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40147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法律初探习题一、选择题1、我们出生后,父母回到派出所给我们上户口;18周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又有劳动法老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作为消费者,我们又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这说明( )A、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B、法律与青少年无关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为紧密D、只要不违法,学不学法都没有关系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古训告诉我们( )A、日常生活要做到和谐有序,只有依靠道德才能实现B、日常生活要做到和谐有序,必须依据法律予以规范和指南C、日常生活要做到和谐有序,只有依靠纪律才能实现D、日常生活要做到和谐有序,不必依靠法律,只需依靠自觉就能实现3、中华

2、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出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这说明( )法律不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唯一方式 道路安全事故不可以私了 交通法只管人身伤亡事故 人们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A、 B、 C、 D、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对象是( )A、未满14周岁的公民B、未满16周岁的公民C、未满20周岁的公民D、未满18周岁的公民5、我国各级政府一方面建立各种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另一方面,法律明文规定,营业性舞厅、酒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

3、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这些措施属于对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护 B、社会保护C、家庭保护 D、学校保护6、法律制裁是针对( )A、犯罪行为的B、违反道德行为的C、违反法律行为的D、一般违反行为的7、学生王某,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法的处罚。这则案例说明( )法律承担着打击和制裁违法犯罪的重要使命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一旦违法犯罪,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A、 B、 C、 D、8、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我国的法律制裁可以分为( )违宪制裁 行政制裁 行政处罚 刑事制裁 民事制裁 附加刑A

4、、 B、 C、 D、9、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对违反犯罪都必须( )A、宽容 B、迁就C、窝藏 D、严厉打击,决不姑息10、违法行为一般分为( )违法学校纪律的行为 一般违反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违法单位制度的行为A、 B、 C、 D、二、问答题11、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12、法律对人形成约束,所以它使人们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13、李继和魏炜是多年的好朋友。一年前,李继为做小生意,向魏炜借了一万元钱,说好了半年后归还。但由于生意风险,李继血本无归。半年已过去,李继没有还钱的意思,并与魏炜多次发生争执。魏炜在催促几次未果后,气愤地喊人将李继打成重伤。事后,魏炜跟李继说,钱也不要他还了,要李继

5、自己承担重伤后的责任,就算两清了。(1)当事人哪些事情可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为什么?(2)魏炜打伤李继后想与他“两清”是否合法?为什么?(3)通过(1)和(2)问,给了你什么启示?三、案例分析14、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刘某、宋某因对蓝极迷网吧不满而故意报复,并使用放火手段危害公共安全,致25人死亡,多人受伤。2002年8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以放火罪判处刘某、宋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此案中对二人判处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2)刘某、宋某的行为体现了犯罪的基本特征。请问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启示?答案一、选择题1

6、-5 ABCDB 6-10 CDBDB二、问答题11、为生活制定规矩、解决纠纷,协调关系、制裁违法犯罪。12、法律对人形成约束,这是正确的。但真正的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13、(1)二人的债务纠纷可不通过法律解决。因为法律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许多纠纷并不需要诉诸于法律解决,法律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人们之间由于利益问题而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在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来协调解决的情况下,才会用到法律来解决。(2)想“两清”做法不合法。法律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有时还不是最好方式。但并不要求人们在任何纠纷时都采用“私了”的做法,有些问题必须通过法律解决,如纠纷的产生不仅涉及当事人利益,还涉及其他人的利益,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和集体利益,决不能通过妥协和“私了”的方式来解决,使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失。(3)我们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学会用非法律和法律手段解决纠纷,依法维护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三、案例分析14、(1)主刑是无期徒刑,附加刑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3)青少年应学法、知法、守法。远离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不参与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