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381387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教学设计.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能力目标1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德育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教学难点1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2准确理解文中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孱头

2、、昏蛋、废物、拿来主义等),明确比喻说理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鲁迅生平、作品你知多少?都说鲁迅先生的杂文是战斗的匕首,那么本文斗什么?因何事而要斗?写作背景生字词你解决了吗?你还记得议论文引证、例证吗?文中有没有相应例子?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师生共同研习17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3、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拿来主义中寻找答案吧。(板书文题)二、题解文体及写作背景简介。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鲁迅曾说,杂文这种文体,“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且介亭杂文序)这是有关杂文特点的一种广义说法。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

4、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编后、序跋、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篇好杂文。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写的一篇杂文,最初发表在该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副刊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

5、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文章所阐明的基本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预习检查。如抽查字词掌握情况,可板书:孱cn,诩x;,啬s,玄xun等。2作者是怎样论证“拿来主义”的?作者是一开始就直接分析拿来主义吗?(具体在哪一段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哪一段开始正面阐述?)“所以”一词,表因果关系(前因后果),提示我们,在这之前的内容是“要自己来拿”的原因。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自己来拿”?)I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II为什么这两种主义行不通,而要实行

6、“拿来主义”?(这两种主义所导致的后果)这个问题需要思考并组织答案,先让学生看书思考,再提问回答,老师板书: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碰了一串钉子送去主义只是送去,有往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只是送去,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规律) 导致送来,大受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III送去了什么?送来了什么?什么都成了送去的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单是学艺上的就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由以上三个小问题,我们得到大问题的答案因果论证,先破后立(课件展示结论)四、诵读鉴赏17段诵读鉴赏13段。鲁迅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他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

7、的憎恶痛恨。指定一名学生朗读1、第一段“别的且不说”一句有什么作用?(提示: a联系之前所说“什么都成了送去的了”; b别的不说,那说了什么?这是对什么的限定?c这样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别作用?)2、作者在列举送去主义的事例中,分别用了哪些形象的词语对反动政府媚外丑态加以描绘?(讨论解决,甚至让学生表演一番)1、2答案: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

8、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方法点拨: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可

9、以集中在两点上。这里我们看出作者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以示其滑稽,忍俊不禁之余,感受作者辛辣的笔触,感悟其战斗精神。(板书加粗字)3诵读鉴赏47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2)提问:作者是怎样论证“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的?明确:作者首先分析了“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然后再次点题,并把吸收文化遗产的主张称为“拿来主义”。接着指出,诸如英国的鸦片、法国的废枪炮等等,实际不是拿来的,而是被送来的。如果只看到这些害人的东西,就会得恐外症,这种恐惧心理会造成对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至此,作者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就是“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3)提问:文中提到的“抛来

10、”“抛给”“送来”“拿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试结合语境仔细揣摩。明确: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或送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表面上好像还维持着国际交往的样子。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拿来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讲,是主动地挑选自己需要的有用的东西。“运用脑髓”就是动脑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识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就是独立自主地选择,不依靠别人。这三个短语的次序是不可颠倒的。(加粗字板书)板书:(4)集体朗读47段。五、师生共同小结文章首先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危害,然后辨析了“抛来”“抛给”“送来”与“拿来”的本质

11、区别,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拿来主义”。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路的条理,感受语言的讽刺意味。六、学生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文意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联系背景,深刻理解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意义。2完成思考练习第一题的2、3、4小题及第二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精辟论述。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概括“拿来主义”的内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具体实行拿来主义”,也即提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一、诵读鉴赏第8、9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2提问: “大宅子”指什么?“穷青年”指谁? (提示:要结合写作背景思考,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问题而提

12、出的?)穷青年面对大宅子,可能有几种做法?学生讨论。明确:作者形象地把文化遗产比喻成某穷青年偶得的一所大宅子,以对宅子处理的不同态度来形象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和必备的态度。然后剖析三种错误态度:“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3结合语境,揣摩“孱头”“昏蛋”“废物”的含义。明确:“孱头”指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人;“昏蛋”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废物”指崇洋媚外、全盘接受的人。(加粗字板书)方法点拨:上一节课我们谈到对作品语言讽刺色彩的学习,谈到“把要否定的现象漫画化,示其滑稽”。这里,作者把准备批判的

13、观点形象化,然后着重刻画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无情的否定,没有生硬的说教,读来生动形象,却又力透纸背。在我们的写作中应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取得较好的讽刺效果。(加粗字板书)4以上都是错误的态度,那么拿来主义这怎么作?作者在否定了这三种错误态度之后,再从正面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即占有、挑选。(加粗字板书)错误做法(破),拿来主义(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注意:先破后立是论证过程,而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论证方法。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论据有哪些事实

14、论据、道理论据:学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例证,引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如何“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吃掉 看见鸦片送药房烟枪、烟灯部分送博物馆,大部分烧掉 姨太太走散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分析其比喻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送药房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大部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方法点拨:作者运用比喻说理,把抽象的关于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经验性问题。对本文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的议论文写作,避免枯燥生硬的说教,力求具体生动形象,达“润物细无声”之效。板书:5学生自由朗读89段,体会比喻说理的妙处。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0段1集体朗读第10段。2多媒体显示:阅读本段,完成下列题目。(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2)“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3)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