?“夜看雾”看的其实就是什么?3、同学们,我们读书还要把这些不会动不会说话的文字读活了,那就要静下心来,边读边想,读出自己的感受。请大家再去夜幕下的松花江畔,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关键是边读边想。回来后告诉大家,你感受到的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样的?你又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随机出示,点拨,引导学生感悟并指导朗读(1)、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的,

6、灯光,书影模糊了。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引导学生抓住“慢慢的,轻轻的,一层又一层地”来感悟,朗读。并结合一组图片。5、看,你们已经把文字给读活了,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在你们的眼中,雾凇形成的过程是(生齐读“每当夜幕降临);在你们眼中,雾凇形成的过程是(生齐读“每当夜幕降临).6、复述,背诵孩子们,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雾凇是这样形成的。你现在就是一棵雾凇,你可以自豪的把你是怎么形成的向客人介绍。生准备推荐代表介绍一起背

7、诵三、欣赏“晨看挂”放映一组雾凇图片,配乐。师: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此时,你不想说些什么吗?四、质疑,解疑,留疑1、孩子们,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你不想问雾凇些什么吗?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弄清雾凇形成的条件3、我们读书就是要学会问,学会在回到文字中找答案。面对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它。就像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外,去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答案,这样,你就会更进一步的了解雾凇。2023雾凇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丹阳市云阳学校:张叶芳教学期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教学重难点

8、: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2023雾凇教学设计4一、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雾凇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雾凇的形成过程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吉林雾凇的美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初步了解了_大意,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雾凇。(齐读课题:雾凇)雾凇是松花江畔的一大奇观(板书:奇观)。为什么说它是奇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去吉林领略雾凇的奇特之美。二学习新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播放雾凇图片、配乐师:

9、同学们,观赏了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指名说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请打开书本,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描绘眼中的雾凇的?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课件出示,请找出有关语句,用“”划出来,重点词用小圆点标出。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师:看来,同学们都读好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读你画好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名说,并用“”标出师:你认为哪些词突出了雾凇的美呢?师评:“洁白晶莹”写出了雾凇的?(颜色美)“银光闪烁”写出了雾凇的?(光泽美)指名说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生齐读师:这么美的雾凇,所占的范围有多大呢?(生答)哇!这么大!所以作者说它是奇观!(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这样的奇观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现在我们来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概括雾凇形成的一句话,并用笔画下来。1、齐读这句话,看看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指名说:一是饱和的水汽,二是严寒师板书:严寒,饱和的水汽2、请大家继续看课文,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吉林就具备了饱和的水汽的严寒呢?自读课文,同位讨论,找出语句,读一读。指名读3、课件出示填空题。(1)从当年到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而且江面上总是着雾气。(2)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向两岸,着十里长堤。指名填空(!)从哪些词中体会到饱和的水汽呢?生:弥漫、阵阵这饱和的汽

11、体从哪里来的?指名说,师相机指导。以“零下30摄氏度”、“拥”、“笼罩”、“淹没”可以看出怎样?指名回答,水汽多。齐读这两句话。4、师:有了饱和的水汽和严寒,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呢?5、课件出示了“这蒸腾的雾气,会都是银松雪柳了”齐读。思考:雾气是怎么凝结在松针、柳枝上的?找出凝结成雾凇过程的词语。指名说: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师提示:慢慢地写出了什么以?(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了什么?(雾气不断,逐渐结成)6、假如把这三层意思用三句话来写.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

12、,一层又一层地镀上了白银。指名读,你感觉怎么样?作者只用一句话来写,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既生动具体,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课件出示: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松了。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进一步说明了上一句中的哪个词。朗读这一句话。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你站在松花江边,欣赏着雾凇奇观,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指名说松花江畔的人们清晨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时是如何感叹呢?指名说作者引用古人描写雪景的诗句,写出了雾凇的美和奇。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对雾凇奇观的感叹)。四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欣赏了雾凇

13、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雾凇形成的过程,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让我们再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闻名全国的奇观。课件出示雾凇图片欣赏。2023雾凇教学设计5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的九九歌还记得吗?谁来为大家背一背?2、出示课件,教师深情导入3、板书课题:雾凇。指导写4、联系图片,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动笔圈出生字词标号)2、课文主要写了雾凇的什么?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象,形成,赞叹)4、相机出示相关段落:(1)景象部分: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指导读准“堤”字,读通句子(指导停顿),换词理解“闻名全国”(2)形成部分_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凝”,后鼻音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松花江畔具备了形成雾凇的两个条件了吗?_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指名读,正音“当”;出示停顿,指导读好长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