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规划案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41364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景区规划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规划案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 目 名 称: 阳山古村落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委 托 单 位: 市桂阳县旅游局编 制 单 位: 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项目总负责: 吴楚材 教授项目负责人: 雷晓东 参 加 人 员: 王 峰 吕振华 破浪 照祥春亮 琳 陆 兵图纸目录5导言6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7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71.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8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92. 规划总则102.1规划围102.2规划依据102.3发展目标定位和功能102.4指导思想112.5规划目标113.游客规模与容量114.功能布局规划124.1核心124.2一线124.3七区125.道路交通规

2、划136.景观规划146.1场地平整与景观营造146.2水系整理146.3人工构筑物风格157.环境保护培育规划157.1 森林生态及其景观保护区157.2 植被景观恢复区157.3古树名木的保护167.4环境卫生168旅游区服务设施规划178.1一般规定178.2旅游管理178.3餐饮、住宿178.4医疗卫生178.5导游标志188.6安 全189工程管线规划189.1给水工程规划189.2排水工程规划199.3供电工程规划199.4电信工程规划1910古村落保护与整治规划2010.1总 则2010.2 保护等级与围2410.3高度控制规划2710.4土地利用规划2810.5建筑保护与更新模

3、式2810.6近期建设容3010.7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3111 近期建设投资概算33图纸目录00 规划鸟瞰01 区位分析02 现状平面图03 特色要素分布04 规划总平面05 功能结构分析06 道路交通分析07 景观视域分析08 游览路线规划09 旅游设施分布10 景观规划意向11 标识系统规划12 竖向规划13 给排水规划14 电力规划15 水口园林景观16 保护围规划17 保护框架规划18 建筑风貌分析19 建筑质量评价20 建筑整饬规划21 典型建筑类型22 建筑整饬意向一23 建筑整饬意向二导言阳山古村落旅游区开发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为:阳山古村落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旅游开发策划阳山古

4、村落旅游区总体规划 阳山古村落旅游区近期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我公司本次承担的具体工作是在阳山古村落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近期建设做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古村落保护;二是旅游区发展。一般情况是将古村落作为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来保护、更新古村落。但、桂阳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旅游发展背景,要求阳山古村落须采取恰当的发展策略。从前期的规划研究及开发策划方案,得出一个基本发展轮廓:、先期政府投入,改善古村落旅游基础条件,开展观光旅游;市场面对本地游客和到的外地游客。、以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及自然人文资源,吸引后期开发投资,扩大旅游活动围及类型。在继续

5、发展针对外地游客的观光旅游外,发展面对本地区的休闲旅游。因此,本次近期建设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即要为保护利用好古村落,作好建设规划引导,又要为近期观光旅游提供适宜设施;同时为后期开发作好铺垫。1.建设环境条件分析1.1阳山古村落建设现状概述1.1.1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状况阳山古村落(料材湾)旅游区位于市桂阳县正和乡阳山村境,距离市区约30公里,距桂阳县城15公里,紧邻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古村落现有居民60余户,常住人口约16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收入来源还有十余亩橘子园。1.1.2交通条件阳山古村落距市区30km,桂阳县城15km。郴桂高等级公路绕正和乡而过,另外经

6、郴仰旅游公路可直抵仰天湖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交通车程在半小时左右,可自然接受来郴游客旅游消费辐射围。1.1.3气候条件由于受季风环流影响,桂阳气候有明显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的特点。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季无严寒,夏季酷暑时间不长。1.1.4地形、地貌阳山古村落坐落在青山环抱、绿水萦绕、良田簇拥的风水宝地,坐北朝南,地势平缓,视野开阔。1.1.5基础设施供电 阳山古村落所在桂阳县正和乡,电网建设完善。目前10KV高压线进入旅游区,完全能够满足阳山古村落旅游开发用电的需要。供水 阳山古村落后山植被良好,溪流多,水质清纯,甘甜可口。目前山溪旁建设有村民

7、自来水供水高位水池,可直接饮用。其水质水量完全可以保障旅游区旅游开发的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电信通讯 整个桂阳县均已形成光缆,数字微波为主的大通路。国、国际长途传输网,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信号覆盖旅游区。1.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1.2.1优越的生态环境阳山古村落后山,森林覆盖率85%。林木繁茂,植被丰富,青山叠翠,绿水长流,虫鸣鸟叫,花草异香,空气新鲜,水质清洁。且周边山脊外有大片生态公益林,整体生态环境优良。村前及东侧溪水川流不息,良田广袤。1.2.2罕见的完整古民居群阳山古村落因骑田岭(古称阳山)而得名。这里青山环绕、秀水萦回、颇类桃花源记所述之境界,自明朝迁始祖

8、而定,子繁衍,聚族而居,已逾600余年,村落始建于弘治年间(1497年),成于康乾盛世,而盛于道光年间。占地万余平方米,现余古建筑60余栋,五千平方米。村落座北朝南,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小溪流贯全村,谓之“金带环抱”。房屋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屋檐飞翘,雕梁画栋,在 通风、采光、排水、防火处理上独具匠心。壁檐彩绘,木雕石刻,精致素雅,栩 栩 如 生,历数百年沧桑而不毁,实属罕见。村落在布局上讲究“天地人和”,结构上体现儒家“中和”思想,是民俗文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阳山古驿道蜿蜒曲折,历史悠久,驿道上留下了道道历史的踪迹;何氏宗祠是料材湾村民心灵的归宿,见证了村民幕幕悲欢离合;何氏族谱记载了阳山村

