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38757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物流系统工程:物流系统工程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流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目的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1、系统管理理论2、运筹学管理数学模型3、综合应用方法霍尔三维结构:1、时间维2、逻辑维3、知识维 软系统方法论:是一项运用系统思考解决非系统问题的定性研究技术。 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进行“比较”,求得的解往往只是可行或满意的解(相对于硬系

2、统而言) 问题现状说明(非结构化问题)说明现状,目的是为了改善现状,弄清问题本身的基本定义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搞清楚与改善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概念模型运用系统思想描述系统活动的现状,建立概念模型并加以改进比较将概念模型和现状进行比较,逐步得出满意的可行解实施实施获得同意的变革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的关系?不同:1、目标不同 社会: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追求整个社会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满足某个具体企业的经营需要,追求这个具体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服务对象不同 社会:社会经济领域的所有经济实体,它要面向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要抽象出整个经济社会物流服务需求

3、的共性、普遍性,为整个社会构造一个优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企业:服务对象明确,为自己或某一特定的客户群提供服务,服务的目标客户比较具体。 3、资源配置不同 社会:从整个社会对物流资源的需求考虑,配置社会物流资源。 企业: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以及利用社会资源。联系(衔接与补充):1社会物流系统企业物流系统的基础,社会物流系统的功效只有通过企业物流系统才能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离不开社会物流系统的支持 2、社会物流系统直接制约企业物流系统的构建3、企业物流系统是影响社会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因素 第三章物流系统网络的主要构成是:节点和节点的连接方式物流网络的基本形式:1、直送模式2、经过物流枢纽节点中转模式3、回

4、路运输模式直送模式:优点:1、环节少,无需中转节点2、减少物流枢纽节点的建设运营成本3、操作和协调上简单易行4、效率可能比较高 缺点:1、如果各需求地的运输需求量过小,没能达到满载的话,直送网络成本会过高。 2、随着物流业务范围扩大,“一对一”直送方式将变成“多对多”的直送方式,这种直送方式的效率将大幅度下降,无法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 3、直送方式辐射的范围非常有限,区域物流系统根本无法使用这种方式经过物流枢纽节点中转模式1、 多枢纽节点的LD-CED网络模式:采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模式,通过多级枢纽节点进行货物运送,实现物流规模化处理,降低物流成本。(适用于较大的区域经济内)2、 单一

5、枢纽站纯辐射式网络模式:由若干站点和一个枢纽站点组成。(网络辐射能力弱,辐射范围小,一般使用于区域性运输服务网络)3、 单一枢纽站复合辐射网络模式:在单一枢纽站纯辐射网络模式中,各站点之间也可以相互运输。4、 多枢纽站单一分派辐射网络模式(P44)5、 多枢纽站多分派辐射网络模式(P45) 第四章单一节点的选址模型(掌握交叉中值模型) 第六章(物流配送中心内部布置规划与设计)系统布置方法SLP法: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求得合理布置的方法。 步骤:原始资料分析(P、Q、R、S、T)物流分析、作业单元相关性分析(A、E、I、O、U、X)作业单元相互关系分析、作

6、业单元位置和空间关系图确定、方案评价与选择 第七章(物流系统规划现状调研与需求预测)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从时间序列的第一项数据开始,按一定的项数求平均值,而后逐项向后移动,按相同的项数求平均值,这些品均值构成了一个新的时间序列然后将这组移动平均数列的最后一个数值直接作为下一期预测值的方法。指数平滑法:思路是根据上一期实际值和上一期预计值导出下一期预测值。在预测中引入一个平滑系数,0=1,其预测计算表达式为:下一期预测值=*(前一期实际值)+(1-)*(前一期预测值)。回归分析法:是根据预测对象与影响预测对象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第八章物流系统评价与方案选择

7、评价指标值得标准化处理: 在一个多指标评价系统中,设有n个明细评价指标Fj(1=j=n),m个决策方案Ai(1=i0 Fj=max0 (0=i0 Fj=max0 (0=i=m) 对于效益型指标定义:Rij=Xij-Fj/Fj-Fj对于成本型指标定义: Rij= Fj- Xij/ Fj-Fj对于每一个预处理后的评价值有0Rij1,且对于每一个指标,总有一个最优值为1和最差值为0,因此在评价时会对最差值做较大的惩罚。定性模糊指标的量化处理:许多评价指标是模糊的指标,只能用定性的方式来描述,对于定性模糊的指标必须赋值并使其量化。(P196)统一评价准则法:是由评价主体确定每一个指标的评分标准,规定每

8、档得分的条件。这种方法由于采用标准分,得分不受其他方案得分影响,因此能决对的排序,而不是前两种标准化处理后只能进行相对排序。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决策分析法步骤:1、建立递价层次结构:目标层、判断层、方案层 2、构造判断矩阵 3、单排序权重计算 4、一致性检验 5、层次总排序权重计算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第九章: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物流园区:指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是物流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9、,是多个物流中心的空间集合载体。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够缓轻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城市用地结构调整、提高物流经营效益等,具有公益性、企业性的属性。计算题1、某公司经销甲产品,它下设三个加工厂,每日的产量分别为:A1-40吨,A2-40吨,A3-90吨。该公司把这些产品分别运往四个销售点,各销售点每日销量为:B1-30吨,B2-40吨,B3-60吨,B4-20吨, B5-20吨。已知从各工厂到各销售点的单位产品的运价为下表所示。 问该公司应如何调运产品,在满足各销售点需求量的前提下,使总运费为最少。采用表上作业发和最小因素法B1B2B3B4B5A171086 204 2040

10、A259 40712640A33 3065 60811903040602020B1B2B3B4B5A1202040A24040A33060903040602020方案费用:S=20*6+20*4+40*9+30*3+60*5=9502、已知A1、A2、A3为某物资发点,B1、B2、B3为收点,收发量及交通路线如下图所示。如何调运使得运输力量(吨.千米)最省?(收发量单位:吨、路线长度单位:千米)3、下面为一单向联通图,试用Dijkstra算法求点一到点八的最短路程423352471158224362135解(1)从终点开始逐步逆向推算,与终点连接的有4、7、6三个点。7到8只有一条线路也就是最

11、短路程,记为(7-8)2,(2)节点4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4-8)4或(4-7-8)4;节点6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6-8)3或(6-7-8)3 (3)再看节点5,与节点5相连的只有节点7,则最短路线为(5-7)2,则节点5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5-7-8)4(4)再看节点2,与节点2相连的有节点4、7、5三个节点。2到4再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2-4-8)7;2到7再到8的最短路径为(2-7-8)7;2到5再到8的最短路径为(2-5-7-8)5。所以节点2到终点的最短路径为(2-5-7-8)5(5)再看节点3,与节点3相连的有5、6两个节点。3到5最后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3-5-7-8)6;3到6再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3-6-8)8或(36-7-8)8.所以节点3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3-5-7-8)6(6)再看起点1,与起点1相连的节点有2、3两个节点。1到2最后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1-2-5-7-8)8,1到3最后到终点8的最短路径为(1-35-7-8)10综上点一到点八的最短路径为(1-2-5-7-8)84单一物流节点的选址模型的交叉中值模型:在坐标轴上有5个居民区,要在坐标轴上选个点建立冷饮提货点,试找出该点使顾客到提货点所走距离总和最小。65544A232B11 301234567需求点X坐标Y坐标权重Wi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