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41675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诗词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辛弃疾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诗词赏析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宋代:辛弃疾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译文 来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商定五日是归家的日期。如果六日到家,家人肯定焦虑惊疑,想必现在已在家悬望多时。 鞭着马儿急急归家去,心中着急总觉马儿跑得迟。抬头偶见喜鹊,烦你一件事:先我飞回家中去,与我那人儿报个信。 解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以毛滂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五日”二句:诗经采绿:“五日

2、为期,六日不詹。” “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鹊报喜讯的传奇 赏析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叙,开头两匀追述他离家时与妻子商定五日便返,由于“去”、“来”只有三百里路,谁知出门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过,逾期未归,他便料想家人定会产生疑虑,更会在门外伫立凝视:“应是望多时”。前四句用平淡的语言,说出了人常常有的一种感受。“应是”句从对方写起,从对方落笔,看似寻常,却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亲人归来的心情同时表达出来,真是一箭双雕。 下片写游子归心似箭,回程途中,尽管不断加鞭,仍嫌马儿走得太慢。“鞭个马儿归去也”。照理马儿就会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马行迟”。一“急”一“迟”,互为衬托。用字寻常,含义

3、丰富。忽听得路旁喜鹊在枝头上喳喳叫,游予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美妙的设想:“不免相烦喜鹊凡,先报那人知。”长期的民俗传奇均把喜鹊作为富于人情睬的报喜之鸟,在敦煌瞎子词中一再消失,如阿童篓:“正霓庭前双鹊喜。君在塞外远征网”。说喜鹊将给离人带来喜讯。此词男仆人公抱着淳朴的愿望,盼望喜鹊先飞回家。向。那入”报个讯。这样,这只喜鹊就成为沟通恩归与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归家心切和器切的希望之情相互交错、统一起来。 该词充分表达了辛词通俗清爽的艺术风格。它既无运用历史典故,亦无慷饿刚健之音,而全用朴实清爽、明自如话的家常语,实行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归的心情描绘得活敏捷现。癔情朴实真挚,风格安康清爽,且词中两个“儿”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为当时民间口语,更富有民歌风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