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习题03.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8328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习题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习题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习题0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习题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习题0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一、选择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解析:注意题干材料前半部分为“分田”,后半部分为“纳调”,体现了耕种国家土地需要承担国家的租役,故选项。、三项只是说明分地,且说法都错误,项错在“全部”,项错在“平均”,项错在“出售”。答案.武建国所著的均田制研究,是公认的研究均

2、田制的经典之作。书中对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的分析,最有可能的是().汉族地主的建议.南北对峙的形势.民族矛盾的激化.中原地区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解析:北魏社会的落后和中原先进文化经济形态的吸引是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主要原因。答案.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移风易俗.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迁都洛阳解析:题干中的“肃明纲纪”“赏罚必行”和“时多奉法”,表明通过孝文帝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吏治明显好转。因此,项正确。答案.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

3、“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解析: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答案.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解析:材料中的内容是要求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话,这与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无关。答案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

4、“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神瑞二年(年),又不熟,京畿之内,路有行馑(冯太后、孝文帝)听民就丰,行者十五六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材料三“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德,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

5、皆改之。”请完成:()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意义。()材料四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从材料中找出孝文帝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答案:()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受北方少数民族威胁。避开鲜卑族保守势力。平城经济落后,而洛阳是数朝古都。()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使洛阳重新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或改汉姓。论据:“魏之先出于黄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

6、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材料一、材料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商

7、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解析:第()问,材料的阅读理解障碍较小。第()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问提醒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注意归纳整理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答案:()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