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病虫害防治.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39535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掌病虫害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红掌病虫害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红掌病虫害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红掌病虫害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红掌病虫害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掌病虫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掌病虫害防治.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掌病虫害防治红掌在培过程中需要的环境条件较稳定,适宜日温为2528,夜温为19- 21,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60% - 80%,适宜光照强度为17000 - 250001ux。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甚至死亡。红掌自身的生境要求和环境相对稳定的温室条件导致红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周年都有发生。笔者经过多年对红掌病虫害调查与研究,总结了红掌温室栽培中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病害红掌栽培过程中的病害按危害症状分类,常见的有叶斑病、根茎基腐病、枯萎病、青枯病、矮化、畸形、丛生、仡叶等。按病原分类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和病毒病等。炭疽病(叶斑病)高温、高湿条件

2、利于该病发生,610月为发病高峰期,尤其是温室长期处于30以上高温和80%以上湿度,防治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引起种苗或植株的机械伤口。从5月份开始,每月进行1次预防性用药,发现有病叶或病株要及时清出温室,加强温室内循环通风。易感病的品种有亚利桑那、热情、阿拉巴马等。真菌性根茎基腐病、枯萎病引起根茎基腐病的病原比较复杂,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疫霉、腐霉,丝核菌等。植株主要表现在根系或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或通过系统侵染,阻塞植株维管束疏导组织,引起植株黄化萎蔫,最后死亡。如基质未进行彻底消毒、植株根系又受到机械损伤或线虫引起的伤口时,发病率会增加。该病病原比较复杂,在温室环境F周年发生,

3、尤其在温室温度变化较明显的时段,发病率会突然增加。发病率较高的品种有大哥大、阿拉巴马,其次是粉冠军、情迷等。防治方法:选取无病种苗,栽培基质要经过彻底消毒以去除病原菌和线虫,种植过程中尽量避免引起人为机械伤口。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控制好基质干湿度,基质长期湿度大时,会增加发病几率,当基质湿度达到50%以上并持续5天时,发病几率会增加1% - 2%。如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避免病原菌在温室内存留和蔓延。镰刀菌。危害后植株茎基部腐烂,叶基部由下逐渐往上腐烂,维管柬堵塞。发病一段时间后有镰刀孢子产生。感病后新叶和老叶逐渐黄化。镰刀菌为腐生菌,是当环境条件不适合植物生长时引起的次生病害,感染后能在枯草和受侵

4、染的植株上越冬,在植物碎片上也能发现。南方是其多发病区,高温高湿能加重病害的发生。所有干燥环境几乎都会诱发镰刀菌腐烂病。腐霉属。根腐病是由于基质过干、过湿或过冷等而引发的真菌性病害,根出现局部性腐烂死亡,叶片边缘变黄,柔软下垂,根梢呈棕褐色,但根内仍未腐烂。根腐病也会危害茎甚至叶片,有时症状尚未明显表现时即突然死亡,引起猝倒。丝核菌。此类真菌引起植株茎基部、根棕色化或黑化等变色,危害部位主要在基质与空气交界处。主要危害幼芽、幼苗、茎基部。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边缘红褐色,严重时整个病茎基部褐色或橘黄色,后逐渐扩展引起叶腐、根腐、茎腐、鞘腐、基腐,严重时根系腐烂,最终死亡。轻病株症状不明显,

5、重病株可形成立枯、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4,最高40- 42,最低13-15,适宜pH值为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均易诱发此病。齐整小核菌。受害后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素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败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素和茶褐色菌类。危害叶部形成褐色圆斑,病斑较大,有轮纹,扩展迅速。细菌性疫病该菌有两种侵染类型。第一种侵染类型开始于叶片上,称为叶部侵染。叶部侵染通常开始于叶缘水孔及叶片下部气孔较多的地方。侵染初期在叶背面可见水渍状斑点,后期叶缘出现褐斑,且边缘有黄色

