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39093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七个一.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见了,亲人学情分析课文再见了,亲人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文中的“亲人”是互称的,既指朝鲜人民,也指志愿军。就全文看,作者是从志愿军的角度,抒发了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作者把这种感情喻为“比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是用鲜血凝结成的伟大友谊。感悟这一中心与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这一中心,是学习本课的重点,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学习前让学生谈谈什么是亲人,这是已知知识。之后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增加学生知识面。然后教学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学习文本,体会情感。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

2、的变化。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目的是促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本人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采用的是情感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如何凭借本文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呢?尝试如下:教学伊始,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问题,使之感知情感。 1、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

3、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 “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题目中的“再”字揭示了多次相见中的“最后一次”,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何日复相聚的惜别之情,从而使定下文章正确的情感基调,使学生获取感知情感的倾向。 2、从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写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让学生知道文章通过“送打糕”、“救伤员”、“救侦察员”、“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来赞扬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让学生在感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

4、提出的总目标之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针对本班学生,我认为学习本课时我还可以这样做。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情感真挚。应该多给学困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充分的享受学习的快乐。多回答,乐回答。在情感朗读方面,以好带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盐池三小:侯晓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作者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回忆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以反问的语句结尾的写作手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5、”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重点、难点学习作者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回忆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以反问的语句结尾的写作手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情浓如血,离别将近,我们不由得呼喊师:再见了,亲人!前来送别的大娘对亲如儿女的志愿军说,女生读:再见了,亲人!流着泪的的小金花对是如父母的志愿军说,男生读:再见了,亲人!拄着双拐的大嫂对爱如兄妹的的志愿军说,齐读再见了,亲人

6、!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那难分难舍的离别场面。(课件:)二、复习检测,过渡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学习后,我们知道朝鲜阿玛尼为志愿军战士(课件)指名读,可爱的小金花-(第一组读),拄着双拐的大嫂为志愿军战士-(齐读),出示图表。2.从这三个感人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创设情境,体验朗读过渡:是呀!在异国他乡共同奋战,同甘共苦,这就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同学们战争是残酷的,所以在战争中留下的三个故事就更凸显出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深厚情谊,但是今天就要离别的今天,朝鲜阿玛尼却在离别的列车前,久久不肯离去,战士们再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他们说:1.课件一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7、该怎么读呢?(请求,恳求,劝说)2.试读。过渡:不仅如此他们还向阿姨承诺,(齐读)1.这又是什么句式?它的优点是什么?谁能读好反问句?一起试试!2.可爱的孩子小金花在车轮下撕心裂肺的哭喊,把眼泪咽下,我们安慰他说,课件(宝贝对不起)3.看!拄着双拐的大嫂还是不肯离去,让我们告诉她课件。4孩子们,多么感人画面,多么动人话语,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汇来描述。(难舍难分、依依不舍)5.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再次告诉我们,中朝友谊用血凝成两国人民生死相依。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不由得我们不再次呼喊:师读,齐读课题四、写法回顾过渡:多么让人感动的文章,这和作者写作方法运用的巧妙有很大的关系,下面

8、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浏览前三个自然段,研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方法,希望你能从作者身上学到一些,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看学习伙伴能给你什么提示,最后再总结展示汇报你的小小心得(课件)1.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1)浏览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2)开头句子是祈使句:“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3)这三段的末尾是反问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

9、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5)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中间叙述故事,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五.小练笔同学们,在写法上你们确实收获了,那么这篇课文讲述的都是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动人故事。其实大家一定知道志愿军中也有数不尽的英雄故事,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大屏幕)我们相信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也有千言万语,他们会说些什

10、么?学习作者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回忆故事的形式进行叙述,以反问的语句结尾的写作手法,可以结合以上故事写一个片段,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六、感情朗读,主题升华(课件:响亮的汽笛声)过渡:你们的文章也是深情款款,但纵有千言万语也难敌汽笛声声。1.列车还是开动了,战士们忍住忍住泪水,齐声高喊课件师读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你听,朝鲜的亲人和志愿军在彼此道别: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

11、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2.这一声声的呼喊让我们再次明白,课件齐读: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七作业孩子们,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的确深厚,但最后我还想说战争是残忍的甚至是残酷的,战争中凝结的情谊固然重要但和平才是我们全人类最极致的追求。(课件)下面我们来看看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2推荐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做为题目,可见全文是以写离情别意为主,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一创设

12、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中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在开始时,通过视屏把学生带到抗美援朝、志愿军回国的场面,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体会,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遗憾的是,对于自主选择的内容,学生的交流比较的散,教师要创设一个整体把握的过程,否则有些学生的感受很深刻,而有些学生则似乎有些脱离文本,不利于学生整体的感受。 二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给学生比较开放的提问,如:“读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样?”“读文字,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

13、这样的前提下,结合当时志愿军离别时的情感变化,对往事的回忆,抓住亲人间的情感流露,教师能适时地引导。如大娘与志愿军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等,让学生明白,虽然从血缘关系来看志愿军战士和大娘、小金花、大嫂她们不是亲人,可是她们做到了亲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为什么昏倒?”学生谈了很多,有些扯的比较远,教师要给予引导,联系上下文,结合当时志愿军所处困难,紧紧扣住“亲人”这一主题来引导,可能更有实效,理解能更深。 三抓住关键词,读懂、读好句子,教师的适当引导,领会文章蕴含的意思。 在教学中,采用个别读、齐读、自由读等方式朗读,效果不错,整体朗读在逐层提高。教师语言较简洁,

14、过渡较自然。如:“老师觉得读好忆,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抑扬顿挫,语速上要有快有慢,你自己先试试,读好这句话!”“是啊,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冒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这种爱,怎能让人不感动?” 四拓展思维在课堂的结束部分,以通过朗读或说几句心里话来表达对朝鲜亲人的敬意和感谢,让学生抒发自己内心体会。并给学生介绍一本关于抗美援朝的书供学生阅读,扩展学生课外知识。再见了,亲人练习题一、读一读,写词语。zhn y d so ho xio yn( ) ( ) ( ) ( )二、读一读,选一选。顽强 刚强 坚强1.在这次战役中,我军( )作战,终于歼灭敌人,取得了胜利。2.明明是个( )的孩子,他不会为这件事而流泪的。忘却 忘记 忘怀3.爸爸工作太忙了,他( )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4.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终身难以( )。三、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1.他是我们班( )一位能跳拉丁舞的同学。2.今天得到你们的捐赠,这真是( )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3.校广播操比赛结束了,同学们都( )地等待成绩的公布。四、按要求写句子。改为陈述句: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_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