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401377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粤教版】语文必修四全套备课精选:第1单元关注社会单元检测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语文教学资料第一单元关注社会(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扰民(yu)称心(chn)烙印(lo) 相形见绌(ch)B档次(dn) 破绽(zhn)桑梓(z) 不落窠臼(k)C确凿(zo) 底蕴(yn)隽永(jun) 歌声粗犷(kun)D瑕疵(c) 氛围(fn)惬意(qi) 针砭时弊(bi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家乐福被罚只是对跨国大企业正本清源的一个开始,中国没有“超国民待遇”,法律法规面前内资外资企业一视同仁。B多国战机陆续集结,而利比亚空军力量相形见绌,预示着将在空战中处于劣势

2、。C由于生活艰难,一家人穿的衣服捉襟见肘;但由于母亲的能干,一天也能吃上三顿饭。D因为经营不善,商店关门后,他灰心丧气,整日无所适从,四处游逛。3下列语句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间月半,天上月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人们寄托祝福、共享天伦的日子。B按照他们的理念,即使贵为国王也只能在法律之下,也不能干涉司法。C要解决“雅而不高”的问题,就得增强文化底蕴入手。有了底蕴,不着意为雅而自雅。D造成青少年虐待生命现象的原因,是与我国生命教育不够有关。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呢?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网络文化

3、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的综合体。不容否认,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A B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 ,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

4、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英顺逸议而至;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臣光曰: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

5、徇世俗之耳目也。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而致之,屈己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荀子曰:“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英固辞疾笃 固:坚决B强舆入殿,犹不能屈 舆:这里指用轿子抬C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

6、处:处理D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务:追求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7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皇帝诚心征召樊英的一组是(3分)()乃为英设坛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举贤良、方正、有道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A B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帝一再征召樊英,让他在朝廷担任官职,但樊英多次以重病为由推辞。B素与樊英要好的王逸写信劝他应征,还引用了很多古人的事例开导他,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赴京应召。C樊英在应对皇上的提问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谋略。与他同时被征召的张楷

7、当面指责他进退失据。D司马光指责张楷名不副实,认为张楷道德不足以尊主,智能不足以庇民,并且脾气特别大。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或 者 人 主 耻 不 能 致 乃 至 诱 之 以 高 位 胁 之 以 严 刑 使 彼 诚 君 子 邪 则 位 非 所 贪 刑 非 所 畏 终 不 可 得 而 致 也 可 致 者 皆 贪 位 畏 刑 之 人 也 乌 足 贵 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3分)译文:_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3分)译文:_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

8、玉堂注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的是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3分)答:_(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4分)答:_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1)墙上芦苇,_;山间竹笋,_。(2)日月忽其不淹兮,_。唯草木之零落兮,_。(屈原离骚)(3)清风徐来,_。举酒属客,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柳

9、永雨霖铃)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让法律成为一种人民信念范正伟“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这种信仰能否生成,则取决于法律是否真正被认真对待。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强调,要坚守司法的人民性,“本着良知和正义运用法律,拉近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利益诉求多样、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这样的观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王胜俊院长所言,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人们之所以愿意在法院门口等几天、几十天,愿意到法院跑几趟、十几趟,从根本上来

10、说,是基于对法院的信任、对法律的信仰。对法律信仰的呵护,不仅关乎个案公平,更关系整个社会生态。可以想象,如果当事人满怀希望寻求救济,却被“法律”冰冷的面孔拒之门外;如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就此失守,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无所附着,那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本可在法律框架下化解的矛盾纠纷,会因渠道不畅,救济不力,被耽搁、被累积、被激化,最终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这个意义上,依法治国不仅是我们倡导的价值理念,更是一种重在躬行的社会实践。它不仅要求司法部门,同时也要求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不要把企图通过法律反映诉求的百姓,当成“法闹”、“刁民”,把维护法律渠

11、道的律师当成对手、敌人。对依法寻求帮助、“为权利而斗争”的人,给予合法救济;对输送法律、寻求公平正义的人,给予宽阔通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相信通过法律能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使人们愿意在法律的框架下理性有序地解决问题;才能如人民法官宋鱼水所言,“让当事人感受到一种法律的觉悟,让社会流传一种法律的文化,最终形成一种法律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大变革和矛盾凸显期,这种信仰尤为重要。一个相信法律能输送正义的人。一定会本分地维护社会稳定。反之,当法律的大门由于种种原因被关闭,人们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非法的手段就会被选择。现实中,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些非理性方式的表达,往往与当事人没有合法

12、的救济途径有关。当举报、控告、申诉、起诉、上诉等法律渠道屡屡失灵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滥用私刑成为一些人解决问题的最后选择。这值得深思。“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倘若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而法律的这种力量,来自司法的善良和公正,来自权力的谦抑和自律,来自由此生成的社会理性和法律信仰。只有当法律成为人们寻求救济的不二选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时,社会的稳定和谐才能指日可期,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坚实基础。(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8月12日)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坚守司法的人民性,就要本着良知和正义运用法律,拉近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B政府各部门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依法治国。C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对法律信仰加以呵护,就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D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非理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