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382389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历数学活动形成数学活动经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历数学活动 形成数学活动经验苏教版五上复式统计表教学片段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和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的。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四幅图完成单式统计表,由比较四个表中数据的不便引入复式统计表。但这四组情景图中的数据都是10以内的数,如比较四组男生人数:8、3、3、4,五年级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选择了自己学校的兴趣小组信息,并有目的的进行了提问,从而真正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

2、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教材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填写数据,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经历一个过程远比顺手拿来要有意义的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一张空白的复式统计表,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由单式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生成过程,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同时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挑战。实施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我们学校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挂图出示105页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为了能清楚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四张单式统

3、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2、填表(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老师准备的学具纸表格。(2)小组交流(3)师生交流:派一个小组填写教具表格。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抢答比赛。师:现在我们来根据这四张表进行抢答比赛,敢挑战吗?师:两点要求:看到问题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比赛分男生组与女生组,每组选两名同学参赛,其他同学做评委,以抢答时间短、快的小组获胜。女生组题:美术小组男生有多少人?书法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组题:四个组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组获胜,男生不服气。(2)交流:女生组抢的速度快,男生慢,男生不服气,为什么?同桌及周围交流:女生

4、组答的问题在一张表中信息集中,而且可以直接看出来;男生组的问题要看四张表,信息不集中,且一下子看不出来,还需要进行计算。师:单式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每个小组的人数情况,但是信息比较零散,能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合并)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一)尝试、合作、交流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一致认为,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学具纸表格试一试。要求如下:1、合并之前小组内先观察原有的单式统计表,想出合并的方案;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名同学负责剪下有用的信息,一名学生负责粘贴,一名学生美化表格,一名学生负责汇报交流。3、展示方案一:将

5、原来的四张单式统计表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叠加。方案二:舍去小组的名称:想同类别叠加。航模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性别合计男生女生人数性别合计男生女生人数性别合计男生女生人数性别合计男生女生人数师生交流:每组一人展示(粘贴),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合法中你喜欢哪种合法?为什么?(二)完善统计表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就针对方案三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请在小组内再议一议。1、小组讨论、交流2、大组汇报:学生代表汇报使用教师的教具演示,边演示,边解说

6、,教师在旁协助,补充。(1)把四栏重复的“性别”去掉三栏;第一行有了性别,合计,男、女,其他各栏不需要了。(方案四)航模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性别合计男生女生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想一想,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完善的?(2)总标题用“航模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合适吗?什么合适?引导将“人数”换成各小组的名称(方案五)五(2)班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性别合计男生女生航模组书法组民乐组美术组现在你觉得这张表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吗?原来四张表上的一些间接信息如:四个组男生共有多少人,女生共有多少人,四个组共多少人现在能看出来吗?有什么想法?(在表格的下方贴出“总计”一栏)(3) 添加“总计”一栏。(4)引导质疑

7、,完善表头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的呢?谁来向大家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横栏表示的是(男女生人数)指的就是性别,最左面竖栏表示的是什么?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方案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收集信息,学生可以探究出来的结果)接着让学生表述表头中项目所指,突出表头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台前比划。方案二:根据学生经验。让学生寻找身边(课本、教师里表头)一些设计,或通过看书等活动后,让学生表述表头中项目所指,突出表头的作用。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人数组别性别3、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方案一:教

8、师引导。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简单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日期、表格,(板书)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姓别、组别、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方案二:产品说明式:我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我有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时间、表格,(板书)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同学们,你们认

9、识我了吗?(板书名称和日期)4、填写统计表师:你能试着填写这张统计表吗?学生尝试填写,师巡视,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师:谁来说,他填得对吗?和他填一样的举手。5思考:“合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计算?师:请大家思考这些问题,同桌说一说。指名说。指名学生列式解答。(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分别框起来。)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6、抢答我们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抢答游戏7、 师:这次抢答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板书:信息集中、便于比较)教学反思:教材中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比单式统计表复

10、杂,直接给学生提供了机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如果让学生亲自经历一遍会是什么效果呢?基于这一点,教学时,通过抢答让学生感知单式统计表的单一,产生将单式统计表合并起来的需要。实践下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一、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活动欲望。教师巧妙的设计了两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此时单式统计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到“有必要把数据放在一起”,从而自然萌发了“将四张合并成一张”的强烈需求,当一名学生提出将四张表格合并起来时,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小组活动时,学生能根据活动要求合理安排、有序进行,在短

11、短的五分钟每个小组完成了自己的合并方案。说明这个活动是学生需要的、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完成操作任务。每一个数学活动,都需要设计每一个学生能进行的、充分体现数学本质的活动,需要以学生经验为起点,积极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二、 有效的数学活动才能形成活动经验。当学生乐于参与活动中去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参与、交流、内化、反思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将有效的活动中形成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我在五(1)、和五(2)班都上过,将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两个班有不同的效果。五(2

12、)班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四张表格简单的横向或纵向重叠在一起,第二种是将四张表格重复的部分舍去再进行合并;五(1)班是在上公开课的情况,学生思维很活跃,不仅有上述两种合并的方案,孩子们可能考虑到将表格更简洁、更完善,将原有的表格剪得很零散。我在巡视时,一开始有点着急,总不见合并的过程。耐心的等了一会儿,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合并,将预设的添加小组名称、修改表头等过程,学生在合并表格的过程中已经完善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小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目标重于结果性目标。学生合并表格的过程,不仅知道复式统计表形成的过程,对于其结构认识清楚、记忆深刻。因为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地参与,积极动脑、动手。像这样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实践活动,交流收获体会,才能激发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