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381907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学课程教学大纲刑法学是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大致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两部分。刑法总论对应于刑法总则的规定,有较为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是刑法学的重要内容。除概括论述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外,刑法总论对刑法总则的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是学习、理解和研究具体罪刑规范的基础,有助于正确处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刑法分论以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及其应当受到的具体刑罚处罚为内容,对应于刑法分则的规定,是刑法学的重要内容。刑法分论涉及的具体犯罪数百个,需要在刑法总论原理及刑法总则规定的指导下学习,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实践中较为常见,具有典型意义的犯罪,尤其

2、是其中容易发生混淆的犯罪。对于各具体犯罪的法定刑仅要求一般性了解。本课程的教材选用四川大学法学院编写的中国刑法教程(向朝阳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大纲的体例和内容与所选教材的体例和内容对应。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刑法学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习内容:一、刑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二、刑法学的体系第一章 刑法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刑法的概念、特点、体系以及刑法解释,了解刑法的制定根据以及种类。学习内容:第一节 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与特征二、刑法的分类(一)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二)单一刑法与附属刑法(三)实质刑法与形式刑法第二节 刑法的本质与功能第三节

3、刑法的创制与发展第四节 刑法制定的根据和任务第五节 刑法的体系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体系的概念二、刑法解释(一)刑法解释的概念和原则(二)刑法解释的分类1、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2、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渊源和发展变化,掌握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制定和适用刑法中的体现和要求。学习内容: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概述一、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三、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我国刑法的规定(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内

4、容(派生原则)二、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的要求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要求(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我国刑法的规定(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的关系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的要求第五节 其他基本原则一、罪责自负原则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三、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效力范围的含义,掌握刑法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的概念,相关原则及我国刑法的规定。学习内容: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一、

5、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及确定原则。二、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一)我国刑法域内效力1、依据属地原则确定域内效力2、刑法域内效力的规定(二)我国刑法的域外效力1、依据属人原则,对域外中国公民的效力规定2、依据保护原则,对域外外国人的效力规定3、关于外国先行审判的处理(三)普遍管辖权的规定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一、刑法的时间效力的含义。二、刑法的溯及力:l、刑法溯及力的概念、2、各国刑法确定溯及力的原则3、我国刑法在湖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及具体规定。第四章 犯罪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犯罪的一般概念和本质,清楚地认识和掌握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及其所揭示出的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践意义。学习内容:

6、第一节 犯罪的一般概念一、关于犯罪的本质二、犯罪的定义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一、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二、犯罪的基本特征;(一)基本特征的内容1、社会危害性及其含义2、刑事违法性及其含义3、应受刑罚惩罚性及其含义。(二)各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三、犯罪概念的意义。第五章 犯罪构成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犯罪构成的变化和发展。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及其意义和作用。学习内容:第一节犯罪构成的沿革第二节犯罪构成的概念一、犯罪构成的概念(一)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1、主客观要件是犯罪构成的结构内容。2、总和的含义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二)犯罪构成的要件,是说

7、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要1、构成要件的含义和选取标准。2、构成要件的功能。(三)犯罪构成的要件由刑法加以规定1、构成要件的法定性2、法定的形式二、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第三节犯罪构成的要件和分类:一、犯罪构成的要件二、犯罪构成的分类1、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2、简单的犯罪构成和复杂的犯罪构成3、叙明的犯罪构成和空白的犯罪构成第四节犯罪构成的意义一、区分罪与非罪的法律依据二、区分此罪与被罪的法律依据三、区分重罪与轻罪的法律依据第六章 犯罪客体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和掌握犯罪客体的概念、种类以及与犯罪对象的关系,认识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内容:

8、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一、犯罪客体的含义(一)犯罪客体是指一定的社会关系。(二)犯罪客体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三)犯罪客体是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二、犯罪构成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一、犯罪客体的划分(一)一般客体(二)同类客体(三)直接客体1、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2、主要客体和次要客体二、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的关系第三节 犯罪对象一、犯罪对象的概念二、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一)联系(二)区别第七章 犯罪客观方面学习目的和要求:明确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内容,熟练掌握危害行为,理解危害结果及因果关系。了解犯罪的方法、时间和地点在某些犯罪中的意义。充分认识客观方面以及危害行为、

9、危害结果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学习内容: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一、犯罪客观方面的含义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事实及其作用第二节 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的含义二、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一)作为的概念和特征(二)不作为的概念和特征不作为的特征:1、行为人必须负有特定义务:(1)法定义务;(2)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3)行为人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由于故意或过失而未履行义务;3、未履行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严重结果(三)作为与不作为的犯罪类型第三节危害结果一、危害结果的含义二、危害结果的表现形式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刑法因果关系的含义及特点二

10、、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第五节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一、犯罪方法、时间和地点的含义二、犯罪方法、时间和地点的意义第八章 犯罪主体学习目的和要求: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和范围,准确把握自然人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熟悉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特定自然人责任能力的规定。理解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含义和意义。学习内容: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一、犯罪主体的概念(一)犯罪主体是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二)犯罪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三)犯罪主体是实施了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人二、犯罪主体的对定罪量刑的意义第二节自然人犯罪主体的要件: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含义及我国刑法的规定(一)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1、

11、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及承担刑事责任范围3、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4、减轻刑事责任年龄(二)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方法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含义及我国刑法的规定。(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二)我国刑法对特定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1、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2、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3、盲人、聋哑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第三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一、特殊身份犯罪主体的概念。二、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影响。第九章 犯罪主观方面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故意和过失的概念、种类、特征及彼此间的界限,理解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了解犯罪目的与动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学习内容

12、: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的概述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二、犯罪主观方面的判断方法第二节犯罪放意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结构内容(一)意识因素1、明知的状态2、明知的内容3、明知的程度(二)意志因素1、希望的含义2、放任的含义二、犯罪故意的种类(一)直接故意1、意识因素:明知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2、意志因素:希望发生(二)间接故意1、意识因素:明知可能发生2、意志因素:放任发生间接故意的成立以放任的危害结果实际发生为条件。(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第三节犯罪过失一、犯罪过失的概念及特征二、犯罪过失的种类(一)疏忽大意过失的特征1、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2、行为人没有预见以致于危害结果发生(二)过

13、于自信过失的特征1、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可能性2、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以致于危害结果发生3、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第四节 犯罪目的与动机一、犯罪目的(一)犯罪目的的概念及存在范围(二)犯罪目的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二、犯罪动机的概念第五节 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一、意外事件的含义及实质二、意外事件的表现形式三、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界限第六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一)客体认识错误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二)对象认识错误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三)工具、手段认识错误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四)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第十章 排除犯罪性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排除犯罪性行为的基本含义、范围;充分认识正当防卫的意义,准确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和特殊形态、防卫过当、不当防卫行为及其刑事责任;了解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