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幽情暗恨生.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408445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有幽情暗恨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别有幽情暗恨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别有幽情暗恨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别有幽情暗恨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别有幽情暗恨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别有幽情暗恨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有幽情暗恨生.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 有 幽 情 暗 恨 生 救风尘与元代妓女文化AS97011 34号 杨洋摘 要: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畅游其中,描写青楼妓女及其生活之诗词戏曲历来不绝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揭开元代的杂剧与妓女文化的渊源,不但让我们了解元杂剧繁荣的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从这一段文化历史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剖析元代妓女文化与元代落魄文人和杂剧的联系,进而剖析对处于中国下层社会的妓女文化中国文化发展剪不断的联系。关键词:元杂剧、救风尘、妓女文化前言中国的戏剧历来与妓女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尤其如此。救风尘、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壶春仰俯皆是的元杂剧,其内容与社会内涵无不反映出它们与妓女文化的绵绵情意。下面我

2、以救风尘为例,浅析元杂剧与元代妓女文化的深层意蕴。一 救风尘妓女形象之文化特征救风尘原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喜剧,也是一部成功的社会冲突剧。它写了汴梁妓女宋引章手周同知的儿子,阔商人周舍的欺骗,嫁给他后备受凌辱与摧残,只好写信求救于同行的姐姐赵盼儿。赵闻讯后,准备了花红羊酒前往郑州,凭自己的美丽与机智赚取了周舍给宋引章的休书,救出了宋引章。所谓“风月救风尘”,就是指利用妓院中追欢卖笑的风月手段去解救沦落风尘中的姐妹的意思。救风尘揭露娼妓制度造成妇女命运的痛苦,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在救风尘里,宋引章与赵盼儿的形象充分说明了当时妓女的社会地位,并分别体现了当时

3、不同性格的妓女的不同性格特征。宋引章可以说是伶俐倬俏,深知妓女 “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出了一包儿脓” 的命运,只有“立个妇名,做鬼也风流”。但由于宋重名利,又缺乏社会经验,轻易被“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的风月场中老手周舍所欺骗。宋的思想言举正体现了元代多数妓女的社会地位与理想追求。赵盼儿则是元代社会冲突剧中最突出的形象。她挺身而出,敢于和周舍作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一人物,既具有泼辣大胆和见义勇为的特征,又有深沉、老练和机智过人的个性,属于妇女形象中绝无仅有的侠士。作者塑造这一人物时,溶进了深刻的社会内容:一是她的深沉性格明显地烙有元代社会的印记。作为一名地位卑贱的青楼女子,赵盼儿饱

4、经了生活的磨难,曾经幻想过“从良”,追求正常人的生活。但代表元代统治者意志的法律,辗碎了她的幻想;纨夸子弟的欺骗玩弄及封建道德的歧视,使她从悲愤中看清了自己的命运:“御园中可不道是栽路柳,好人家怎容得这等娼优?”。既然社会容不得她们这等人,赵盼儿由幻想转入愤世嫉俗,对子弟们“情肠甜似蜜,但要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弃掷,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得你哭啼啼”的衣冠禽兽的本质一眼望穿。她告戒宋引章:“这做子弟做不得丈夫”;宋受骗后,她又特别同情姐妹的境遇,义无返顾的救出宋。这一形象是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中一部分元代娼妓的典型。更重要的是,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人道主义不再停留在同情与怜悯上,而是以极大的

5、热情,描写了她的初步觉醒和对黑暗势力的斗争。赵盼儿形象的社会意义,不仅仅提供了一位妓女中的侠义典型,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信息:赵的救落难姐妹的行为已经超过了唐宋传奇的侠客义女的行侠仗义的性质他们的行为大多出于个人恩怨或效忠尽义,基本属于道德范畴。而赵盼儿的行为则多少体现了原始市民斗争的性质,是出于一种对同阶级姐妹的同情,带有宋元时期城市各行业内部会互救互助的印记。她的泼辣与胆识是以那个时代成千上万的市民为背景的,是觉醒的体现。这一特征同时又体现了元杂剧以赵盼儿为代表的一类典型妓女形象的特有内容。我认为,关汉卿作为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真实的描写妓女的血泪生活的剧作家,是有意识的把这群向来逆来顺受

