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413294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一、设计理念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探索,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提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二、说教材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口诀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

2、,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手各是多少手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积极丰富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

3、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三、说学情由于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个思维特点,采用形象与逐步归纳相结合来组织教学。四、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了每个人都有的手,通过数手指,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考虑到学生年纪小,我尽最大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

4、、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五、说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师生互动,对口诀。3、通过游戏性质的练习,巩固口诀。六、说教学程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5、。”首先,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1 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 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大家一起讨论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此外,合理设计练习,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对口令、数星星、拔萝卜、采蘑菇活动,让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七、说预期效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由于我经验不足,在教案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