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剂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410118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修复剂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壤修复剂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壤修复剂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壤修复剂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壤修复剂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修复剂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修复剂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 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 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 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美国在20世纪 90年代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有近1000 亿美元。污 染土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已成为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土壤的修复的 过程相当漫长,当前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如土壤学、农 学、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科学以及涉及农业、林业、渔业等有关

2、的生产 单位和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土壤污染已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农产品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全国受 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农田已达 3600 万公顷,污染物类型包括石油类、多环芳烃、 农药、有机氯等;因油田开采造成的严重石油污染土地面积达 1万公顷,石油炼 化业也使大面积土地受到污染;在沈抚石油污水灌区,表层和底层土壤多环芳烃 含量均超过600mg/kg,造成农作物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全国受重金属污染土 地达20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土地超过70万公顷,其中13万公顷土地因镉 含量超标而被迫弃耕。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正经历着由实验 室研究向实用阶段的过渡,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全面

3、的治理时期。二、背景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 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 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才表明土壤受 到了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 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等。中国现有耕地有近1/5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土壤将导致农作物减产, 甚至有可能引起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另外,随着经济发展 与城市化的加速,工矿企业导致的场地污染也十分严重。由于产业结构与城市布 局的变化与调整,有些化工、冶

4、金等污染企业纷纷搬迁,加上一些企业的倒闭, 污染场地不断产生。土壤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 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没有处理的污染场地将是化学定时炸弹,一旦大面积爆发将 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污染土 壤修复予以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妥善管理并加以修复,使其得到合理利用。三、现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 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 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2006 年 7 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视频

5、会议中表示,全国土壤污染的总 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 1.5亿亩,污水灌溉污 染耕地 3250 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 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 的 1/10 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严重的土壤污染造成巨大危 害。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 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超过 200 亿元。于目前国内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数据。分析认为,目前 我国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不管是从污染程度 还是从污染范围来看均是如此。据此估计,目前我国已有六分之一的农地受到重 金属污染,而我国作为人口密

6、度非常高的国家,土壤中的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非 常大,土壤污染问题也已逐步受到重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水、 大气、土地的污染等监控力度日益加大.“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已被列为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被纳入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国家 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土壤污染纺织一是增强, 根据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需要,分别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目前我国土壤 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较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 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时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目前,国内 主要缺乏技术工程

7、化的承载者具有技术特色的实力型修复企业;其次缺乏修复 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第数据公开性差导致污染场地的基础数据不健全; 缺乏实用技术的成套设备装置。因此,与国外拥有成熟土壤修复技术公司共同合 作,开放适合本土化技术越来越迫切。四、政策2012年3月份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节能环保列为七大战略性 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是在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并明确提出要强化 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在环境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 至 50%。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等纷纷开始研究土壤修复 项目。事实上,国内土壤修复市场正被国内外看好。国外的一

8、些土壤修复咨询机 构,如荷兰 DHV 集团等也纷纷进入国内,带动了国内修复产业的意识、技术和市 场的发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经济相对发达且污染场地较多的区域,也迅速 涌现了一批土壤修复工程类企业。尽管 2011 年我国货币信贷政策持续趋紧,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环保产业的 信贷力度明显增大,2010-2011 年以农银租赁、国泰租赁为代表的融资租赁公司 竞相拓展节能环保市场;私募基金投资者也已经将视野移向以土壤修复为代表的 环保领域。应该说环保产业目前的融资环境良好。从行业发展来看,自 2009 年以来,环保产业成长速度明显加快。受此影响, 国内土壤修复的产业链也逐步进入有序化和细分化阶段,形成

9、从土壤污染项目的 检测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工程的实施、进而还有相应修复设备商的上中下游产 业价值链。五、竞争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市场格局也初步形成:以北京建工修复为代表的国有企 业拿下了北京地区的主要大型项目;以杭州大地环保、北京高能时代为主的民营 修复企业则分食长三角等地的中小型项目;而像英国 ERM 公司、荷兰 DHV 公司等 有丰富土壤修复经验的外资公司,虽由于“行业污染数据敏感”被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但也一直试图开拓市场。2011年3月,国务院专门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是 迄今为止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 案,总投资达595亿元。截至2

