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411758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汉语精品课习题第五单元壹 文选诸子作品贰 通论(十三、十四)十三 连词,介词一 填空题1连词是连接词、 和 ,从而构成各种不同的逻辑关系的一类词。2在古汉语中,连接名词和名词性词组的的连词一般不用“而”字,是 和 。3“虽”作连词表示让步,但当“虽然”讲时则属于 ,当“即使”讲时则属于 。4“因”作连词其用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表示 ,一是表示 。5在古汉语中,介词的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可省,其中省宾语最经常的两个介词是 、 。6“乎”和“于”古音同,用作介词基本一致,但“乎”一般不表示 和 。7介词“于”“为”都可表被动,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于” 、“为” 。8介词在古代汉语中来自 ,所以介词和

2、 连用是完全合理的。二 判断题1 古汉语中单音连词居多,而复音连词或成套使用的连词较少。 ( )2 连词“及”在用法上有“先后之别”的特点。 ( )3 连词“然”表转折具有“口虽然而势已转”的特点。 ( )4“虽然”在古汉语中都是两个连词的连用。 ( )5 古汉语中的“然而”一般都可理解成今语的“然而”。 ( )6 “今”字在古汉语中既可作假设连词又可作时间副词。 ( )7 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比较的介宾词组放在形容词的前面。 ( )8在左传中“于”“於”并用的,但有大致的分工:当所介的是地名时,一般用“于”;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中,一般用“於”。 ( )9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孟子,吾见师之出,

3、不见其入也。”句中“其”可直接换作“师之”。 ( )10“因”可作介词表凭借,与“因”的本义为“席子”的功能有关。 ( )三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1古汉语中连词主要是以( )为主。A单音词 B复音词 C成套使用 D单音词、复音配合使用2下列作连词不表转折意思的是( )A 则 B而 然 以3下列连词主要用来联系时间和逻辑事理的是( )因 与 及 则4下列词语可以作介词表工具的是( )A于 B与 C以 D及5下列词语作介词使用,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的是( )A以 B于 C因 D为(二)多项选择1下列各句中的“虽然”用在已然性事实让步的是( )A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滕文公上)B荀息

4、牵马操璧而报,献公说,曰:“璧则犹是矣。虽然,马齿亦益长矣。”(韩非子十过)C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左传僖公十年)D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左传成公三年)E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也,则必杀挚也。(吕氏春秋忠廉)2下列各句中“然则”能理解为“既然如此,那么”的是( )A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B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商君书更法)C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荀子性恶)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E夫贵为天子

5、,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荀子荣辱)3下列各句中“然而”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A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史记李斯列传)B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变。(淮南子说林训)C有父在则礼焉,然而众知父子知道矣。(礼记文王世子)D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E以骄主使罢民,然而不王者,天下少矣。(吕氏春秋适威)4下列各句中“而”表示偏正的是( )A顺流而东,至于北海。(庄子秋水)B辄倚柱而歌,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C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说)D长驱到齐,晨而求见。(战国策齐策)E责毕收,以何市而

6、反?(战国策齐策)5在下列各句中“以”作连词的是( )A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B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传)C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D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E明日,子路行以告。(论语微子)6下列词语作介词可表对象的是( )A于 B为 C与 D以 E因7下列词语作为介词可表原因的是( )A于 B为 C因 D以 E与8下列各句中,“以”字用为介词引进原因的有( ) A 伯楚以吕郤之谋告公。 B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C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D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9下列各句中“与”用作介词的是( )A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7、。(左传僖公四年)B汉王与义帝发丧(汉书高帝纪)C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左传隐公元年)D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E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千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0下列各句中“因”表凭借的是( )A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左传昭公三年)B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墨子非儒)C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左传襄公四年)D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汉书王商传)E行数里,醉,因卧。(汉书高帝纪)四 说明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1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2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3我决(迅速的样子)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

8、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游)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韩愈:师说)6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7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褚少孙:西门豹治邺)8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9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同上)10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11苟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墨子非攻上)12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13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庄子逍遥游)14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9、15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16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17入乎耳,出乎口。(荀子劝学)五 说明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1 广起,夺而杀尉。(史记陈涉世家)2 狼性贪而狠,党豺为虐。(马中锡中山狼传)3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史记项羽本纪)4 哗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柳宗元捕蛇者说)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六 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1 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夫衣之于寒,不待轻煖。(晁错:论贵粟疏) 3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资

10、治通鉴赤壁之战)5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同上)七 说明下列各句加点的介词“以”的用法1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2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后汉书张衡传)3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白居易重赋)4 此天以君授孤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6 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史记刺客列传) 7 子厚以元和四年十一月八日卒。(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八 补出下列句中所省略的介词或动词宾语、介词宾语。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贾谊:过秦论)2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史记项羽本纪)3 饰以篆文、山

11、龟、鸟兽之形。(后汉书马君传)4 楚庄王围郑郑告急晋。(史记晋世家)5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6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史记陈涉世家)7 促织入石穴中,成掭以草尖,不出。(蒲松龄:促织)8又试之鸡。(蒲松龄:促织)9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10 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马中锡:中山狼传)九 问答题1连词“而”有哪几种用法(至少三种),各举一例说明2介词“于”有哪几种用法(至少三种),各举一例说明。3古今汉语介词差异怎样?4“为”的介词和动词用法有何区别?5简述“以”作连词、介词的辨识方法。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 词组句子 2 与 及 3 已

12、然性事实让步 将然性假设让步4 承接 原因 5 以 与 6 被动 原因 7 “于”必引进施事者 “为”可引进也可省掉施事者。8动词动词二 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三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A 2 D 3 D 4 C 5 B(二)多项选择题1 ABC 2 ABDE 3 AB 4 ABCD 5 AB 6 ABC 7 BCD 8 BD 9 CDE 10 ABC四说明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1则:用在表示动作的句子前,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可译为“就”。2则:用在假设关系的紧缩句中,译为“就”3则:连词,表选择。4则: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结果的分句前,表示事理上的承接,译为“那么”。5

13、则:用在于前句意思相异的句中,表转折,译为“却”。6与:连词,用在两个名词间,可译为“和”。7虽:虽然,即使; 然:然而,但是8及:连词,用在两个名词之间,译为“同”。9且:连接前后意思并列的两句话,可译为“并且”。10故:用在表示结果的分句首,可译为“因此、所以”。11苟:用在表假设意思的分句前,可译为“假若、假使”12若:用在表假设的分句前,可译为“假如”13介词,引入对象,相当于“同”。14介词,引进处所,相当于“从”。15介词,引进原因,相当于“由于”16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比较程度,相当于“比”。17介词,引进处所,相当于“从”。五 说明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1连接动词“夺”和“杀”,表示一前一后两种行为动作。2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两种并列的性质。3连接在意思上相反,表示转折。4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连接偏正两项。5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六 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1介词(有的书称为“助词”)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把定语介绍给名词,相当于“的”。2介词,用于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于寒”)之间,取消“衣”作主语的地位,是偏正结构作句子的主语。3介词,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介词,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介词,用于假设分句的主谓语间,表示语意未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