6、晕环。湿度大或有水珠水滴存在时病菌危害扩展极为迅速,很快就会覆盖大部分叶片。叶部感染细菌也可造成系统性侵染,表现为老叶变黄,叶柄折断,维管束变黄,短时间内叶茎会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形成系统侵染,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感病而死亡。第二种侵染类型开始于根茎基部,通过维管束系统迅速传遍整个植株,称为系统侵染。维管柬内由于细菌填堵,阻碍了体内水分流动与营养向叶片运输,使叶色暗淡,叶片发黄。短时间内该类型的侵染就能导致花梗、叶片逐渐萎蔫干枯,从植株上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并有菌脓涌出,最终整株死亡。当汁液携带细菌流向叶子时,叶部会出现水浸状斑点,类似于叶部侵染,不同的是这种情况下水浸状斑点多出现在叶

7、子中间的主脉附近,系统侵染无法挽救。水分是该病原传播和侵入的主要媒介,病害除了经由病株的接触或植株表面带菌水滴落植株表面等传播外,工作人员受污染的双手、衣服、采花切叶的工具、飞溅的雨水、污染的灌溉水、带菌的介质及带病菌的鞋子、车轮等均为传播途径。温室环境下周年发病,尤其是在温室温度变化较明显的时段,发病率会有突然的增加。热情、大哥大和阿拉巴马是感病品种,其次是粉冠军、情迷。该病的病原菌多经植株茎叶上的伤口、植株叶片的气孔、水孔进入植物体内危害,并通过风媒、水媒、栽培基质、农事操作等方式进行传播。病毒主要有花叶病毒、芋病毒、番茄斑萎病毒等。危害症状为叶片皱缩、花叶、畸形等。虫害红掌上主要害虫为螨

8、虫类、蓟马类、夜蛾类、粉虱、蜗牛、蝗虫等,其中,夜蛾类发生比较严重,7月份后更甚,相继成批量发生每年达6-7次左右,其次是蜗牛。蓟马仅危害部分品种,但一年四季均有发生,7-9月份螨虫发生比较严重。螨类红蜘蛛螨。主要有(温室)红蜘蛛以及豆形红蜘蛛螨。红蜘蛛多出现在红掌老叶上,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黄化褪色。若在花、苞片上危害可见棕色小点状,若发育到极严重阶段可见植株上有红蜘蛛的网。小螨虫类。主要表现为叶与花变色(褪色),组织块状化与变形,这些螨虫肉眼不可见。茶黄螨。主要在大棚温室内繁殖危害,其危害部位为植株顶部嫩叶,当嫩叶变老时,即由老叶转向新的嫩叶,因此又称为“嫩叶螨”。叶片被害后,背面变褐色带油

9、光,扭曲畸形,严重的顶部干枯。蓟马类。多以花蓟马危害为主,主要积聚在植株心部吸取嫩叶汁液,造成嫩叶组织木检化畸形,不易造成植株的死亡,但严重影响植株的观赏价值。温室条件下可周年发生,5-11月高温季节为发生高峰期。化学药剂:杀菌剂齐整小核菌。25%吡唑醚菌酯乳油、40%菌核净、20%五氯硝基苯、50%胳菌腈。立枯丝核菌。40%菌核净、20%五氯硝基苯、50%胳菌腈、2.5%适乐时、达科宁、98%恶霉灵、3.5%满适金、50%。甲基托布津、5%土净、20%丙硫多菌灵、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镰刀菌。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乙蒜素、达科宁、98%恶霉灵、80%。代森锰锌、2.5%适乐时等。抑制

10、腐霉、腐霉等卵菌纲真菌。5%土净、80%乙蒜素、2.5%适乐时、达科宁、98%恶霉灵、3.5%满适金、80%代森锰锌、25%吡唑醚菌酯乳油等。炭疽菌。25%吡唑醚菌酯乳油、5%土净、2.5%适乐时、80%乙蒜素、98%恶霉灵、80%代森锰锌、3.5%满适金等。抑制细菌(黄单胞细菌)。72%农用链霉素、88%水合霉素、90%新植霉素、80%施达优、90%绿爽、四环霉素、土霉素等。杀虫剂螨虫。三氯杀螨醇、阿维菌素、哒螨灵、噻螨酮、螨死净等。蓟马。吡虫啉、阿维菌素、啶虫脒等。夜蛾。24%雷通悬浮、48%乐斯本乳油、24%万灵乳油等。杀线剂10%噻唑膦、无线美、20%灭线磷、10%克线磷颗粒剂等。综合

