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38187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故事,理解高尔基和儿子间的深情。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4、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具准备:课件教法学法:自主探究法 以读代讲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导入课题:(1) 出示第一句:“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你想怎样读?师:朗读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读法可以传递给读者不同的情感。在学习中,朗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可以了解课文,可以提出疑问,可以表情达意,让我们齐读课题,读出高尔基和儿子之

2、间的爱。(出示课题)(2) 板书课题。2、 明确目标: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爱有多深,有多大,我们将通过潜心会文,自主探究去感受。3、 预期效果:相信咱们班会涌现出会读书、会思考、会交流的学习明星。二、 民主导学任务一、读故事,品爱意。任务呈现:1、 自读课文2-5段,用横线画出能让你感到父子情意的地方,可以批注自己的感受。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你有所感悟的法宝。自主学习:生自学,师巡视。展示交流:1、 “只有十岁”、“顾不上”、“一直忙着”这说明什么?2、 高尔基的儿子做这些时心里会想什么?3、 “多么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这说明什么?高尔基心里会想什么?4、 赛读:文中的四五自然段语

3、句优美、描写生动,我们来一次赛读吧。选两个小组比赛,其余同学当评委。过渡:如果说栽花赏花侧重于子爱父,那么接下来的写信教子则侧重于父爱子。任务二:读信件,品深意。任务呈现:1、 默读课文,找找文中几次出现了“美好的东西”,想想分别指什么?2、 反复品读第九自然段,试着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自主学习:生自学,师巡视。展示交流:(1) 第一次出现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鲜花)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解释)(2) 第二次出现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师:有时候,依据问候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无私的帮助,都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中说:

4、“要是你无论在”(引读)(3)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何不同?“给”指什么?“拿”指什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将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4) 你还有何疑问之处?三、 检测导结1、 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远在意大利的父亲及来信之后,自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给父亲写信了,请你为父亲写一封回信。2、 我们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信同学们此时对柯原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出示) 幸福,不在于积累,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朗读)3、 最后,老师想以一副对联结束本课:儿子为父种花彰显孝心谱春秋父亲写信教子大言爱字表华章 横批:爱是奉献板书:高

5、尔基和他的儿子 子 爱 父 父 爱 子 奉 献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赵 学英泰山庙小学2012年10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赵 学英泰山庙小学2012年10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 以读导入,明白读的重要性 我班学生在课上喜欢沉默,于是我设计了将文章第一句话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并借机让学生明白读的重要性,这一导入方式,学生感到新鲜,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一石三鸟,收效甚好。2、以读代讲 ,体会父子亲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与文本的

6、对话中,情感和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如,教“儿子忙着栽花”这一片段,师引导:“儿子来到父亲身边后,他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自由读,然后说说读书收获。接着师再引导:“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儿子爱父亲?”指名学生读书,其他学生找重点词。当学生找出“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语时,再问:“从这些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已的感受读这一段。再如“赏花”部分, 我让学生赛读,在学生不断的练习中,高尔基愉快的心情及满足感自然而然地就出现在了学生的朗读声中了。3、联系实际 , 感悟“给予”让学生联系实际来感悟文本,把自已

7、的情感带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与碰撞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的一个最佳途径。如,高尔基给儿子的那封信中,他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对儿子的爱升华到更宽泛、更崇高的境界。为了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给”,什么是“拿”,我启发学生先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已的感想。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和同桌说一说我们自已的哪些行动或行为算是“给”。最后在班上交流自已对“给”和“拿”的理解。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算是一种给。”也有学生说:“我在班上做好班里的卫生也算是一种给。”“在公交车上让座也可以称作给。”更是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插嘴抢道在七嘴八舌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突破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4、 联系前文,对联结尾。学生学懂课文之后,相信学生对之前柯原的那首散文诗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我让学生齐读幸福的点睛之笔。并且以对联结束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有浓浓的语文味的学习中结束课堂,相信学生会对这节课有更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