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倍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397780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倍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几倍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几倍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几倍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几倍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倍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倍教学设计(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倍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几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几倍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算一算、摆一摆等多种方法,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与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

2、与人交流,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 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 2、 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1、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捡贝壳等等。 3.图中的小朋友说了什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说问题,老师出示课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1) 王丁的贝壳数3只,李飞的贝壳数是

3、6只,刘林的贝壳数15只,王晶的贝壳数是5只。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刘林比王晶多几只 生:王丁和李飞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只贝壳 生: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生:刘林的 .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师选择板书: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刘林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3、解决问题: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1)师:你能根据信息用学具摆一摆李飞和王丁的贝壳数吗 指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在自己学具板上摆一摆。 (2)63等于几你想怎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教具。(3)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同学们刚才想

4、出了许多好的方法算出了6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6也就是二三得六这句口诀来计算。板书:二(三)得六,商是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4)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那么你会列算式吗 1863板书算式。口诀:三(六)十八,商是3. 生在解答完以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82 255 1536 1= 204= 2、变式练习: ()红花有3朵,黄花有朵,黄花是红花的( )倍; ()糖有4块,巧克力有8块,巧克

5、力是糖的( )倍。3、 综合练习: 我5岁,妈妈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几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计算练习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应用和理解,多层次多形式练习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转化迁移学习方法、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感受成功的喜悦) 几倍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借助线段图,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运用乘法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区分倍的问题中两种

6、类型,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严谨审题等能力,注重几何直观的作用,通过多种直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为学生提供参与几何直观活动的机会,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尽管孩子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1份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但这些数学语言远没有“几个几”容易理解。教学中

7、要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只有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便于学生在比较和抽象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学习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在学生初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选用的数量尽可能小些,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结合以

8、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和“倍”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学过的“求几个几”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一)疏通概念,激活原知1.复习旧知 ()看图列算式 算式:第一行 第二行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多少倍? 算式: 2变式运用 (2)说一说填一填 6个5是( ),个7是()。 58=(),其中,()是8的()倍,()又是的()倍 的价钱是的()倍。【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后续性进行连接,为新课的学习找到着眼点,

9、通过直观图示对乘法意义和倍的关系进行回顾,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找准探究的“起始点”。 (二)迁移理解,建构新知 情景引入,分析信息,理解题意 师:每位同学都有购物的经历,在购物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下面这位同学在购物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 (1)阅读与理解 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板书信息:军旗的价钱是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问题:象棋的价钱是多少?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事物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0、。()分析与解答。 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象棋的价钱是2元,也能说出算式:84=2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解答是否正确? 尝试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师:我们知道两种价钱的数量的关系,如果能像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学生讨论:怎样简洁、清晰地表示这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可以用线段图的长度表示军旗和象棋的数量关系。 教师说明线段图中需要用线段的长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而且图中线段的长短关系要符合题目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画法。 语言表述,汇报交流。(平台展示。) 分析研究,讨论画线段图的方法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军旗的

11、价钱(8元),再根据“象棋是军旗的倍”,连续画出4段大约与第一条线段同样长的线段来表示象棋的价钱。 师要追问:为什么把军旗的数量用较短的线段表示?怎么看出哪条线段表示是军旗?怎样清晰看出象棋是军棋的倍呢?问题怎样在线段图表示出来? 师生小结:图的前端文字说明,1份量(标准量)画短些,“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就画几段。每段的长度尽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完善自己的线段图。课件陆续出示线段图的各部分。理解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84=(元)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

12、算式的意义。 板书:求8的4倍是多少求个8是多少8=2(元)【设计意图】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图的简洁明晰,逐步引导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3)回顾与反思。 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图片。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除法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规范性和完整性。 ()变式练习,运用策略 的价钱是多少元?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汇报交流,师板书。 板书:求9的倍是多少求

13、3个9是多少3=7(元)师:体育商店还有许多物品,你还看到什么?课件出示信息:毽子的价格是5元,跳绳的价格是毽子的3倍。师:你能画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关系吗?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跳绳多少元?) 请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解答出来。 同桌互相交流线段图画法,全班反馈。教师板书。 板书:求5的3倍是多少求3个5是多少53=5(元)(5)概括比较抽象模型比较4=32,3=27,53=5几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思辨“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的本质所在。在比较和思辨中逐渐清晰两种量的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问题解决中,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联系乘法的含义,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板书:

1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几个几是多少 份量(标准量)倍数=比较量【设计意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建模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从以上层层推进的环节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线段图的分析理解,在比较、归纳中逐步抽象出这一模型。这个过程不仅清晰地让学生体会了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1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练习十一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73=21”算式的意义。“为什么乘3?” (2)练习十一第6题(课件出示)读懂信息,运用策略,解释过程。 同伴互助,深化理解【设计意图】两道练习设计突出思维渐进性。第一题让学生会看示意图和线段图结合的图示,提高自己的审题、读图能力,逐步学会看和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几何直观;第二题在同一题型中让学生完整叙述关于倍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沟通联系,拓展延伸 练习十一第7题(课件出示) 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7题的情境图,先出现信息和问题: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8个。 问题(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86。说出算式的意义。师追问:谁的个数是标准量? 问题(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