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41589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宁宁经验总结2013.12供参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跬步才能至千里谈新学期收获与感受崇文六年数学 宁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对于初到崇文的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这是我到崇文任教的第一个学期,开学之初,我对崇文的文化、教学理念、工作方式知之甚少,甚至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然而一个学期下来,给我带来的不仅是收获,更多的是观念上的转变、业务上的进步,还有思想上的冲击。首先,进入崇文,让我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是源于崇文教师的团结与无私;一是来自崇文教师的业务素质。来崇文之前,我自认为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了,能够胜任教师的职务。可是随着学习和工作的开展,我发现了我还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需要改正的问题

2、。崇文教师的团结、合作、敬业,使我倍受感动。在工作分配时,邹主任考虑到我刚到崇文,工作经验不足,让我担任住宿班的班主任,告诉我跟家长、学生沟通的方法,交给我班级管理的方法。在数学科的教学中,开学初,我对数学学科的“三遍走”“六步教学法”缺少认识,王波组长和王革老师就帮我找资料学习,给我讲述崇文数学教学的理念,帮助我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对于“自主合作、静思能群”思想认识不到位,合力班的邬艳华老师就帮我讲解班级小组建设的方式方法和各种注意的事项,这些同事都帮助我尽快地适应学校的文化和模式,为我能尽快融入崇文的大家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些基本工作方式方法的积累,为我接下来的工作做好了思想准备。第

3、二、观念的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一直觉得一个合格的教师,能把正确的知识教给学生就足够了。来到崇文之后,在一次次的会议和工作交流中,我发现这还远远不够。这里,更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的进步,更关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是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在开学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开始学着去转变教学思路和工作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我在不断地尝试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入手,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启迪智慧、润泽心灵。数学学习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是枯燥的、乏味的,在工作中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本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本着传授给学生最

4、正确的知识的原则,一板一眼地进行课堂教学,可是效果不好,学生不太喜欢数学课。通过对课标的学习以及同事们的帮助,我改变了工作策略,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因此我也做出了改变,我把教材的例题、习题进行了改编,寻找和孩子们的思维接入点,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呈现,凸显故事性、生活性、趣味性,接入点找到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课的时候,把例题中浓缩液与稀释液这一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改换成糖和糖水,同时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放假了,老师家里来了几位小客人,现在老师要给客人冲糖水喝,要冲400克糖水,糖和水的比是1:7,需要糖和

5、水各多少克?这样改变之后,课堂上学生愿意主动地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习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找准了接入点,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效率相应得到了提高。再比如在教学折扣时,我就通过购物网站打折促销这一场景,在课堂上跟学生一起“逛”淘宝,算折扣。学生兴趣浓厚,认识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在练习时,我又通学习其他教师“厨艺大比拼”的方式,让学生以展示自己的“厨艺”的方式做题,让“品尝师”们进行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再也不觉得学习数学是枯燥的了,每天都很盼望着上数学课,都期望在数学课上学会知识、一展“厨艺”!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

6、信心,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他们都可以学好数学。每个班级都有很多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分层设立问题,不同的问题由学情不同的同学来完成,在他们能完成好的时候,真诚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对于学习特别差的同学,设立最基础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会之后让他们把基础的知识展示给大家,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我的班级有一名叫丛培超的同学,刚开学的时候学习状况特别不好,各科都亮了红灯。而且发现他的数学基础很不好,学习兴趣更是不高。所以我在课堂上就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基础问题让他来回答,在他答对了之后,我就在全班表扬,积极鼓励

7、,一段时间之后,他就对学习有了兴趣,上课敢于回答更复杂的问题了,虽然有时还不够准确,可是积极的学习状态,带着他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冲刺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也都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工作之中,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每一位老师都在研究的问题。我在工作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习惯养成。学生在学习过程