10、012年9月,永清环保已修复污染土壤超过9.2 万方,成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力军”。六、土壤修复技术运用现状(一)美国运用现状美国约存在294 000个污染场地7,其中,1982-2005年间,共有1 536个 场地列入NPL。仅2007年,美国超级基金项目耗费3.8亿美元用于土壤修复项 目8。据估计,美国完成所有污染土壤的修复将需要投资2089 亿,且大部分 修复需要经过3035a7。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行了大量土壤修复工 程6。美国超级基金计划所实施的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最新土壤 修复技术变化的重要窗口。2002-2005 年财政年度中6,60%的污染源处理工程 项

11、目采用的是原位修复技术,比1982-2005 年财政年度高了13个百分点。这主 要是因为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无需挖运土壤、修复成本低、适宜对深层污染介质修 复、对施工人员健康影响小等特点。对美国 1982-2005 年间,977 项土壤修复 项目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4,6,图1中浅色部分表示原位修复技术,深色部分表示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462 项,占项目总数的48%,异位修复技 术515 项,占总数的52%。在所有污染修复项目中,26%采用原位蒸发提取,18% 采用异位固化/稳定化,11%采用异位离场焚烧。近几年多项萃取和化学处理技术 受到更多关注,而焚烧技术因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越来越少被采用

12、。如凡科林为代 表的生物修复以水基、可生物降解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剂为主,用于清理、处理 油污染类、盐污染类、石蜡污染类等土壤污染治理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脱脂 类清洗产品等。该公司的产品专业对应性较强,包括含有九种基本土壤微生物的 可以高效整治油田、盐污染土壤的产品,在除油方面其产品也具有其特点,产品 含有植物提取的溶剂,这与其它同类产品大多含有合成溶剂是不同的,因为植物 提取的溶剂对环境保护更为有效。其技术特别是在土地治理方面可选择产品更广 泛及应用手段更为专业。即.It它权U局“卜4 SiII*.:k g aj-JAi恥*i简尬see;*% 田絹象址H劭、A 推、 AJ1-底蒂丸嵋(电尺4

13、+a美国污染土壤修复现状-L i- te F71=301 爺冷黑IT4覽聲彬“ !SI1炉目iHbtr血弍埠ii昇叮3 ;m Z f r i I甲叭.1 i神n m hnwl呼,;亍i n切呻叭x(二)欧洲运用现状据估计9,欧洲每年约有 21.1 亿欧元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及管理工作。 图 29给出了 1978-2007 年间,欧洲部分国家及整个欧洲不同土壤修复技术的 运用现状。由图 2 可知,欧洲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所采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存在 明显的较大差异。欧洲运用原位和异位热脱附、原位和异位生物处理、原位和异 位物化处理技术修复污染场地的项目占所有统计项目的 69.17%,其中原位热脱 附、原

14、位生物处理和原位物化处理修复技术占 35%,异位热脱附、异位生物处理 和异位物化处理修复技术占 34.17%,二者比重相当,其他修复技术占 30.83%。 在实际工程中,生物处理技术运用最多,达到 35%,其中原位生物处理占 18.33%, 异位生物处理占 16.67%。另外,将污染土壤作为废弃物而非可再生资源处理(包 括挖掘处置技术、污染场地管制等)的工程项目在欧洲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达到 37%。(三)我国运用现状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土壤类型多样性, 污染场地特征变异性,污染类型复杂性,技术需求多样性等因素,目前主要以植 物修复为主,已建立许多示范基地、示范区

15、和试验区,并取得许多植物修复技术 成果1,以及修复植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1。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中研究运 用较多的是1:(1)固化-稳定化;(2)淋洗;(3)化学氧化-还原;(4)土壤 电动力学修复。目标是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中研究运用 较多的是1:(1)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2)化学/物化-生物联合 修复技术;(3)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目标是混合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六、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趋势(一)四大发展方位:(1)在决策导向上,从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转变到基于污染风险评估;(2)在技术上,从单一的修复技术发展到多技术联合的原位修复技术、综合 集成的工程修复技

16、术;(3)在设备上,从固定式设备的异位修复发展到移动式设备的原位修复;(4)在应用上,发展到多种污染物复合或混合污染土壤的组合式修复技术; 从单一厂址场地走向特大场地;从单项修复技术发展到大气、水体同步监测的多技 术多设备协同的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化修复。(二)六大发展方向:(1)绿色、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技术;(2)从单一的向联合/杂交的综合修复技术;(3)从异位向原位修复技术;(4)基于环境功能修复材料(纳米)的修复技术;(5)基于设备化的快速场地修复技术;(6)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修复后评估技术。七、修复技术近年来在政府财政支持下,我国开展了多个类型场地的修复技术设备研发。尽 管可以罗列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