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395397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对我的启示撰写: 任九保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丰富而又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源流,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纽带,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为了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进行有效保护,中国文化部和建设部合力推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江苏作为文化大省,俨然是这一工程中的一部分,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迅速启动,率先研究确定了本省的重点保护项目。除了被批准为国家级综合保护项目的苏州市以外,经我省各市认真调查申报和省里组织专家研究认定,先后确定了省级保护项目13项。其中,音乐类或带有音乐元素的

2、项目有4个:扬州清曲、金湖秧歌、海州五大宫调、南京白局。尽管这四个项目无论其艺术形式还是艺术风格等等,都体现了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还是很多的。我认为,正是这些共同之处才更体现了民间音乐的本质所在,这对我们加强对民间音乐的认识,从而更为准确有效地对其加以保护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民间音乐起源于劳动,它是在人类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劳动创造了人,使人有了语言、有了意识,而艺术也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这一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点,是经过许多研究艺术起源学说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经充分的经验而最终形成的。同时,这一认识也

3、是马克思主义艺术起源学说的最基本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多种不同门类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来研究并验证这一论点,而在这许多不同门类的艺术中,我认为我们正在为之实施精心保护的民间音乐,作为一种最贴近广大劳动群众,最能表达广大劳动群众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的音乐品种,是最能说明这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艺术门类之一。比如我省民间音乐保护项目中的金湖秧歌和南京白局,它们所具有的独特的演唱方式和它们的演唱内容,就不难使我们看到艺术与劳动这种亲缘性的关系,不难使我们获得民间音乐起源于劳动的极具说服力的印证。传承于我省淮安市金湖地区的金湖秧歌,分专业演唱和业余演唱两种。专业歌手演唱时两人配对,以一锣一鼓伴奏,故称“锣鼓

4、秧歌”,演唱歌手也就被称作“锣鼓师傅”;业余演唱虽无锣鼓伴奏,但当两名歌手之主唱歌手演唱时,另一名歌手则以口唱“格咚代”拟代锣鼓伴奏,故称作“打鼓号子”。不过不管是专业演唱还是业余演唱,一般都是于春耕夏种等农忙时节在田间场头进行的。其有主有从,有呼有应的演唱形式与现场正在进行着的劳动往往形成非常有机的结合。同时,除了这种形式上与劳动的紧密相关外,金湖秧歌形象而生动的唱词主要反映的是当时当地农村的劳动以及生活情景。特别是劳动群众口头创作的一些唱词,比兴切实,抒发质朴,充分体现了金湖秧歌所发挥的现场指挥劳动、督促劳动进度、监督劳动质量、鼓舞劳动者情绪的目的。显然,在这里民间音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5、与作为艺术源头的劳动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的直接而明了,其原生态的的演唱,简直一如古籍竹书纪年中所描述的“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的动人情景。作为带有很大音乐成份的曲艺品种南京白局,其名称就很能说明民间音乐起源于劳动这一事实:因系工余不取报酬之“白唱”,又因唱一场称为“摆一局”,故名“白局”。南京白局由明、清时期“南京云锦”的织锦艺人自娱性演唱发展而成,其演唱形式很有特色。一两张八仙桌,桌上放花瓶一对,插时令鲜花数朵,中置香炉,炉中燃香,少则一人,多则三五人,操二胡、琵琶、月琴等乐器,并以檀板或牙著击打瓷碟伴奏。说方言,唱俚曲,工余的织锦艺人们围而欣赏之。既然是织锦艺人们的工余活动,这一民间说唱之动因

6、和目的自然便归集到劳动。说方言,唱俚曲,其内容自然主要与普通大众的劳动、生活情景相关。如果说金湖秧歌是在劳动中直接鼓舞劳动的演唱,而南京白局则主要是在工余时间调节劳动者情绪的表演。两者的产生和发展与劳动的关联显而易见。二、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具有滋养中国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巨大潜力。一切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传统的根基,因为从根本上说,一个民族的音乐如果离开了它的传统,其发展也就必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音乐文化这棵参天大树赖以生根与壮大的土壤。这土壤是肥沃而深厚的。中国民间音乐体裁丰富多彩,题材包罗万象,无论是劳动群众在山间、草

