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41589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州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复辟精辟 偏裨大有裨益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B刹那古刹 勾当勾心斗角 疾风劲草强劲有力C封禅禅趣 强迫强弩之末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D伛偻佝偻 装载风雪载途 道行深厚行家里手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3分)A蜇居 白内瘴 各行其事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B欠收 殊不知 要言不繁 为山九仞,功亏一匮C喝彩 明信片 盘根错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D精萃 爆冷门 见风驶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A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小家电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B这位影视大腕曾经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C山廊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出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D我校学生会主席在全省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学校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航天事业是人类和平探索和努力利用外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空间活动都是用于以

3、和平为目的的。B国庆期间,永嘉林坑舌村村内的500多张床位早早被预订一空。据村中的一户农家乐的老板介绍,在国庆假期第一天,他们就接到了数百名游客的预订电话,但由于招待能力有限,只好一一回绝。C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以及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D虽然有多次慈善信任危机,但民营企业捐款数额在中国慈善榜单中仍遥遥领先,表明了中国成功商人对回馈社会等价值理念。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乐府原为管理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合称

4、“乐府双璧”。B“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C契诃夫小说的总体特点是:运用出色的幽默讽刺手法,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沙皇专制制度,热烈向往新生活的到来。D鸣凤和四凤分别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和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她们都是黑暗社会里封建大家庭中的牺牲品,她们的死从一个个侧面表现了黑暗势力对年轻一代的摧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敬”的当代价值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

5、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深入认识“敬”的精神,不但可以更准确地领会“礼”和“仁”的内涵,而且还能为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 众所周知,“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因而诗经敬之说:“敬之敬之,天维显思。”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敬

6、”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左传说:“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故而强调:“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

7、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孔子说“敬事而信”,“执事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敬”就直接对“事”而言。论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人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例如作为仁爱重要构成的“孝”就必需要“敬”。为

8、政篇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朋友之交谊也需要“敬”,故而孔子赞美道:“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一点,宋儒也有阐述,朱子就说:“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也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

9、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它与经验活动同时产生,而且不断地积淀起来,因此是一种近先验性的存在。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业,“敬”的外延在扩大,而所抽象的内涵一直延伸着。 6.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3分)A.“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人们在祭祀过程中或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或是害怕受到惩罚,极易产生敬畏的心理B.无论是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还是在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中,“敬”受

10、到特别重视,是因为由“敬”而发的礼活动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C用“礼”和“仁”来概括孔子思想核心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但“敬”更能概括“礼”和“仁”之中的具有更本质的精神内涵。D准确地领会“礼”和“仁”的内涵,我们就能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更为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新的思路。7.关于“敬”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敬”是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沉淀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精神内质。B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但对“鬼神”等个别怪异之物则会畏惧而躲避,“敬鬼神而远之”指的就是这个意思。C“仁”之中必有“敬”的精神。没有

11、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因此,“敬”应替代“仁”成为建构孔子思想体系的内核D.孔子对“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可贵的是他把“敬”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其服务对象和本质难以跳脱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网络,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B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了“仁”的思想,“礼”是“仁”的形式, “仁”是“礼”的内核,但二者都以“敬”为本。C“敬”从对于自然的敬畏,到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为人行事的敬业,可以看出孔子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12、。D从远古而来,“敬”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但因其是一种近先验性的存在,在现今社会仍具有实用价值。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

13、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縑素,相遗赠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14、。”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书法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因为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描摹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10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3分)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欲以禄遨,遨不顾。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遭乱世不污于荣利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ABCD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