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38422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 案例背景:当我走访了后进学生的家庭后,我无不感叹,这些孩子中任性、执拗、倔强的确实比较多,如何教育他们的问题,的的确确已成为整个社会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如何教好他们,也成了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正像学生家长所说,这些学生在学校同样暴露出了这些缺点,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我行我素!这些学生之所以任性、不听话、没礼貌、发脾气,究其根源关键在于家庭教育的失误。正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往往会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以及过高期望。然而,造成“家长们”如此表现的原因又在于家长怕孩子不学好;怕孩子不成才;怕孩子不孝顺;怕孩子生病惹祸。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

2、:这是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过分的“亲子胶着”关系所造成的。如此造成的后果,反映在这些后进生身上,一是“自我中心”的行为特点,二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与劳动习惯,三是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缺点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有极大影响,值得引起我们重视。案例过程:其实我班的几位后进学生都很聪明,但为什么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们都显得那么落后呢?我必须找到原因,从家庭教育入手。当我走访了这些后进学生的家庭后,我感慨万千。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记得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对我说的:“沈老师,我这个儿子啊,由于娘家婆家就这么一个孩子,所以,从小大家对他都很喜欢,我们把全部的希望与爱都集中倾注在他身上,

3、但因为我们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孩子现在变得非常任性、不听话,对人没礼貌,还要经常冲着我们发脾气,我们对他实在没有办法。老师啊,你有什么方法能帮我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吗?”所以,在家访中,我让这些一味溺爱孩子的家长知道了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说来容易做来难!这可不是“一步之遥”啊!首先,我要家长明确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要注意为孩子提供与邻里小伙伴的交往机会,让孩子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使他们体验到关心、帮助他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充实。更重要的是要把抚养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孩子在扮演角色中克服任性。此外还可以运用“内观法”进行矫正。所谓内观,又称内省,是指“观察自身的内心

4、”。通过深刻反省自己,洞察自己的不足。可以引导孩子作三方面的回顾:(1)别人为我做的;(2)我为别人做的;(3)给他人增添烦恼的。对自己能回想起的具体事物,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进行分析与观察,并作自我谴责。家长在让孩子进行反省时,可以加以指导,如隔一段时间后询问一下刚才想了些什么事,有什么主要体会,再予以适当的鼓励,然后再指导下一步应考虑哪些事,使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内观方向,效果会比较好。另外,要敢于让孩子吃点苦。案例分析:在家庭生活、学习中,关键是不要把孩子置于家庭之上的地位,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只是家中的一员。千万注意不能使他把自己看成是“特殊”的一员,而凌驾于父母和其他成员之上。家长要关心他,

5、他也要关心家长。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通过他人的无私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没有必要对他人多疑而产生偏见,也没有必要发展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符合传统道德价值的自我接受能力。一个认为自己有价值、感觉安全、自我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很自然地会关心他人,承担起对他人、集体的责任,自私和自我中心感会随之逐步消退。而要达到这一点,公益活动正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从根本上真正改善了孩子的人际关系。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影响他们独立的社会交往活动。切实加强同校的联系,做到家庭与校教育的要求一致,相互配合,通过教育逐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与孩子之间不要有过分的“亲子胶着”的关系。因此家长

6、必须做到既要有爱,又要有教。只有情爱,没有教育,容易走上溺爱;只有教育,而无情爱,易流于刻板的说教。孩子有任性的毛病,既不能抱放任自流的态度,也不应有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更不能操之过急,矫枉过正。当孩子任性时要善于转移孩子的注意中心,满足他合理的要求,不恰当的要求要耐心说服,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改正孩子的任性,重要的是改变过度的“亲子胶着”关系,在对孩子放手的同时,引导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借助于扮演的某个角色,使其审视自己的缺点。例如,让孩子扮演“大哥哥”、“大姐姐”去照顾比他更小的孩子。照顾更小的孩子,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要答应对方的要求,在碰到对方任性时,就可以使他体会到“任性”给

7、别人带来的难堪,并以此来对照自己,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任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常常是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从伙伴的言行中认识自己,逐步克服“自我中心”,发展个性的社会化的。孩子喜欢撒娇是父母娇爱的结果。所以,在家访中,我建议家长给自己的独生子女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困难的环境,让他锻炼,这是很有必要的。“独苗”是需要经历风雨的,不能只养在温室里,否则就会越来越娇。后续:如今,我班的不少后进学生的家长们已经开始这样去做了,有些家长已“尝”到了甜头。当然,他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要求得当,方法对头,持之以恒地耐心教育,同我们的合作伙伴家长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孩子,那么,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迎刃而解呢? 香山小学 沈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