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396511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胡奎老师关爱留守学生的事迹清晨,沉睡的山峦和沟壑在曙光中渐次掀开夜的被,露出或明或淡的绿。罗针田通往车坝的寂静的乡村公路上,迎着晨光出现了两个跑步的人,一大一小,一长一幼。有时,年长的中年人会放慢脚步,关切地询问和鼓励年幼的孩子,“还能跑吗?”“再坚持一会,你看,那道弯就在前面”有时,中年人会用温暖的大手轻握孩子的小手,带跑一阵。停下来的时候,便教孩子搓热了双手,用手浴脸梳头,直到孩子的脸色由青黄变得红扑扑的,闪耀着生命的光彩他们是谁呢?是父子吗?不是。但他们的关系胜似父子!是专业运动队的个别训练吗?也不是。但比专业运动队的个别训练更具有强化训练的意义。这个乡村公路上一长一幼晨练的镜头被定格在

2、一年前(2008年)的暮春四月,被定格在四月以后无数晴天的早晨,被定格在这条乡村公路一端小集镇上的罗针田小学,被定格在这所小学的三年级一班班主 任胡奎 老师和他的学生李连环身上。胡 老师四十多岁,中等身材,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透着亦师亦父的胸襟、智慧和慈爱。他于2007年第二学期调进罗针田小学,任三年级一班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他带着跑步的孩子,李连环,八岁,个小体弱,正经历了母亲病亡、父亲外出打工的死离生别。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寄宿,周末回家跟爷爷一起生活。由于亲情缺失的打击,情怀伤落,本就孱弱的身体不堪重负似的,动辄就感冒了,常常不是吃药就是打针,严重的影响了生活和学习。心灵和身体双重病患向孩子压

3、来,幼小的生命哪堪承受!该怎么办呢? 胡 老师忧心如焚,经过深思熟虑,他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方法,即关注受伤的心灵,却不急于采取大的救援行动,而把工作的重点首先放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上。这便出现了拙文开篇描述的那一段师生晨跑的情景。胡 老师不仅持之以恒地带领李连环晨练,而且还总在晚饭后叫上李连环一起到操场上打乒乓球或羽毛球。李连环不会打乒乓球, 胡 老师就手把手地教,然后不知疲倦地陪练下去。时间长了,李连环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不常感冒了;时间长了,跟着练的学生多了,尤其是本班大部分留守学生加入了进来;时间长了,李连环的情绪跟身体一样改观了,在快乐的集体锻炼中,缺失的亲情似乎找了些回来。胡

4、 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决定乘热打铁,使那颗在亲情缺失中受伤的心坚强起来,阳光起来,富有自信和勇气。首先,他让李连环总结身体和情绪改观的原因,并在全班交流。老师的关爱,同学的亲情,集体的温暖,自然成了李连环和其他孩子珍视的继续成长的动力。然后,他让李连环和孩子们搜集名人成长故事,举办了一期“名人故事演讲会”,并成功引导李连环演讲了林肯的童年:林肯童年时候家境很贫寒,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林肯天使般的母亲却在他九岁那年不幸病故林肯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完全靠自己自学,正是他这种好学的精神才使得他能拥有知识,才有机会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总统林肯的故事,感染着演讲者,也感染了全班同学,李连环热泪

5、盈眶,还有人泣不成声在涌动的泪光中, 胡 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们进行了自己的成才设计。李连环设计的成才计划有三点特别醒目:a坚持不懈地关爱他人;b 持之以恒地认真学习;c长大后资助失去亲人的孩子读书。李连环就这样从亲人缺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融进了朝气蓬勃的集体之中,融进了生命价值的奋斗之中。就这样工作,调进罗针田小学近两年中, 胡 老师从三年级教到四年级,班上留守儿童近百分之六十,人人都活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快活,班级教育教学质量跻身全乡前列。胡 老师何以能这样工作?他的人生格言做了最好的诠释“我是一束阳光,一束微小的阳光,有点温暖,有点穿透力的阳光,专为照进幼小心灵而存在的阳光,所有的责