6、、受尽欺凌的下层妇女作为正面形象和主人公来表现的。如果说唐代李娃是第一个不作为“男人淫欲工具化的人物”的话,赵盼儿则是令人敬仰的勇于同恶势力斗争、具有独立人格的形象。救风尘代表了这一时期妓女文学题材的最高成就,是代表了中国妓女题材文学的质的转变。从赵盼儿形象的文化特征可以看出元代杂剧与妓女可谓幽情暗恨相生。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二 巷深芳春醉 玉壁月华明众所周知,妓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自于元,椐记载,战国时期有“内闾”,汉有营妓,唐有“平康坊”,宋有“富乐院”,元代到了和平时期,妓女之多,达到“未敢言也”的地步。妓女生活的地方,美其名曰:青楼。青楼宛如一轮朦胧的古月,月宫里究竟

7、是美如仙境还是一遍荒凉?青楼是男子的产物。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男权的世界,女子为男子所统治。青楼里烟花女子姿色出众,温柔妩媚,在男人面前轻歌曼舞,追欢卖笑,只为赢前来享乐的男人一笑。更直接地说,是为了帮青楼的老鸨捞取男人腰中更多的钱财。从这一点来说,青楼是一个热闹混沌、男人欢度春宵、逍遥沉醉的地方。然而,青楼又是充满文化色彩的。古代的青楼女子有“娼妓”之称,不同于今日以肉体换取金钱的时髦女郎。“娼妓”本意是女乐。女乐主要不是提供性服务,而是以艺术表演为己任,大致相当于现在官办的歌舞团。所以,古代妓女一般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每一个朝代的青楼,都是其文化的聚焦。可以说,中国的音乐舞蹈是由一代代的

8、青楼女子相传下来的,娼妓对当时的市井文学起到了很大的传播与促进的作用。元代的青楼更是歌舞升平,仙乐飘飘,别有一番文化底蕴。到了元代的和平时期,娼妓多且集中,对戏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中国娼妓素以“艺”为主,以“色”为次,这使得元代很多娼妓从事元杂剧的表演。元代的青楼集所记载的百余位“歌舞之妓”中,有珠帘秀、顺时秀等六十余人是杂剧演员;救风尘中的赵盼儿的言语俗而韵律工整,正体现了其艺术的才华。其次,妓女的存在,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大量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题材。综观元代的优秀杂剧,体现妓女文化的仰俯皆是。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妓女的爱情婚姻生活的剧本又占多数。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青衫泪、谢天香、玉壶

9、春等。救风尘是以妓女宋引章的婚姻为导线,引起的一出妓女与商人之间的社会冲突剧。元代的妓女对起戏曲文化起了如此大的影响,但并不能改变妓女的低贱的社会地位。元代的法律规定:杀死妓女可以不偿命,罪同杀死他人奴婢;其次,妓女的服饰贵贱必须有别于良人;只能内部通婚,非经特许,不得跳籍从良。她们的子女也必须充当乐户等。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她们的人格自由。所以,宋引章才希望通过婚姻的渠道从良,改变自己的妓女命运,才轻易被周舍所骗。也正因为如此,妓女对婚姻爱情的追求才与她们地位的改变紧密相关;她们的婚姻爱情生活才与她们的人格悲剧相生相伴。青楼的文化恰是妓女的才艺与地位,婚姻爱情与人格悲剧的矛盾冲突中产生与完善的。

10、元以曲著称,其中北曲杂剧又具相当魅力。杂剧流行为娼优方面,其题材以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且绝大多由娼妓扮演。所以,元代的娼妓无一人不通晓杂剧。相当一部分妓女的元曲还作得十分出色。珠帘秀便是杂剧为当今独步的元代青楼女子。她答卢学士的双调落梅风时作:“山无数,烟万缕,憔悴杀玉堂人物。倚蓬聪,一身儿活受苦,恨不随大江东去”,韵律优美,自有一番情韵。可谓身为下贱,风流灵巧,玉壁月华明。三 文士落魄,怎生销得,杨枝玉露古往今来,文人落魄,乃平常之事。青楼特有的魅力,使大量身怀安邦治国之策、吟风弄月之才的落魄文人或隐逸或出入歌楼酒肆,诗文的内容和题材与妓女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唐代的风流诗人杜牧的遣怀,表达了

