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的原理.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397102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温等离子的原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低温等离子的原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低温等离子的原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温等离子的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温等离子的原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等离子体 等离子的基本原理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固、液、气体)的第四种状态,是由大量带电粒子组成的非束缚状态的宏观体系。闪电、霓虹、日光、等离子体电视等都是人们日常能感受得到的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这门近代物理学始创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其低温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电子、工业、军事及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d等离子体的产生及与普通射频的区别:在高温或强电场的作用下,原来呈中性的原子会被电离,生成一对可以自由运动的正负离子,因为正负离子总是成对出现,所以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相等,这种物质状态也就被称为等离子体。由于物质被电离后,正负离子之间的静

2、电束缚已被打破,所以这时的正负离子又称做粒子,并可自由运动,其具体运动状态完全由外界电磁场决定,这是等离子体与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重要差别。d高温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物质必须经过电离才能转变到等离子体,而电离的方式又有两大类:1.固体、液体和气体:通常状态下,物质中的正负粒子因为带有异性电荷而吸引在一起的,形成稳定并呈中性的原子或分子。2.高温等离子体:1000以上的等离子体称高温等离子体。给物质提供热量,使其上升到足够的温度,物质内部粒子无规则热运动就会加剧,当粒子的动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带电粒子就会摆脱静电力的束缚而成为可以自由运动的离子,物质也转化到高温等离子体。宇宙中 99.9%

3、以上的物质(如太阳等恒星)均处于高温等离子态。3.低温等离子态:1000以下的等离子体称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又分为冷等离子体和热等离子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物质内部的不同电性的粒子会受到方向相反的电场力,当电场足够强时,正负粒子就无法再集合在一起,最终成为可以自由运动的离子,物质也转化到等离子态。由于这种转化不需要高温就可以在常温下完成,所以成为低温等离子态。日光灯、霓虹灯、极光和等离子体彩电等就是典型的低温等离子态。d等离子体低温消融术的工作原理美国ARTHROCARE公司发明并拥有专利的“等离子体”技术COBLATION,即以特定100KHz 超低频率电能激发介质(Nacl)产生等离子

4、体,在 4070蛋白质可逆变性的温度范围内,靠“等离子体”产生的声波打断分子键,将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直接裂解成 O2,CO2,N2 等气体,从而以“微创”的代价完成对组织切割、打孔、消融、皱缩和止血等多种功能。并获得北美UL,欧洲 CE 和 ISO9001 认证,美国 FDA 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均已批准该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普通高频 500-4000 KHz 可变电场下,粒子一方面无法获得足够的加速时间,处于往复的振荡状态;另一方面高频下的分子摩擦会产生较强的热效应,且频率越高产热越多。而 100 KHz 低频稳定电场下,粒子则会获得更长的加速时间,最终形成带有更大动能的高速带

5、电粒子,直接打断分子键。此外因频率低,较之高频大大降低了分子间的摩擦产热,使切割、消融和止血等过程都在40-70内完成,从而实现微创效应。通过 100KHz 超低频率的稳定电场,将 Nacl 等电解液激发成低温等离子体,在电极前形成厚度为 100 微米的等离子体薄层。在100KHz 超低频稳定电场下,等离子体中的粒子正负离子,会获得更长的加速时间,粒子加速运动最终形成带有足够动能的高速带电粒子。 通常 100KHz 低频稳定电场下,激发一分子 Nacl 会产生 8 个电子伏特的动能,而打断一个肽键所需动能为 4 个电子伏特,使靶组织细胞以分子为单位解体,使蛋白质等组织裂解汽化成 H2、02、CO2、N2 和甲烷等低分子量气体,在低温下形成切割和消融效果。这与电刀和激光等外科设备靠几百度的高温来汽化组织的工作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详细资料可参考: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