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齿轮转转转》.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406505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齿轮转转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科学《齿轮转转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科学《齿轮转转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齿轮转转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齿轮转转转》.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科学:齿轮转转转设计意图:纲要对于科学的目标中指出:“喜欢观察、动手操作和实验,积极寻求答案”。我们班的孩子在看了一部名叫雨果的电影后,顿时对齿轮的转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听到孩子们在讨论“齿轮为什么会转”这个话题,他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说法。但齿轮并不是随便就能触手可及,也并不是随处直观可见的。在现实生活动中,孩子们只是知道齿轮转动的结果,但对齿轮为什么会这样动,他们是无法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于是我将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齿轮”作为这节教学活动的素材,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情景创设及利用Algodoo软件,让幼儿对齿轮的转动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发现。活动目标:1、通过与多媒体的互动,发现与

2、比较齿轮转动时发生的变化。2、乐于探究,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教师操作用:PPT一套、记录表、实验软件一套、触摸式电视机。2、幼儿操作用:建构材料每人一份。活动过程:一、播放视频,引出问题激发幼儿对齿轮的兴趣。1、出示机器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2、观看机器人画画的视频。重点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机器人为什么会动吗?小结:原来上了发条,机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齿轮转动,带动了机器人的手写字。二、操作教具,感知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与比较齿轮转动的变化。1、教师展示多媒体教具,并记录。重点提问:这里几组齿轮?他们都一样吗?小结:(1)第一组是2个大小一样的齿轮碰在一起。(2)第二组是2个一样大小的齿

3、轮,中间还有一个小齿轮,他们3个齿轮也是碰在一起的。(3)第三组齿轮的的大小都不一样。2、幼儿操作多媒体教具,分别验证3组齿轮转动的变化。重点提问:这3组齿轮转起来会怎么样呢?小结:(1)原来2个相同大小的齿轮转得一样快,但是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2)小齿轮带着大齿轮转动,2个大齿轮转动的方向一样。(3)三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碰在一起,小齿轮转的快,大齿轮转的慢。三、探索构建,实物验证让幼儿进一步感知齿轮的变化。1、幼儿尝试搭建,教师进行观察。教师观察重点:幼儿在搭建中遇到的问题。2、展示幼儿作品,解决齿轮搭建的问题。活动延伸:在区角游戏中,利用齿轮搭建不同的机器人。活动反思:优点:1、运用幼儿

4、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活动,维持幼儿的兴趣。(1)软件上的调整利用新颖的Algodoo软件及触摸式电视节来取代原有的多媒体软件,通过Algodoo软件及触摸式电视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去探索、体验齿轮转动的变化及直观触碰的乐趣,使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积累有关齿轮转动的科学经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支持者。同时利用Algodoo软件在齿轮上加了追踪器,帮助幼儿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一些有关齿轮转动的小秘密,为后面实物操作验证环节积累了相关经验。(2)课件上的调整原本是由时

5、钟引出齿轮,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时钟似懂非懂,由时钟的原理展开活动对孩子的理解上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将“时钟中的齿轮”调整为“机器人中的齿轮。”机器人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机械物,所以我从电影雨果中,截取了齿轮带动手臂写字的视频来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3)材料上的调整原本为了与第一环节的“时钟”相呼应,设想将“猫头鹰”改为“时钟”,但根据幼儿平时在电子书包游戏中,对于“时钟”这一齿轮游戏的兴趣并不高,且考虑到要让幼儿在理解齿轮“咬合”的情况下脱离图纸搭建,有些难度。故将“时钟引出齿轮”调整为“机器人引出齿轮”,将最后搭建“猫头鹰的眼睛”调整为搭建“机器人的眼睛”。由于此活动主要围绕

6、“齿轮”,故在设计最后搭建验证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将机器人框架事先搭建好,在活动中主要就围绕齿轮展开操作。若机器人的造型事先由幼儿进行搭建,可能活动效果会更好,幼儿也会更有兴趣。(4)幼儿良好科学操作常规的培养在幼儿平时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幼儿养成“用什么、拿什么”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由于小零件比较多,一开始教师将提供给每组幼儿可以正正好好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会用错零件,将别人的零件用完,导致他人无法完成搭建。故教师将材料按照每位幼儿的需要分入一个框中,鼓励幼儿在自己的框中去寻找搭建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便于幼儿的自我创造。2、目标的定位。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很乐意与触摸式

7、电视机及Algodoo软件进行互动并积极探索,成功的发现了齿轮转动的秘密,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3、注重活动的科学性。(1)语言的科学性此类科学活动非常考验教师的科学素养,一字一句都需要经过反复斟酌,以确保传递给幼儿的知识是正确的、科学的、严谨的,如何把科学知识变成容易被幼儿接纳的是教师设计活动时重点思考的方面,如:对于机器人会动的原理最终确定为“原来上了发条,机器人里碰在一起的齿轮转动,带动了机器人的手写字。”又如:对于三组齿轮转动时的变化进行小结时的用词等都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的。(2)教师的回应。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应多给予幼儿说的机会,并对于说的对

8、的孩子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表达,可以维持幼儿的探索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加幼儿信心。不足和建议:1、活动的科学素养性有待提高。幼儿实物操作的机会较少,导致科探性还不够强。若将活动过程做以下调整:实物操作,发现问题利用软件,引出问题实物操作,验证问题欣赏视频,拓展经验。由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再展开探索,更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研究的积极性,也更能符合指南中科学活动的目标。整个活动也会更有趣,更能体现孩子们的自主发现。2、教师的回应有待加强。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应抓住重点,如:教师提问“机器人为什么会动呢?”幼:“因为有齿轮在动,还要上发条。”此时教师在给予幼儿肯定的同时,可以赞扬幼儿说到了2个点“齿轮、发条。”当在幼儿说到“齿轮碰在一起在动”时,教师可抓住重点及时引出科学性的词“咬合”,让幼儿对齿轮的了解更具有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