11、防控红掌病虫害防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植物检测,运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控方法和栽培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水质、土壤等)调控相结合,必要时适当结合化学防治,建立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相对平衡的生态系,将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植物检疫要求种植清洁无病菌的健康种苗,尤其在选择引进国外的红掌品种或种苗时,一定要有卫生检疫证明。物理控制环境控制。严格划分生产场地与种植、包装场所;加强红掌生产场地与种植、移植及包装场所的卫生措施,进行环境、盆具、栽培基质、栽培工具及设备设施消毒;严禁携带带病植物或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出入。清理病株。及时清理病株,隔离处理。病株清理员在清理病株、病叶

12、时不可触碰其他健康植株或重新摆放等,清理操作宜在浇水、施肥或喷药前进行。清理病株须定期排查,尽早去除被感染叶片(属叶部侵染的),或整株去除(属系统感染的),密封带出园区深埋或销毁。打花摘叶。常规打花摘叶操作时,若见疫株即不可再对本株操作,待病株清理员专业清理。规范栽培管理。合理控制光、温、湿条件。根据季节不同尽量将光照强度控制在有利于红掌健康发展的水平,以提高红掌抗性,夏季光照强、温度高时应尽量舍光照保温度;合理密植;潮湿有利于细菌的传播,使植株保持干燥,尽量杜绝植株吐水现象;施肥应尽量降低其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氨水平,去除原有肥料配方中的铵态氮,钾元素保持原来要求的水平;加强通风透气,避免高温高

13、湿,尤其是30以上的高温环境利于细菌的传播与蔓延。提高植株健壮度和免疫力。加强种苗换杯或上盆前后病害预防。由于红掌病害尤其是根部病害多在上盆或换杯后发生较重,需在上盆或换杯前1周淋施药剂,上盆或换杯后再用不同药剂叶面喷施2-3次,如环境处于高湿条件,最好换盆操作后用控湿肥代替常规液肥,降低基质湿度,以预防或控制病害发生、传播及蔓延。适量添加K、Ca、Mg或叶面喷施低浓度P、K肥(如磷酸二氢钾)有助于促进细胞壁增厚,提高植株抗病、抗逆能力;适量喷施氨基酸、腐殖酸、生物菌肥亦有利于增加介质中有益菌群生长,降低或抑制介质中有害生物发生。适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达到增产增收、抗逆、抗病的目的。如芸苔

14、素内酯、海藻酸、芸苔素、苯酞氨酸等。化学控制可在病害或虫源发生初期用以上适宜药剂轮换喷施或淋施处理2-3次,也可采用混配药剂阶段操作。如种苗进场或换盆前用提高植株免疫力或预防根部病害的混配药剂喷淋1次,等基质稍干后,进行上盆种植或换盆操作,上(换)盆后,可叶面喷施一些常规保护性杀菌剂或淋施以外的杀菌剂,l周后再用混配药剂淋施1次,并按各种药剂的有效间隔期进行定期叶面喷施药剂即可。混配淋施药剂可用亮盾、恶霉灵、满适金或土净,加抗生素药剂,为提高农药的覆盖面、增强吸收率,渗透率,可添加一定浓度的湿润剂,如有机硅等。注意事项抗生素类药剂多作为细菌的抑制剂,基本不具有杀灭作用,多施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15、,细菌也会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不建议作叶面多次喷施使用。由于铜制剂对红掌植株有毒害作用,因此铜制剂农药要慎重选择使用。温室环境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该病原菌的传播,要尽量控制环境的温湿度,夜间尽量保持叶片干爽,减少植株的吐水现象。在外界环境气候变化较快时,尽量保持温室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通过密封温室、开启保温或降温设施等措施进行调控。发病期,应尽可能降低肥料中铵态氮和硝态氨水平,去除原有肥料配方中的铵态氮,改施其他氮肥,钾元素保持原有水平。甲霜灵对红掌有一定药害作用,不同红掌品种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所有药剂在施用前,须先傲小范围药害实验,确保无药害后再大面积施用。喷药应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4点后进行,刺吸性害虫在早上用药,蛾类傍晚用药。含Ca、Mg、Cu量较大的肥料不宜与农药混配;酸性农药不宜与碱性农药混配;与肥料混施时,肥料及杀虫剂应放在前面混配。清理老叶及病、残苗应在浇水、施肥前进行;老叶或病残苗均应作深埋或烧毁处理。刘镇南 陈一新 周晓云342012年第12期中国花卉园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