8、中,每一个知识点我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我把每一个题都比喻成菜谱,告诉学生,读不懂菜谱就不是好厨师!必须认真审题,完全明白了在下笔,这样使得学生审题能力在逐步提高。面对复杂、难解决的问题时,我又注重学生在小组里的合作,互助双赢。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团队的磨练,可谓一举数得。三、业务能力的提高。学生开学的前两天,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在一起备课,听着大家的研讨,我才第一次听说“自主合作静思能群”理论和“三遍走”策略,这里所说的数学学习的“三遍走”,就是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逐层加深知识广度,由浅入深、逐层推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走进课堂之后,我才发现

9、,想要在课堂上实现“三遍走”,不知要深入了解教材,更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他们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教中学,我不断地摸索中,我开始了我的数学教学“三遍走”。在新课学习阶段,我力求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着李忠显老师提出的“简单的问题反复练”这一原则,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夯实。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过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体验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知道计算图形面积可以使用割补法进行研究,引出圆面积的探究方法:切割法。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掌握好圆面积

10、计算公式,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练习题,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使用熟练程度。除了教材涉及的基本题型外,不再给学生扩展,不给学生增加难度,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能很好地解决基本问题,这样学生才有信心继续愉快地学习,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乐趣,也就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知识基础。在比如,在教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材中设计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根据方程思想,这样的题型在学生确立了单位一之后,设定未知数,再列出等量关系。另一种是“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这样的题型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不易接受。

11、因此教学中,对于这部分知识,在“一遍走”的过程中就不能再拓展练习,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确立解题思路,把握解题方向,立足基础,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每进行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学习,我都要回过头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一下整理与回顾,在回顾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深度适当给予加深。同样是圆的面积这一部分知识,跟新课时相比较,在单元整理的时候,我便设计更深一层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转换的思想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在期末总复习的时候更是注重全册知识的整合,把圆与其他图形和生活中的数学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发散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变化中寻求规律,以

12、达到逐层提高的作用。以分数除法应用题为例,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解决“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的问题就可以了。而在阶段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包含三个数量的两步问题。比如:白兔有120只,比黑兔多2/3,灰兔比黑兔少4/5,求灰兔有多少只?这样的问题,是把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进行了综合。到了期末整理的时候,又再一次提高难度和整合性,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的1/8,从乙仓库拿出120吨放入甲仓库之后,甲乙仓库粮食的比是:4:5,求原来两个仓库共有粮食多少吨?这样的题目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更

13、有条理性,更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这样设计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三遍走”策略,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的发展而得到不同的进步。四、学会了赞赏。相信学生,欣赏学生是师生的亲和剂。六年级的新生,从四面八方不同的学校汇聚到崇文这片沃土,在原有的学校,他们自信、突出,是老师眼中的高材生,然而到了这里之后有了更多的优秀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开始变得不知所措,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阳光,对学习也开始有了恐惧。面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地放手相信学生,细心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给予激励,将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到足以承载他个性发展的程度,以致成为学生的一种突出能力。课堂上学生发现问题或讲题讲的好

14、时,我会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学生答错问题时,我不用嗔怪的目光看着他,而是毫不犹豫的给予鼓励;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用自己的脑子学。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在埋怨斥责中长大的孩子,永远也没有自信;在欣赏中长大的孩子,才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因为我学会了相信学生,欣赏学生,所以学生才敢亲近我,我们之间沟通得多了,互相了解就更深了些,师生之间的心距越来越近了,配合自然就默契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了。学生慢慢在恢复往日的风采,我相信,学生们很快就会释放自己的个性,在崇文学校这篇沃土上绽放出理想的花朵。以上是我着一学期以来的收获和体会,当然,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与提高的地方,希望领导多多指导,我非常愿意博采众家之长,以改进我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感觉我现在就像是一棵刚刚栽下的树苗,在咱们崇文大家庭的雨露滋润下健康地茁壮成长,在各位领导的关怀下、在学年组长、学科组长的指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一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乘着崇文理想课堂建设的东风扬帆远航!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