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9629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体系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体系教育实现事故零目标天津马鲁雅斯管路系统有限公司是于 2004 年迁入天津 空港物流加工区的中日合资企业。公司是以汽车制造配套生 产汽车管路系统,现有职工 300 人。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区 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全公司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 力下,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开展隐患排查常 态化管理和不断深化员工教育培训,有效的预防了各类安全 生产事故,为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和持续发展做出了一些成 绩。下面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一、安全生产以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宗旨。 树立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安全生产 管理的首要。 因此,首先要求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

2、动性, 使他们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安全 文化的建设。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安全文 化的建设, 重要的是转变让 “要我安全” 转变为“我要安全” , 要使“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 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都 把安全记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 做到人人都能 “自主管理” , “不伤害别人” ,“不伤害自己” ,“不被别人伤害” 。在企业 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围,使其深入每 个成员心中,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 全管理体系。

3、二、安全检查点检化,隐患整改常态化。公司建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副总经理亲自担当委员会 负责人,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为委员。配备了一名专职管理 人员和三名兼职管理人员。每日进行巡检1至2次,每月进行一次全公司范围安全点检,将查出的安全隐患明视化,通 知相关部门主管制定整改计划,几年来我们不断发现和整改 了 160余件不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整改率100%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事故为零的目标。安全组织机构图三、落实体系教育,抓好源头管理。公司将安全教育作为重点,通过对员工的系统培训、广 泛宣传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制度等途径,开展“三级安全教 育”抓好源头管理。厂级教育在培训室及教育园

4、地进行。主要学习国家有关 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意义,公 司概况,安全生产基本制度、基本要求,防火防爆知识,职 业卫生,典型事故案例,并亲身感受一些容易对人身造成伤 害的危险体感试验机,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类似的伤害 事故。夹手危险体感卷入危险体感高空落物危险体感重物掉落危险体感滑倒危险体感车间级教育和班组级教育在各部门工作区域内进行,针对本部门容易发生的伤害事故及容易造成危险的生产场所以及在工作中所需要穿戴的防护用品制作“2分钟”教育,将安全教育融入到生产中,在生产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通 过“三级”教育使得员工建立了较强的安全意识与安全素养, 真正将安全与生产融合为一

5、体工作着装“ 2分钟”教育th 11肿邮I (-1!111个人空工塔训迅承去幾 tfiT.rfJWiTtx J&iM时 .所届Utts. frs- fh个人安全培训记录表公司还加强了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进 行登记,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在取得相关资格证后方可上岗, 保证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保证了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四、开展应急演练,实现防患未然。公司在08年开始制定计划组织各部门员工学习应急逃生的必要知识并制定了逃生路线图,为了检验全体员工的对 逃生知识及逃生路线的掌握情况,2009年年初组织员工进行 了一次应急避难逃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全体员工积极参 与,从拉响演练警报至集合点名完毕共用时4分17秒,达到了本次演练的目的。应急避难演练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提高。不断 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努力实现本质安全。杜绝各 类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由于我们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落实以人为本的源头管理,不断的排查消除事故隐患苗头, 保证了公司自成立以来未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为公司的 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