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40724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常见计算题及其解题思路与方法 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因为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

2、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例 (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 8小时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

3、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假设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番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B1部手机=8辆自行车=1克黄金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解析:1部手机=4部自

4、行车=2克黄金假设:100小时1部 =25小时4部 =50 2克手机:50小时1部=25小时2部=501克自行车:50小时1部=254 8部=50 1克黄金:50小时2部=254 16部=100小时1克选C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例】(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1+25%)=

5、0.80元,故选B。【解题技巧】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则有公式:现在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依据该公式,只要已知其中两个量,则可以求出另一个量。变式题2009年某部门生产某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如果2010年该部门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那么该部门2010年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提高了( )A.50%B.35%C. 60%D. 45%【解析】2009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元,2010年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依据上面的公式,设2010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X

6、,则8/(1+X)=5,解之,X=60%。选C。(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关系【例】(09全国,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解析】2008年每件甲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2009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依据上面的公式,则2009年甲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6/(1+20%)=5元。2008年甲商品的价

7、值总量为6100=600万元,因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故2009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09年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属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解题技巧】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但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即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变式题1(09全国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

8、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解析】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

9、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 B。变式题2某国2009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10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0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C.130亿元D.132亿元【解析】劳动者数量增加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生产产品的数量增加10%,则商品价值总额相应增加10%,则为100亿元(1+10%)=110亿元。因为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故选A

10、。(3)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例】(2010全国II,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4元、4元、60万元B、6元、8元、90万元C、4元、6元、90万元D、8元、6元、120万元【解析】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变小,2009年该企业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11、间决定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社会价值不变,仍为6元。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生产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2009年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0万件(1+50%)6元=90万元。故选C。【解题技巧】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变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这也就是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变式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与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

12、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4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有关概念。这里的使用价值总量是指商品的数量,依据题意,该生产者每小时生产1件甲商品,因此4小时生产的商品数量是4件;每件商品的价值是40元,4件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是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仍为40元。故D正确。对于涉及价值量这个重要知识点的计算题的考查屡见不鲜,做好这类试题首先要理解七个概念的含义,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

13、(商品数量);其次掌握下图中的十对比例关系,其中考查较多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无关。3.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计算(1)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例】(08全国卷,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解析】该题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解

14、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

15、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解题技巧】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货币贬值,则有公式: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货币升值,则公式为: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值率)。变式题假设200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39元,如果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同时该国货币升值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9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20元B30元C45元D15元【解析】2009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9/(1+30%)=30元,该国货币升值50%,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30/(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