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38256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册)教材分析九年级由7个单元,23个专题课,56个主题构成。目录如下: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 第五课财富之源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第八课日月无私照 第九课共享阳光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第十课聚焦两会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 第十三课我们的“议案”第五单元国策经纬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第六单元漫步地球村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第十九课

2、天涯若比邻 第二十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七单元新的旅程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 第二十二课第一次选择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九年级教科书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将更多注意力转向为中国带来的变化及培养学生世界的观念方面。国情、经济改革第一单元设置为“历史启示录”。就是从中国的历史出发,先探求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史,激起学生的爱国激情。然后通过近代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人民经过摸索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落脚点: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则是让学生感触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中国所发生

3、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人们开始关注“财富”这一话题。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正是此时学生发展的需要。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则是将目光转向诸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关心弱势群体。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转化”为积极地参与关注国情和关心社会、参加国家管理的责任感和能力;让学生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第五单元“国策经纬”将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基本国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国情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澄清感到模糊的问题。第六单元设置为“漫步地球村”则将学生视野转向国际形

4、势,了解一定的国际规则,形成国际意识。本单元关注世界贫困人群、正视不发达国家的现状,更把学生的同情与悲悯提高了一层。第七单元“新的旅程”则是为满足学生关心的“毕业在即,面临升学或者就业各种选择,如何开始人生的问题”等需求设立的。这个单元力求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形式点燃学生面对未来的激情。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形成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产生报效祖国意愿。2、知识目标:简要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民族灾难以及我国人民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不

5、屈不挠的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3、能力目标: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学习客观地分析我国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历史,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精髓,学习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伟大的历史贡献。本单元安排了三课,分别阐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及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应承担的责任单元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历

6、史启示录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百年沧桑百年抗争历史的昭示发扬民族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忧患可以兴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 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抗争”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点是以史喻理、以史代论,它为后面的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个历史场景,并奠定了立论基础和感情基调。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

7、发扬民族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历史事实证明了标题所揭示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这一框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论断。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是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

8、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实现公平需要坚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的使命感。2、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3、能力目标: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收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

9、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二、教材分析财富是现代人普遍关心的生活主题。本单元的设计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本单元设计的内容正是学习想要了解的内容;二是本单元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财富的内涵,认识财富的来源,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及对人的要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单元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财富论坛走向小康感受小康解读小康财富之源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科技创造财富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中的法与德合法致富,依法纳税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第一课 走向小康首先

10、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切入主题,通过“感受小康”让学生体验人民生活的变化;然后,过渡到“解读小康”,剖根究源,使学生理解小康内涵的历史演变,知道小康的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小康特征,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状况,认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 财富之源“财富基于勤劳”,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仍然是一切财富的根本源泉,激励学生热爱劳动。“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阐释了智慧和开拓进取精神在现代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开拓自己的发展道路。“科技创造财富”,阐述了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特别阐述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的意义。“开拓创造

11、财富的源泉”综合以上4个框题,提出了在实现社会主义小康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劳动、知识、资本、机制等,让一切能够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尽快地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 第三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本课是在感受小康、探究致富途径之后,探讨致富过程中的法律和道德问题。首先,强调财富中的“法”(合法致富,依法纳税);其次,探讨拥有财富之后如何使用财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最后落实到学生自身,培养他们“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良好习惯。二、教材分析从设计方法看,由感性认识(感受小康)引入,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解读小康),构成第一课的主题“走向小康”;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步步揭示如何

12、创造财富,构成第二课的核心主题“财富之源”;由外向内,从法律义务上升到道德的约束,从他律到自律,将财富的品质内化为为人处世的道德,进入第三课的主题“财富中的法与德”。在本单元中,第一课和第二课是第三课的基础,第二课承前启后,是连接第一课和第三课的桥梁和纽带,第三课是前两课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各部分之间呈现出比较密切和协调的整体联系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人生而平等的价值取向,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尊重、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的态度与同情。2、 知识目标: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知道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了解我国政府以及民间

13、组织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成效,懂得从哪些方面帮助弱势群体。3、 能力目标:学会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特别是了解我国的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类型等,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懂得关心每个人。初中学生正值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对社会现象很敏感,尤其对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充满愤慨;他们充满理想,热情地追求着大同世界的实现,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及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培育学生的尊重、关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寻找消除这些不

14、平等现象的途径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单元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同在阳光下关注弱势群体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走近同龄人日月无私照平等的真谛平等的脚步和你在一起共享阳光我们的关爱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第一部分“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首先给出了“弱势群体”的内涵及特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上主要弱势群体以及他们的生活境遇。第二部分“走进同龄人”中,引导学生走进同龄的弱势群体,感受他们的艰苦生活以及对他们将来发展的影响,关注他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引发学生对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公正的思考。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第一部分“平等的真谛”分析了生命平等的真谛即人格的平等和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并引申出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的结论。接着。第二部分“平等的脚步”通过对人类追求社会平等历史的简单回顾和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实现平等的道路上所做的各种努力,阐述了平等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从而将平等的作用提升到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高度。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第一部分“共享阳光”中主要介绍我国政府、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