11、他对扬州青楼妓女的眷恋:“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宋代,词若离开了青楼妓女,简直溃不成军。在大批的词人笔下,词越发婉约柔媚,青楼被诗化得越发温馨可人。青楼词豪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创作了望海潮等千古诵唱的词;秦观对娼妓有着“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的一往情深元代是思想、精神相对解放的时代,戏曲与娼妓文化的关系有过之而无不及。文人地位急剧下跌,使其一下子都成了臭老九,有“十儒九丐”之称。元代曾一度废除科举制度,文人地位低劣的社会现实既没有给他们开启晋升之路,也没有充分地给他们提供优游隐逸的生活条件。文人表露出来的是更加尚自然、尊个性、去

12、束缚、放荡风流。这样,以关汉卿为代表的一批落魄文人便先后进入了“瓦肆” 、“勾栏”,寻找一个滋养他们精神生活的消魂之地。青楼妓女不但娇俏可人,更重要的是,士人喜爱吟诗作曲写剧,妓女们则技艺不凡,说唱演俱佳。风流倜傥的文士们在仕途不得意的情况下,自然能够十分内行的欣赏妓女的“艺”与“色”,况妓女是他们作品最好的广告媒体,有助于提高文人的名气;妓女若得到文人的提诗赠曲,或演上一场杂剧,则身价倍增;两者互有所需,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不相上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文人与歌妓舞女一起亲密合作,打破传统文化的框子,直接描绘元代市井的世俗生活,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怒哀乐,于是一大批优秀的杂剧应运而生

13、。不少戏剧家以妓女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一批反映黑暗势力对妓女的迫害,表现妓女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妓女的愿望和追求,并借以表达文人本身的不幸遭遇和反抗精神的杂剧。这些优秀杂剧的产生,除了元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客观原因和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外,如果没有文人与妓女长期的迎来送往,就没有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也没有后来著名的历史剧桃花扇。也正是元代文人与妓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处境,文人才从更新的角度,更真切、更深入的发现妓女的人性美。这是元以前的文人所不及的。救风尘的赵盼儿的形象之所以栩栩如生,高大感人,是因为作家眼中的赵盼儿不仅仅是一位妓女,而且具有行侠仗义的人性美。作者不再只停留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14、马青衫湿”的同情与关怀上,而是尖锐的揭露社会制度对妓女的不公,塑造一个人格逐渐成熟的人物。在元杂剧中刻画出人物的人格如此丰满的杂剧比比皆是。如玉壶春的李素兰勇于与鸨母斗争,坚决拒绝了富有商人,而甘愿与书生李斌守贫,从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屈辱地位。金线池中的杜蕊娘却是一个毫无人格的形象,她的下场,作者并不全归与妓女低贱的社会地位,而是揭示了这是其人格所酿成的悲剧。元杂剧中的这些妓女的形象,不但体现了剧作家的创作直接反映了娼妓文化,而且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应当指出,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现象,妓女制度的存在是社会的弊病,卖淫不仅摧残了妇女,而且毒化了社会风气。但是,作为现代人,我们不能以单纯的

15、眼光去看待这种制度文化现象。相反,我们应以取精去粕的态度去审视这种现象。我认为,妓与士,可谓中国文学上的双璧。妓与士的密切关系,使得妓女文化包罗万象,直接反映社会现实,是中国艺术文化的摇篮。唐、宋、元是中华民族最强盛、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妓与士关系最密切,文化最具影响力的时期。元杂剧相当多的一部分表现了风流浪子与娼妓的爱情生活,直接系上文人与妓女,并直接由娼妓表演,使得元杂剧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的同时,又直接体现了娼妓文化,两者幽情与暗恨相生辉映,不愧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闪光的缩影。主要参考资料:(1)王季思等,元杂剧选注(上)之救风尘全本。(2)民国丛书选印之:王书奴,中国娼妓史,第十五节,第183页至192页。(3)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第21页中国古代妓女题材文学初探(黄华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