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415313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226500 朱军“文化”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挂着嘴边,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e”,主要意思是与耕作、培养、教育、发展等人的行为相关,而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十九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在中国,“文化”在古代典籍中是“文”与“化”的复合。“文”有花纹、纹理、纹路的意思,可引申为文字、文章、文采、条文等;“化”则有变、改、化生、造化等意思。我国现存最早的哲学著作易的贲卦

2、彖传中开始将“文”与“化”连起来使用:“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包括传统的与现代的。“文化”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作为文化遗产,它涉及文化成果、文化活动和文化精神三个基本的层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对联等,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江苏南通的地域文化即江海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江海文化与江苏省许多城市的地域文化不同,没有一种在数千年中一以贯之的本土主体文化(如吴文化、汉文化、淮扬文化

3、等)。本文力图以优秀传统的江海文化为例阐述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一、 开发与研究优秀江海文化的意义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在如今江苏省南通海安一带已有先民生息劳作,创造了十分发达的原始文化。反映这一历史事实的青墩遗址,是江淮东部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重要文化遗址,是江海文明的起源。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随着沧海桑田的地理变化,不同时期的移民五方杂处,带来了原住地的地域文化(基因),植根于江海平原这方沃土。各种文化的撞击既有相互吸引融合或相反覆盖的部分,也有始终特立独行、顽强表现自我的部分,从而形成这里多种文化、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江海文化在江苏与汉文化、六朝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有同样重要的地

4、位,同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开发优秀的江海文化不仅对南通,而且对江苏乃至全国都有现实的意义。江海文化底蕴如能被充分挖掘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科学发展便更有底气,南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便会进一步强大。江海文化资源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愿同学们从江风海韵孕育的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汲取精神力量,为自己的人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愿同学们通过优秀传统的江海文化这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真正让自己成为既有开放的视野又有民族根基的立体的人。通过这一校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对家乡具有江海特色的地理风貌、历史沿革、民间风俗、风景名胜、优美传说等形成整体认识,充分领略江海文化特有的魅力,使我们了解

5、南通值得骄傲的昨天,感受南通蓬勃发展的今天,展望南通更加美好的明天,从而增强作为江海儿女的自豪感。同时,增强我们的家乡记忆和民族记忆,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并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二、江海文化课程结构板块设计及体验之旅板块一:滨海临海好地方体验1:南通从浪潮中走来在长江三角洲上,有一片富饶的土地,它东临浩瀚的黄海,南靠奔腾的长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入海口的北侧,这就是拥有8544平方千米土地的南通。(1)年轻的土地(2)沧桑的历史(3)崛起的江城拿起手中的笔,带上照相机,到家乡各处走一走,捕捉反映南通发展变化的镜头,举

6、办一次以“南通,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的图片展。体验2:走进青墩文化你知道青墩新的器文化遗址吗?你想亲眼目睹那些美妙、珍贵的文物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安,走进青墩,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感受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吧!(1)遗址的发展(2)文物介绍(3)相关链接体验3:富饶的鱼米之乡南通地处江苏省东南部,滨江临海,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盛产稻谷、玉米、麦子等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蚕茧和棉花产地之一;这里地势平坦,沟河纵横交错,海洋资源和淡水资源十分丰富。(1)海洋世界(2)淡水宝库(3)农业起源板块二:群星璀璨映碧空体验4:清末状元的创业路在中国历史上,状元出身的宰相为数不少,可状元

7、出身的实业家却只有一位,那就是清朝末年提倡和奉行“实业救国”的张謇。张謇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国早期现代化的实验者。毛泽东同志曾称赞:“提起中国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1)清末状元郎(2)爱国实业家(3)南通教育之父(4)第一城的设计师体验5:人民艺术家赵丹新中国的文艺界,有两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一位是老舍,另一位就是赵丹。赵丹191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市,次年随父来到南通,从此在南通长大。南通的山水孕育了赵丹的灵气,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的毅力,为他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1)热爱表演的艺术少年(2)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3)永垂不朽的艺术成就板块三

8、:好山好水好风光体验6:走进南通博物苑南通历史博物苑古朴雅致,仿佛是一本立体的历史卷册。(1)悠悠岁月(2)馆园巡礼体验7:天下名园水绘园水绘园位于如皋市如城镇东北隅,建筑群布局独具匠心,融汇了我国南北园林的特色,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1)登临水明楼(2)聚焦小景点(3)读名人轶事(4)品诗词对联走进水绘园,移步于景点回廊间,你也许会被墙壁、门柱等边的诗词对联所吸引,驻足品读、吟诵如下对联:五千年,遗此佳构,冒子才骨,董白风华,惹天下游客沓来纷至。八万里,唯我故园,伟业千秋,前程灿烂,看雉皋后人继往开来。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这些记录了岁月痕迹的

9、诗词对联,或赞水绘园景色,或追忆往事,或表达对主人的敬慕。读来使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板块四:江海风情令人醉体验8:蓝白风情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染织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质朴、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给人以清新雅致的感受。蓝印花布发展于民间,体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南通是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1)蓝印花布的起源(2)蓝印花布的制作(3)蓝印花布与我们的生活(4)蓝印花布艺术馆体验9:别具一格的如派盆景如皋素有“花木之乡”的美誉。数百年来,如皋花木盆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现已形成独具风格的如派盆景。让我们亲近如派盆景,欣赏它的美丽,品读它独特的意韵。(1)走近如派盆景(2)驻足古盆景(3

10、)欣赏获奖盆景体验10:蛇圣季德胜中华自古多名医,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在我们江海平原南通也曾有过一位由“蛇花子”成为“神医”的人,他就是蛇医季德胜。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祖国医学遗产的绚丽光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神医。(1)生平简介(2)杰出贡献(3)传奇故事体验11:翰墨缘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堪称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世界艺术园地中的奇葩。南通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代艺术名家,王个簃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中国近代书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王个簃生平简介(2)王个簃作品(3)王个簃拜师(4)王个簃与家长三结语江海文化,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丰富多彩,但仍是一种需要通过不断融

11、合使其更趋成熟的文化。研究江海文化在江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有一定的深远意义。江海文化底蕴如能被充分 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科学发展便会更有底气,南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便会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江海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魄,激励后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让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小学语文校本“江海文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注释:本文作为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属于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自筹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