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409303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七下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课案分析)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孙百志一、 学生状况分析:(一) 学生自身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通过七年的上学期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对于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个认识,是很简单的仅仅处于对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现象的感知层面,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缺乏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学生学习悟性高,对新事物容易发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虽数学活动经验较少,但动手探索能力较强,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但合作能力有待提高。(二) 学生面临教学状况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老师已经转变观念,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成

2、为一位交换意见,激励思考的参与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更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和发展性,为他们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呵护他们创新的灵性本节课特点是注重展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有很强的探究性,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发展.二、教学任务分析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的大小关系研究两直线关系。 平行和相交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教材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分三个阶段螺旋上升的呈现。第一阶段七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平行线;第二阶段七年级下学

3、期,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研究平行线的特征;第三阶段八年级下学期,研究平行线性质,判定的形式化表述。本节课是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第一课时,上承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内容并为下一课乃至后继的三角形,四边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起,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同时,开始从有条理的口头表述逐渐过渡到书写自己的理由。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 注重学生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了解表达,推理,证明的过程。通过“转化”及“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

4、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直线平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在实践中总结规律,认识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4.关键: 如何确定两直线平行,通过复习平行线画法,学生观察,计算,

5、小组讨论等各项活动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出平行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三教学过程分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由实例导入新课 (三)动手操作、探究结论 (四)课堂小结 (五)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六)板书设计共六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学生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直线平行的例子,教师多媒体展示四幅生活中直线平行的例子和短片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直线平行的例子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直线平行的实例,再让学生回忆平行的定义,并用它判断短片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由此引出课题。 二、由实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装修工人在墙上钉木条的图: 如果

6、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另一条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是多少度时,木条a与木条b才能平行?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营造探索本课新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导入新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将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三、动手操作,探究结论1、 做一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固定木条b和木条c,转动木条a .讨论: (1)、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1、2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1与2的大小关系有哪几种情况?(2)、当1与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 改变木条b的倾斜角度(即1的大小)再做一遍实验,验证你们刚才讨论得的结果。(最后老师展示课件)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按要求动手实验,

7、并巡视指导学生的实验 活动,最后演示课件。通过让学生实验,小组讨论,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归纳,概括的能力。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参与了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这环节中,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学生用实验法,讨论法,为下面探究同位角的特征、含义及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2、想一想,议一议 (1)、说一说1与2有怎样的位置特征? 师生归纳总结出同位角的定义及其它的位置特征?(2)、说一说除了1与2是同位角外,图中还有哪些角是同位角?(3)、再结合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与2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大小关系?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由学生总结归纳出:同位

8、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然后老师点出这个结论就是判定直线平行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实验知道,当1等于2时,木条a与b平行,结合这个实物图得到图(1)这个平面图,并针对这个图(1),我设计以下3个问题。通过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明确了同位角的特征,并引出了同位角的含义。而通过第二个问题,进一步识别同位角。通过第三个问题,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就是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一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在这里,我采用启发、探究法教学。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3、 做一做利用三角板画平行线。讨论:在画图过程中,实际上是利用了

9、这节课的哪些知识?使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老师展示动画课件)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利用平移三角板的方法画平行线,并讨论问题,接着老师演示课件。因为利用平移三角板的方法画平行线,是上学期已学习过的,但学生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设计是使学生理解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来画平行线的合理性。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解决了画平行线这个实际问题。 四 、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计算机随机取数的原理随机抽取一部分同学随机选题来回答,设计意图:根据心理学揭示人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学中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这节课的知识,同时,也检查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设计了阶梯式的反馈练习。让每一位

10、学生都有成就感。目的是运用这节课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了新理念,让不同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课堂小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到目前为止,判定两条线互相平行的方法有几种?设计意图: 在课堂小结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我和学生一起归纳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归纳能力。 六 板书设计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一、平行线的定义二、同位角的含义及其位置特征三、直线平行了判定方法板书设计意图: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四、课后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转动

11、木条”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思考影响木条平行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思考能力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学存在不足之处是:对学生不够放心,放手不够。课案点评:学生通过亲手实践,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从而得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探究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但学生的出平行只是通过直观观察,用多媒体展示平行效果更好更直观,学生更能记忆深刻。五教学情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12、数学”。“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是数学新课程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首先从欣赏短片开始,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几何图形上看有什么共同点。从学生经历过的事入手,让学生分析装修工人钉木条,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留心实际生活,欣赏木工画平行线的方法。落实到学生是否会画平行线?本环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了解实际生活中平行线的广泛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经历过的事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时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