6、任就是尽一束之力驱散阴霾和寒冷,辉映生机和活力。”在近两年的工作中, 胡 老师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将全副身心投入到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研究上,不遗余力地探索问题心理的救治方法和途径。通过对班上31位留守儿童的长期观察和研究,他发现班上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脆弱,缺乏信心,个别学生则表现为极端自私、妒忌,甚至时有过激言行。针对这些问题, 胡 老师发起了他的“阳光思想”指导下的“三大战役”。一、建立真情交往模式,实现师生无障碍交往。“我就是你们的父亲,就是你们的妈妈!”这是一句很有震撼力的召唤,对于缺失爱的心田来说,无异于春雷撼动冬眠的大地;这是一句很有磁性的承诺,一下拉近了

7、老师和孩子的距离。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面临的是“亲情”障碍,纵使 胡 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放弃师道尊严的面具,从感情和行为上努力做到对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的接受的真实,而孩子们却不完全配合,总是显得有些若即若离,而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更是“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是一个能坚持多久的问题,众所周知,为人父母者仅仅操心自己的子女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事情, 何况胡 老师面对的是这么多天各一方的孩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是得在“真心”“真情”上做文章。 胡 老师建立了“留守儿童肖像档案”,不仅记载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饮食情况,性格爱好,优点缺点,就连学生曾患过什么

8、病,交的朋友有哪些,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做到了真情关注,心中有数。接下来,重点攻克性格内向或怪癖的“堡垒户”,或者直接交心谈心,或者通过该生玩得好的朋友间接了解,孩生需要什么,有什么困惑,就及时施以援手,精诚所至,玉石为开。“堡垒”攻克之后,班上便很快出现了师生无障碍交往的局面。为了确保这种局面良性发展, 胡 老师又苦心经营了一种真情交往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在师生座谈会的基础上开始的,通过座谈,对“你需要父母亲(老师)为你做些什么?”“你应该为父母亲(老师)做些什么?”“你心目中的好父母亲(老师)是怎样的?”“你心目中怎样的儿女(学生)才是好儿女(学生)?”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使做人的准则、

9、权利和义务明朗化了,具体化了,师生真情交往便有了可以遵循的标准。同时, 胡 老师,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确立为“四一班亲情热线”,确立了同家长保持定期联系的机制,也确立了学生周末“跟老师聊聊”的机制,确保了真情交往模式的成功推行。二、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学会关爱、宽容、理解,保持阳光心态”的长期心情体验活动,确立每周心情体验交流制度。胡 老师在组织开展这一活动中,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指导留守儿童关爱同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宽容、理解自己外出务工的父母,宽容理解对自己照顾有差池的监护人,宽容理解对自己做了错事的同学;二是思考和感受做了关爱、宽容、理解他人的事情之后,自己的心情怎么样?变得阳光了

10、吗?三是写心情体验小故事周记,在小组和全班交流,形成经验推广。三、寻找和创造机会,让孩子富有成就感。“孩子的问题不是脑子的问题,而是动力问题,是习惯问题。” 胡 老师已记不起这句话是谁说的,却深谙其中的道理。他认为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增强自信最好的动力莫过于成功的感觉和欲望,而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这种动力并不难找见;而且还可以有目的地创造许多让孩子成功一试身手的机会。可以说,大到思维迸溅奇异火花,小到一件普通制作,让孩子富有成就感的机会无处不在。上课时, 胡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的思维从错误中走向正确,而适时鼓励;下课后, 胡 老师能从孩子们的玩耍中发现他们的聪明之处,而大加赞许。不经意间,成功的

11、光辉已降临问题孩子的头上,“原来成功如此简单!”成就感给他们带来了动力,他们随 胡 老师的引导,又开始追求新的成功经过阳光“三大战役”一以贯之的努力,留守学生普遍能“真心关怀”“自信自觉”“快乐活跃”,基本上没有了“小事闹起大矛盾”“厌学”“逃学”“骂人打架”“小偷小窃”等不良现象,班级出现了良好的人性环境。2008年四月,由全国妇女联合会等部门和单位举办的“好娃娃杯”作文竞赛中,该班留守儿童董林获二等奖。2008年,该班级各学科考试成绩在屯堡乡名列前茅,董林、付乐等留守儿童取得了各科成绩均分90分以上的好成绩。2009年,在湖北省第七届“天地杯”作文竞赛中,该班留守儿童张济获得罗针田小学唯一一个省级一等奖,把五、六年级的学生都比下去了。胡 老师就是这样,用他生命的“一束阳光”,景一束之力”透照心灵,温暖心房,让班级一个个留守儿童走出亲情缺失的阴影,迈进了自信、健康的成长之路。我们相信,一路上,生命之花将无比烂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