9、民代代历史变迁。1.2.3巨大的持续发展空间:整个阳山旅游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整个正和乡阳山村行政区划面积及水库方圆100m围均属景区围,以料材湾为中心,整个景区分布着古民居建筑群、何氏宗祠、原始次森林、古驿道、古墓、落天十八坑、生态农业园、水体等资源,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与其邻近的万华岩、四清湖、仰天湖景区形成了市西线旅游金三角。这些资源条件为景观营造和发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条件。1.3旅游发展潜力分析1.3.1地方经济市位于省东南部,东与、南与两省接壤,素有“湘南门户”之称,具有地理、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省西连永州,北达、株洲,与相望,是省第一批公布

10、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对外交通上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它位于京广线、107国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这些连接着湘粤的中心城市和的重要纽带的重要节点上。目前已成为承接珠三角经济辐射的最前沿,是继长株潭之后的又一增长极。的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方面。原始的自然景观风貌保持良好。桂阳县位于省市西北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春陵江的中上游,是市面积最大的县。桂阳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桂阳自古为交通枢纽,是嘉禾、新田、临武通往的必经之地。外地人主要通过公路进入桂阳。1.3.2旅游发展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目前旅游发展迅猛。市水域资源(产品)主要有:资兴市东江湖、永兴县

11、便江风光带、北湖区仰天湖、北湖区四清湖水库、桂阳县舂陵江旅游区等;山岳资源有:仙区仙岭、仙区飞天山、宜章县莽山、宜章县丹霞景观、仙区五盖山、桂东八面山、资兴天鹅山、桂阳县鹿峰等;城市旅游区有:北湖区北湖旅游区、仙区仙岭风景区、宜章县中夏旅游区等;溶洞有:北湖区、桂阳落坦坪溶洞群等;度假村主要有:资兴东江湖度假村、北湖区四清湖度假村、东江湖黄草度假村、仙区青年湖度假村、资兴龙潭度假村以及郊区新建的休闲设施等。1.3.3阳山的机会阳山古村落在旅游资源上可以弥补人文旅游资源的相对不足,积极参与西线旅游发展。其旅游目标市场直接针对来郴外地观光游客,以及伴随地方经济发展而成长的地方休闲需求。2. 规划总

12、则2.1规划围根据近期建设的容,本修建性详细规划围包括西起现有河道,东到郴仰公路接入道路、北起古驿道,南至侯氏祠堂。相当于古村落保护的环境协调区,面积约为15公顷。2.2规划依据1.1 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2 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3 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4 省文物保护条例1.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1.6 旅游规划通则1.7 市旅游总体规划1.8 桂阳县阳山古民居旅游区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1.9 桂阳县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3发展目标定位和功能前期:湘南地区重要的民居民俗景点中远期:市休闲旅游精品景区2.4指导思想1、

13、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严格保护阳山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群和周边地段自然景观的完整性,保护传统民风民俗,切忌破坏性建设。2、加强主体,拓宽容量。在建设、完善明清古建筑群这一主要景点的同时,开发整理展览观演区、餐饮购物区、荷塘景观区和旅游接待区、度假休闲区,以利于丰富旅游容,增加景区游人量。3、尊重历史,尊重民俗。景区建设中应重视这些文化遗产,恰当地运用这些题材以丰富和加强景区的涵和游览情趣。4、适当调整景区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容,开展多种经营,使景区的经济有更大的发展。2.5规划目标1、保护阳山古村落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风貌特色,保护、延续和提升历史文化价值。2、保护以阳山古村落周边原有自然环境特征

14、,在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提升环境景观品质,体现和谐的自然空间意境和建筑风貌的协调。3、充分协调保护与居住环境整治、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关系,考虑新时期新的发展,制定具有持续发展意义的规划。3.游客规模与容量阳山古民居旅游区既有深厚的民俗文化的涵,又有天然的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开发的同时也要对古民居旅游区进行保护,因此,设定该旅游区的极限容量,以免过度开发,造成对古民居旅游区的破坏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主要采取面积法进行计算,以资源的空间规模除以每人最低空间标准,即可得到资源的极限时点容量,再根据人均每次利用时间和资源每日的开放时间,得出资源的极限日容量,阳山古民居村落的极限日容量为666人次,时点极限容量为166人次;阳山古民居周围景观(水口园林、后龙山、水库等)极限日容量为2213人次,时点极限容量为830人次。4.功能布局规划阳山古村落规划结构构思由村落发展的历史脉络、基地的自然地形地貌、以及场地的景观潜力自然形成。根据基地北高南低、中低两侧高的自然地形,以“一心一线七区”作为整体规划结构。4.1核心根据阳山古村落明清古建筑群及其入口处荷塘所处位置及其在景区的重要性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结构的核心地段。4.2一线结合基地的空间形态,以动静分开、疏密有致、整体有序形成阳山古村落景区空间结构,规划根据功能综合考虑提出一线结构:大致在进入古村落道路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