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40423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护传统文化,积淀民族精髓高德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教育学者们都对课堂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是一名从教八年的语文教师,每一节都要根据内容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目的、方法等,并在课堂实施中,更注重营造课堂上的语言美、声音美、情感美、人文美等,追求一切教育活动都能给人美的文化享受,去传承和弘扬祖国优良传统文化,但是受新思潮的影响,学生普遍不喜欢传统的东西,读课文也比较喜欢读现代一点儿的,有梦幻一般童话味道的文章,而反映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与回味性的文字,学生的情感似乎是“激不起一点涟漪”。而我认为,越是传统的东西越有价值,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髓文化,没有传承和积淀传统文化的民

2、族是没有根的民族,所以我认为传承传统文化和积淀民族精髓是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根本所在。在人教版的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中的第四单元编选了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有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台湾作家琦君的春酒等五篇课文,在教学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一文时,在整体感知时,老师问了三个问题: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高邮鸭蛋有何特点?:围绕“鸭蛋”回忆了那些趣事?学生对这几个不太难的问题并不感兴趣,但也还为了配合老师经过一番阅读对它就能回答上来,接着老师又问:这小小的鸭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一次好像引起学生们的一点注意力,都品咂起这枚小小的鸭蛋来了。积极地探索主题,有

3、几个学生还能挖掘得更深,说到是作者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热爱与怀念来呢!老师大喜、开渠引流成功了。老师乘机问卷的调查:那么,你喜欢我们的哪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和西方一些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你更喜欢哪一个?结果自不言说,老师乘机叙说端午文化的起源,以及在我国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国人却漠视,竟连粽子也懒得吃了,却被韩国人重视了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江陵端午祭”的大型文化活动,我们还不该醒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感马上就被调动起来了,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一份故乡情感、民族情思,是我们个人、民族和国家成长与发展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精髓。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对我

4、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节日风俗、文化有了清醒的认识。课后还畅谈了对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了端午的鸭蛋成功的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在讲授云南的歌会、春酒两篇课文时,总能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学生们都联系实际 ,回忆起了家乡的庙会、赶集、吃月饼等,一股怀念家乡,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感情弥散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涤荡着每个学生纯洁的心灵。后来,我给学生读了一篇季羡林老师的月是故乡明,每个学生都被作者的深深故乡情结打动着,更坚定了一份深厚的民族感情。所以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内核实质,只有清醒的思想认识,去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才能积淀更深厚的民族精髓。当前,许多教育专家指出,语文教师要实现三个教育角色的转型,而我认为,做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者是每个语文教师恒定不变的角色!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成果展示靖边四中高 德 叶自我简介高德叶,女,本科学历,2001年参加工作,是一名语文教师,工作认真勤恳,不断参加学习教科研探究,是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积极发表论文,曾获得模范教师的称号。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实验教师证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