7、原、水畔、田野兴之所至,尽情抒发的山歌,还是在打劣打硪、伐木放排、车水担土、挑运行船等各种劳动场合协力唱和的号子;也无论是他们在年贺节庆、聚合离散等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吟唱的或缠绵缱倦、或直白率真、或哀怨悱恻、或喜庆热烈的民间小调小曲,还是综合在中国民间戏曲、曲艺及民间舞蹈中的,属于民间音乐范畴的声腔曲调,都无不以它们所共同的,具有强烈民族特征的深刻情感和美好旋律,为我们的中华音乐文化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营养。可以这样说,中国音乐如果想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就必须从中国民间音乐中吸取养料,以涵养自身。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证,那就是取材于江苏民间音乐保护项目的著名歌曲好一朵茉莉

8、花的成功创作。脍炙人口的好一朵茉莉花,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奏响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风格,细腻的情感,尤其是强烈的民族特色,受到国内外广大群众广泛的喜爱。而这一既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又不乏现代审美特征的音乐作品,就是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先生以扬州清曲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曲牌鲜花调为素材创作的。扬州清曲是我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又称广陵清曲、扬州小调、扬州小唱等,系南北交融,雅俗共赏,又具有鲜明苏北地方特色的我省代表性民间曲种之一。如果说扬州清曲是一方带有浓郁的苏北情愫的肥沃乡土的话,那么,好一朵茉莉花就是作曲家在这方乡土上精心培育出的一朵清香四溢的音乐之花

9、。据说当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去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庆典,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听到好一朵茉莉花的歌唱后,深情地对演员说:听到你们的歌声啊,我就想起苏北啦!我十二、三岁由淮安出来,已经54年没回苏北老家了!好一朵茉莉花的成功,极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中国的民间音乐确实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它具有以其强烈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滋养中国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巨大潜力。三、民间音乐除了在音乐的传承发展中的特定价值外,还具有极其重要的人文认识价值。现代社会的人想要对过去时代的社会有所了解,具备多种渠道。但是不同的渠道所提供的信息则有着不同的侧重。其中,以社会和人作为描写对象的文化艺术作品所负载的信息,最为

10、具体,最为切实。而民间音乐,包括于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技法相结合而具备了更为深刻,更为感人,更为丰富完整的音乐之美的民间戏曲中的声腔曲调,又是文化艺术中负载人文信息量较大的艺术品种之一。它以其自身所具备的三大特质,体现了极其难得的重要人文认识价值。这三大特质就是它为较为悠久的历史与它的表述性和民众性。扬州清曲始于元,成于明,盛于清。许多元明以来的古代民间俗曲,特别是一些俗曲的原词在扬州清曲中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对当时的城市社会状况、城市市民生活具有极为难得的认识和研究价值。南京白局最迟于清咸丰年间便已成熟。它的古腔本调,不仅以方言俚曲十分本色地保存了南京地区很多的民风

11、民情,民间习俗,而且保存了许多发生在南京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原貌,对认识和研究“老南京”极有价值。金湖秧歌形成于明代,发展并成熟于清代,主要分为情歌和生活歌两大类。其作品除少量收蓄了外来的山歌、时调、唱本等内容外,大多数赖于当地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口头创作,所以保存了当地相当丰富的乡言土语和对生活习俗的具体描绘,这对金湖乃至淮安地区语言和乡风民俗的研究极有价值。不过,江苏民间音乐保护项目中最具特殊人文认识价值的当数海州五大宫调。集中分布于江苏海州、板浦为中心的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海州五大宫调,早在南北朝时期即有传唱,至明代中叶已是风靡于江淮之间了。它的特殊的人文研究和认识价值在于对两淮盐业发展史的

12、印证功能。随着明、清时期对两淮盐业兴旺,大运河盐运南来北往,使海州五大宫调得以广泛吸收江淮民间小曲的内容和形式而渐趋丰满成熟;同时汇集于当地的一批盐商富贾和与之休戚相关的文人墨客,对海州五大宫调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各地大量有关盐业经济的逸闻掌故入词入调,使海州五大宫调充分体现了海州地区特有的盐文化南北兼蓄的特色。可以这样说,如果要研究当时以两淮盐业为支柱产业的海州地区人文状况,就必须研究海州五大宫调。它所提供的具体到许多社会生活细微末节的大量信息,是从其他渠道很难得到的。海州五大宫调充分说明了特殊时期特殊地域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已启动多年,许多保护项目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即便如此,它对我们研究认识民间音乐已经起到了相当可喜的启迪作用。相信在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及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随着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在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必将同时取得极有价值的理论上的成果,使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上相互推进,辩证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